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建築,這是最高的藝術,它達到了柏拉圖式的崇高、數學的規律、哲學的思想、由動情的協調產生的和諧之感。這才是建築的目的\\\”——勒?柯布西耶我們時常去探討美這個話題,美對於人類來說,它意味著什麼?是精緻的外貌,或者是無與倫比的小物件嗎?亦或者是復古、現代,朋克?

很多人也都表示世界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或者是都有能力看到這個世界的美,有一些悲觀的人,他們是看不到這個世界的美,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或者說他們並不想去接觸外面的世界,而有一些人,他們是由於眼睛的問題,所以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這是一種極其令人痛苦且悲傷的事情。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建築也在不斷的變換著,就像中國由原來的四合院,金碧輝煌的宮殿,慢慢的演變成如今冰冷的高樓大廈,現代感十足的各種各樣的建築。當一個建築完成的時候,最先考慮的是它的實用,其次考慮的是它的美觀,

隨著歲月和時間的變化,這棟建築有可能也不僅僅只限於實用和美觀,而是慢慢的變成了這個城市的符號。

比方說北京的紫禁城,上海的東方明珠在一開始建造這些建築的時候,設計師,建築師們考慮的或許僅僅只有他的實用功能,居住效果,但是後來隨著歲月的變遷,它慢慢的成為了一個城市的代表。而且每棟建築他的建造都是相當於一個孩子的誕生,因為設計師,建築師對這棟建築賦予了無與倫比的情感。

說起中國的天安門,這棟建築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被設計建造,後來幾經風雨,幾經波折,又經過很多次的修修補,如今依舊屹立在我們的眼前。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眾所周知,天安門的磅礴大氣,卻不知它背後的設計者,它的設計者就是明朝的蒯祥,這個姓這個名,大家都會覺得咋一聽極其陌生,而且有點兒拗口。

蒯祥出生於明朝時期,他的父親本身就是極其有名的皇宮裡的工匠,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對工匠活極其感興趣

,據說在建築以及工匠的做法上,他極具天賦,只需要用尺子一量,就能知道這個建築的大體面積,從而在接下來的設計以及建造中心裡就有數。當時的時候,明成祖朱棣遷都的時候,徵召了全國各地的工匠,前往北京大興土木,希望能夠修建一所宮殿,彰顯自己的身份,當時的蒯祥因為技藝高超也參與了皇宮的建築和設計。由於蒯祥的設計水平非常的不錯,也有著一定的審美,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被任命為了重大工程的設計師

,這樣的職務和任務是非常的重,而且也是皇帝對自己的一種看中。

而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建造承天門,也就是現在的天安門。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最主要的是蒯祥設計承天門的時候他才年僅18歲,放在過去,他還未到弱冠之年。當承天門建成之後,受到了各個官員的大力稱讚,當時的皇帝極其開心,就稱他為\\\“蒯魯班\\\”。工具歷史及相關史書記載蒯祥在建築學上有著極高的造詣,甚至到了一個爐火純青的地步,每項工程在施工前後會做到精確的計算。

他設計的建築不僅骨架結合得十分準確,合理牢固,而且還能夠將江南的建築藝術巧妙的和北方的藝術風格結合,將殿堂樓宇設計的極其的大氣雄偉。

而且一個好的建築師,設計師不僅要求技術熟練,還要求具有一定的審美和藝術天賦,蒯祥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據傳言,他左右手都能畫龍,畫完之後兩條龍還能合二為一分毫不差。當然,除了在建築上具有極高的造詣以外,

在人品上

蒯祥

也受人稱讚,不驕不躁,也不擺官架子,而是低調謙和,倘若有人前來詢問他有關工程的問題,他依舊會熱心解答。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世界近現代發展的歷程來看,有很多優秀的建築是層出不窮,他們的設計風格也不盡然相同,因為每個設計師和建築師的眼光審美,以及生長環境不一樣,也就造成了它們的建築風格也是不一樣的,各有千秋。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江南一帶確實出一些能工巧匠,比方說近代著名的貝聿銘建築師,他就出生於江南一帶。

直到清朝晚期,仍然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這樣說法,可見江南一帶確實是人才輩出。

蒯祥,是一個時代建築工藝水平的代表,是當時明朝建築藝術的體現,今天安門依舊屹立在北京,雖然和剛剛建立的時候相比,它的規模擴大了不少,也經歷了修補,變得更加的宏偉,但他最開始的設計師和建築師卻不能忘卻的,倘若沒有蒯祥,估計也就沒有如今的天安門,也就沒有天安門前的閱兵儀式,估計可能會換成另外的一個建築。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在中國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建築,比方說客家圍屋,傣族的高腳樓,藏族的布達拉宮,內蒙古的蒙古包。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幾乎都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建築傳承,而這些建築無一不體現了這些民族的特點和特徵。

經歷過上千年的時代演變,由原來的居住在山洞進化到了現在的高樓大廈

,每個人都能夠有了自己基本的生活保障,住的房屋雖然不盡然相同,但是也符合自己的特點。

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建築改革,現在的房子逐漸變得統一,過去的民族建築變得少之又少

,這是一種民族文化的泯滅。因為過去的建築代表的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他們都是根據地形,環境,氣候等等一系列綜合的原因最終建造出來的房屋,但是現在所有的地方都變成了帶有電梯的房子,建築文化也逐漸千篇一律。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在大學裡,倘若讀建築的話,要讀五年。

它比普通的專業多讀一年,雖然相比於醫學來說,建築少了很長時間,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倘若一旦犯下錯誤,將是不可替代的。一個醫學錯誤,很有可能將一個病人的生命帶走,但是一個建築師的錯誤,很有可能會伴隨著他一生,因為這個建築永遠都在,除非他被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毀掉了。

在前幾年的時候,建築這個行業極其的吃香,家長們報志願的時候也都會選擇建築

,因為前幾年房地產行業大爆發,各個地區都掀起了房地產大熱,在房地產這個行業中也能牟取到暴利,現在由於政府的政策以及人們的房屋飽和,漸漸地房地產這個行業變化趨於平穩了。但是依舊有人選擇這個行業,因為建築是一個很美的行業,看著一棟棟的高樓拔地而起,自己設計的建築,成為某一個城市,某一個國家的地標,這是一件值得驕傲且自豪的事情。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蒯祥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建築師,他卻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眾人只知道他設計的天安門,卻不知道天安門背後的故事。對於歷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要保持一顆勇於探索,追問事實的心,而不是看到這個建築,覺得它美就完事了,而是去尋找一下它背後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建築師們,設計師們是如何將它建造出來的,而不是隨意的瀏覽而過,只是覺得這個建築真美,而對這個建築的發展,對這個建築的歷史卻一無所知。參考資料《天安門》《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