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2500年不生鏽,專家放大500倍發現原因

1965年,湖北荊州的江陵地區突遇乾旱,政府決定在荊門漳河修建一條水渠,當修到紀南城西北7000米處時,有人發現這裡的土質格外疏鬆,有明顯被挖過的痕跡。考古專家得知訊息後趕來,結果發現地下有五十多座戰國時期的楚墓,並在一號墓的棺槨中出土了一把青銅劍。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2500年不生鏽,專家放大500倍發現原因

出土的時候,這把劍插在黑色的漆木劍鞘內,總高55。7釐米,寬度為4。6釐米,劍柄的長度為8。4釐米,總重875克。經過清理後,考古人員發現上面還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個字,原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踐所使用的佩劍。

更令人稱奇的是,經過兩千五百多年的漫長時光,這把劍依舊閃爍著寒光,鋒利無比,甚至可以輕易劃破二十層紙。普通的青銅劍根本耐受不了數千年風霜的考驗,同時代出產的文物大多都鏽蝕嚴重,為什麼越王勾踐劍卻能千年不生鏽呢?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2500年不生鏽,專家放大500倍發現原因

為了解開謎團,專家們用X光儀器對寶劍進行了測試,在放大500倍後終於發現了寶劍千年不鏽的原因。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出土的墓室曾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完全隔絕氧氣是劍不鏽的主要原因。

另外,越王勾踐劍的劍身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鉻被用於冶煉金屬中時,具備高強度、抗腐蝕、耐磨、耐高溫、耐氧化的特性。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2500年不生鏽,專家放大500倍發現原因

外在條件也形成了一種很好的保護,劍身有劍鞘這層天然屏障,而且墓室內隔絕了空氣,所以這把劍經過千年的漫長歲月,依然能夠經久彌新。勾踐劍見證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步步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位霸主的傳奇歷史,享有“天下第一劍”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