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築設計比賽評委為你揭秘,什麼樣的綠色校園建築設計更受青睞?

導語:青春、成長、未來都是校園生活的關鍵詞,隨著“碳中和”的持續推進,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已成為時代發展的焦點,更賦予學校新的內涵。綠色校園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將綠色理念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他們,打造以綠色技術為基礎、自然體驗為導向的綠色教育平臺。

因此,綠色校園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綠色校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新形勢下環境教育的有效方式。基於此,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築設計比賽積極響應綠色校園建設號召,以“綠色校園 同心共建”為主題,將綠色建築、綠色校園文化理念融入整體教學,讓更多的人關注對綠色校園建築的設計,讓校園建築瀰漫綠色的氣息、滲透綠色的味道、擁有綠色的力量,不斷探索綠色校園的發展,從而將建築行業推向以綠色生態為主導的新階段!

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築設計比賽評委為你揭秘,什麼樣的綠色校園建築設計更受青睞?

這是一場關於綠色校園、綠色建築設計的展示和比賽,掀起一場綠色校園建築的設計浪潮。歷經4個多月,東莞市第六屆“綠協杯”綠色建築設計大賽報名與作品提交時間均已截止,其中不乏很多充滿創意、別具匠心的作品。目前該比賽進入到專家評審階段,強大的評審團和優秀的參賽選手們,讓這次的比賽顯得格外的激烈,而對於什麼樣的綠色校園建築設計更受青睞?本次比賽的專家評審團給出答案~

趙立華(廣東省建築節能協會會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築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委員/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確保學生生命健康,使用舒適方便

2、降低能源消耗與可再生能源利用

3、資源的合理利用

4、重視建築的整體設計

5、綠色建築要因地制宜

6、尊重基地的環境條件

7、增加建築的使用壽命

8、滿足經濟合適性原則

陳曉然(高階建築師/一級註冊建築師/中國城科會綠建委委員 /奧意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執行總建築師 )

一所令人喜愛難忘的綠色校園,應該是有溫度,有記憶,有生命。

溫度——以人為本

綠色校園應該創造合宜的空間與建築,讓在這裡生活的學生和老師,得到更有效、更便捷、更舒服的體驗,無論是滿足不同功能需求的正式空間,還是促進共享的交往空間,或是健康環保的材料使用,都是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各種需求。

記憶——地域人文

綠色校園應該體現地域化的場所和歷史感的藝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所好的學校會持續培養數十載的學子,繼承當地的人文歷史,與周邊的環境和諧共生,都會給予人一種有機和諧的感受,從而留下難忘的記憶。

生命——生態低碳

綠色校園應該既要在綠植景觀的設計上讓建築與自然更接近,讓學生能從城市的喧譁迴歸自然的生機,也要透過各種可持續的技術或低能耗的裝置,讓學校的運營能更環保節能,實現雙碳目標,讓建築更長久地在土地上被使用。

容居信(廣東省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專家/高階工程師/一級註冊結構師/註冊岩土工程師/肇慶城投集團 總經理助理、副總工程師 )

學校建築是一類比較特殊的建築形式,除了要滿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還要為其使用者——學生們提供一種思考和啟迪示範作用。在設計中注重人性化交流與共享、節能與生態、建築與環境、建築表象與內涵的高度融合,以環境對場地的“感應”和建築對氣候的“感應”作為建築構思的切入點和創作途徑。

對建築設計手法的確定,首先考慮的是建築的地域氣候適應性,對建築而言,氣候作為重要的環境因素,深深地影響著地域建築文化的形成,因此氣候、陽光、溫度等自然地理條件將無可置疑地成為建築設計的一個基本出發點。透過建築朝向(總平面)、剖面形式、平面佈局、體量造型、空間組織和細部設計的確定,表達出它對所處自然環境的一種被動的、低能耗的正確反應。同時,生態氣候感應理論強調人與外在環境的聯絡,建築內的使用者應該能夠感受到外界環境的變化以及四季的更替,而這種感受會令每個使用者產生一種充滿活力的新的空間體驗。

這樣的綠色校園建築設計更受青睞。

鄺成子(教授級高階工程師 /東莞市土木建築學會 副理事長 /東莞市住建局綠色建築評審專家 /東莞市綠色建築協會技術顧問/中國綠色建築委員會會員)

我所青睞的綠色校園建築設計,主要有四點:

