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前幾天,本人在長沙博物館參觀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展覽:“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玻璃櫃裡各種形狀、色澤和紋飾的古代陶製品或瓷器,彷彿在向我們娓娓訴說著那些埋在地下的厚重歷史和寫在古代的優秀傳統文化。藉助展覽理清中國陶瓷的發展脈絡,感嘆古人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發明,感悟中國歷史文化的厚重與精深。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陶器殘片隱藏著破譯史前文明的奧秘。陶瓷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不斷髮展變化著。瓷器曾是青銅器的替代品,也曾是貴族才有條件用得起的奢侈品,後來在唐代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甚至漂洋過海,天下無貴賤而通用之。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這次展覽,長沙博物館與湖南省內十餘家文博單位聯動,以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為依託,分為“化泥為器”“陶瓷之間”“紅焰輕 花”“窯滿三湘”“新生之路”五個部分,展出400多件出土文物,透過大量陶瓷碎片來描繪近兩萬年以來湖南的陶瓷發展歷史文化,從而再現湖南先民的社會生活與步履征程,重現湖南遠古以來的歷史與榮光。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展品涵蓋三湘大地各個歷史階段具有代表意義的陶瓷產品,這些蘊含豐富歷史價值的陶瓷文物,高度濃縮了湖南陶瓷歷史文化。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由玉蟾巖遺址出土的多件陶片修復而成的陶釜,用泥片貼築法手捏而成,製作方法和形態特徵具有明顯的原始性,是目前中國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態的陶器之一。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屬新石器時代彭頭山文化的陶缽、支座組合,出土於澧縣八十檔遺址,相當於鍋灶配,缽最早是炊器,原始先民用作炊煮食物,支座是灶的早期形式。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出土於桂陽千家坪遺址的白陶亞腰罐,屬新石器時代高廟文化,細砂白陶,質地較硬,胎較薄,造型獨特,肩部四鳥四獸紋,構圖符合美學原理。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出土於華容七星墩遺址的高足盤,屬於新石器時代肖家屋脊文化,泥質灰陶,其紋飾與同時期的玉器雕刻相類似。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長江下游和嶺南地區的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影響到商周時期的湖南。湖南的同類陶製品和原始瓷,都經歷了一個從外地產品的輸入到仿製再到自主燒造的過程。商代晚期費家河文化的硬陶部是自主製造的代表,遠銷到當時商王朝的首都。東漢三國時期,湖南成功燒製出了成熟的早期青瓷。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到了東漢中晚期,湘江下游成為率先掌握成熟青瓷燒造技術的地區之一,出現了青竹寺窯、百梅窯、石門磯窯等多個東漢青瓷窯址,燒製出了一批品質優良、具有自身風格的青瓷器,有四系罐、平底缽、杯盞等,這類瓷器為後來嶽州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湘江下游漢唐時期所有以燒製青瓷為主的窯場稱為“嶽州窯”。從東晉開始應用的匣缽大大提高了嶽州窯瓷器的產量與質量,到南朝出現了釉色青翠、胎釉結合好的精品瓷器。嶽州窯成為供奉南朝宮廷的貢瓷產地。隋唐時期嶽州窯生產的茶碗和隨葬用的青瓷俑類備受市場歡迎。中晚唐時期湘江下游的制瓷中心發生了轉移,以彩瓷著稱的長沙窯取代了嶽州窯的市場地位。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唐青釉褐斑彩繪阿拉伯文碗,黑石號沉船出水,碗口為對稱四方飾褐極斑塊,碗心有古阿拉伯文字變體,書法流暢,紋飾似雲彩升騰。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出土於長沙銅官窯的唐代銅紅釉執壼造型美觀,釉色鮮豔亮麗。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衡州窯系青瓷窯場以簡單印花、刻畫和素青釉產品為主要特徵,產品有碗、壺、碾輪、罐、盤、碟等,主要分佈在湘江干流沿岸及主要支流的河谷平原地帶,其青瓷燒製工藝部分繼承了長沙窯的青瓷傳統,也吸收了越窯的技術元素,代表性窯址有衡陽窯址、蔣家窯址、雲集窯址。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衡山窯系彩瓷窯場以印花工藝與多色彩釉裝飾為主要特徵,青釉仍佔很大比例,也有大量褐釉、黑釉、綠釉等,色彩斑駁。窯具有支釘、支柱、泥圈、墊餅等。印花器最常見的紋樣有雙魚、牡丹、“福壽嘉慶”“金玉滿堂”等。代表性窯址有衡山窯、棋梓窯、允山玉井窯。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宋元時期中國製瓷業蓬勃發展,產品在湖南的宋元墓葬和窖藏中多有出土,其中北宋時期以耀州窯青瓷、景德鎮窯青白瓷多見,宋元時期以建窯、龍泉窯為主,景德鎮產的元青花在湖南也有少量出土。衡山窯和醴陵窯融合了其它名窯的技術元素。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湖南出土的明代青花瓷大多產自景德鎮,高等級墓葬一般隨葬有景德鎮窯的青花瓷精品。羊舞嶺窯是傳世產品較多的一處明代青花瓷窯,承接了元代仿燒龍泉窯的特點,器型粗大,製法粗糙,青花紋樣率性奔放,青花罐傳世較多,獨具一格。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清雍正年間,醴陵溈山的優質瓷土礦被廣東籍窯業移民發現,開廠建窯,產品以土青花為大宗。清末滯銷。熊希齡於1905年在醴陵開辦湖南瓷業學堂,1906年創立湖南瓷業公司,很快研製出瑪瑙紅、海碧、青草、豔黑、豬色五種高溫彩料,採用“三燒製”創燒出前所未有的釉下五彩瓷器,並屢獲國際大獎。醴陵窯終成新一代瓷都。

我看湖南出土陶瓷特展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透過這個展覽,本人對史前文明至商周再到明清的陶瓷發展脈絡有了一個清晰的瞭解,對各時期各大名窯的代表性陶瓷製品有了一定的認識,禁不住對古人的聰明才智和偉大創造發明由衷感嘆。#文化藝術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阿山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