正確,深刻綠色建築的真正內涵是可持續。即在滿足建築使用 功能前題下,設計體現出最大可能少索取資源,能源。最大限度 地少排或不排放汙染。即對比傳統建築設計,善於用“減法”, 而不是盲目的“加法”。

對綠色建築技術,避免“格式化、碎片化和貼上化”。提倡“傳 承與創新結合”,”系統與協調結合”和“主業與跨界結合”。

融合“雙碳目標”大背景,適用《廣東省綠色建築條例》,重 點:《條例》的第二十八條“綠色建築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綠色 低碳、迴圈利用的技術路線,傳承,推廣和創新具有嶺南特色, 適應亞熱帶氣候的綠色建築技術,提升建築在安全耐久,健康舒 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等方面的效能”。突出超低 能耗、低碳排、生態型等特色的“深綠”建築。

設計融合校園的綠色教育特色,創設綠色環境教育人。

金鏵(高階建築師/一級註冊建築師/廣東呈斯意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院長)

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就是在給人們提供一個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的同時能夠做到人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同時在建築全生命週期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要做到合理使用和處置,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築物。

1、節約能源

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另外也可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定風冷系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

2、節約資源

在設計的時候還應考慮到資源的利用,以實現節約資源的理念。

3、迴歸自然

這類建築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以設計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從而打造出一個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的生態自然建築。

湯文健(一級註冊建築師/教授級高階建築師/廣州華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有效公司 執行總建築師、公司綠色研究中心負責人 /廣州市建築節能科技協會舉辦預拌砂漿授課專家)

落地性強的綠色建築設計

考慮大部分的學校均由政府投資,成品控制要求高,在設計階段必須有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的意識,儘量先用低投入高效能的綠色建築技術,而不僅是用高技術高投入獲得高星級的評價,但無法得以實際落地,同時也要考慮運營性。

有地域特色的綠色建築設計

選用適應本土地域氣候環境,將傳統技術、材料提升後將其工業化或創新利用,構成本土化的綠色技術。

在規劃方案階段採用的被動式綠建技術

在源頭減量是綠色建築設計的根本,因此結合規劃佈局、單體設計將自然採光通風的傳統技術應用進去,低技術高效能的取得節能減排作用,例如在嶺南地域應用敞廳、騎樓、冷巷等技術,減少高能耗區域。

關注人性化設計、重視校生舒適度和體驗感

不是為做綠色建築而做設計,不能為了降低能耗而降低在校師生的舒適度。利用風雨連廊、架空廳給學生創造更多戶外學習和交流空間;將海綿城市設計與景觀設計充分融合;將校園生活與節能減排的科普教育融合。

技術綜合性

BIM設計、裝配式建築、效能化分析、智慧化設計雖然是專項設計,但與綠色建築息息相關,在設計中能將多項技術集合綜合利用,必然能獲得高效能的綠色建築。

既有建築改造

很多學校都是做改擴建專案,將老校舍提升外圍護體系,機電系統高效一體化都是值得研究和推廣的,建議在比賽裡增加這類題目。

袁幸(建築高階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專家/東莞市綠色建築協會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專家/深圳市綠色建築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首先要考慮建築的地域性和氣候適應性,建築佈局要充分考慮有利於自然通風、自然採光和溫度變化 ,遮陽和避雨,把當地自然條件做為建築設計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透過建築朝向(總平面),剖面形式,平面佈局,體量造型,空間組織和細部設計的確定,表達出它所處自然環境的一種被動和低能耗的正確反應。

正確的功能分割槽:動與靜、教學與生活、運動區,試驗區與非試驗區。以防噪聲、有害氣體、人流交叉等不利擾。

在校園設計中融入綠色生態理念,讓使用者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態環境、綠色節能的內容,將這些理念從小就滲入受教育者的心靈,並能伴隨他們的終生。

陳偉(高階建築師/一級註冊建築師/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總建築師/珠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

綠色建築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自身的“綠”,它必須是從本質上散發著關懷地球健康的人文精神;綠色校園也是培育新人的場所,它的“綠”更應具有啟發性,在實現自身綠色目標的同時全方位地給予學生概念式的綠色教育。

編者語:東莞市綠色建築協會透過舉辦本次活動,一方面希望能夠推動本市綠色建築應用發展,提升社會各界對綠色建築和“綠色校園”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與業界人士共同推進建設綠色低碳校園,讓綠色建築技術逐步走進校園建設規劃中。由此可見,綠色校園是未來建築行業發展的一個風向標!究竟誰能奪得大賽桂冠,深得評委青睞?敬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