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引言: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點歷史,其中有兩千年的封建時代。在這兩千年間,形形色色的朝代層出不窮,或是轟轟烈烈,或是默默無名。而封建制度下的官員之間也大相徑庭,或是流芳百世,或是遺臭萬年。

古代官員權力很大,常常能夠一手遮天,成為一方霸主,專制蠻橫起來令百姓痛苦不堪;當然也有很多賢官良相,他們的故事流傳千古,而包公包拯就是其中之一。

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包公一向是清廉的代表,人們讚譽他為“包青天”。包公通常以黑麵,額頭月牙胎記的形象出現在書本戲劇中,還有他那著名的令壞人聞風喪膽的御賜三鍘刀。關於他的故事傳說民間有很多,比如因為他的鐵面無私,神話傳說他死後做了閻王,依舊是剛正不阿的代表。

包公一生斷案無數,開封府的正大光明匾額見證了這一切。其中赫赫有名的當屬《狸貓換太子》、《鍘美案》等,負心漢陳世美至今被人們所唾罵。在這些案件中,包公為好人平反冤屈、伸張正義,將壞人繩之以法、除暴安良。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受百姓喜愛的“包大人”。

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或許有人會擔心包公如此正義凜然,必然會觸及到權貴逆鱗,身家性命將會受到威脅。其實看看影視劇,你就會發現好人身邊,總會圍著一圈擁護他、愛戴他的人,其中不乏武林高手。而包公身邊就有這麼一群人,南俠展昭,師爺公孫策,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四個捕頭等等。他們不僅能為包公出謀劃策,還能保護他的安全。

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其實這些人物都來自民間小說,正史中並沒有這些人的相關記載,他們是為了使“包拯”這一形象更加豐滿而編撰出的人物。南俠展昭充滿英雄氣概,多次救包公於水火之中,被包公極力舉薦至宋仁宗處,後被封為御前四品帶刀侍衛,封號“御貓”,成為包拯的左膀右臂。

師爺公孫策見多識廣、足智多謀,還懂醫術,與包公一起合力解決過許多大案,被稱為在世諸葛。

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這些人的出現無獨有偶,恰恰能夠反映當時社會黑暗的一面。因為古代一些制度的腐敗,不僅會導致官吏昏庸無能,甚至聯合權貴欺壓百姓,為自己謀求私利。奸臣秦檜,和珅,哪一個不是先把自己的腰包填滿,才下發百姓。

最典型的朝廷響銀,過一官扣一圈,再到百姓手中已經所剩無幾。百姓在這些黑官的手下顯得弱小無助,不僅受盡折辱,還無處申冤。人們迫切希望能遇到一個幫助自己的好官。

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清末有一個故事能將此種現象體現得淋漓盡致。楊乃武是清末時的秀才,透過自己的努力還考上了舉人。他為人正直,經常用自己的學識幫助弱小,為他們打抱不平,為此還得罪了縣太爺。

縣太爺豈會輕易放過他,透過各種骯髒手段硬生生將楊乃武陷害入獄,甚至要判他死刑。儘管楊乃武的親人為他上訴求情,那些官員終究還是為了維護官場的形象草草結案了。

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竇娥的故事想必也是家喻戶曉,利益的勾結,官場的黑暗讓一個弱小寡婦竇娥屈打成招,被迫成為殺人兇手。在故事的結尾,上天聽到了竇娥的冤屈,為她六月下雪、血濺白練、大旱三年,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的冤案,又有誰能為他們撐腰呢?

在這樣一種汙穢的社會環境下,包公打破黑暗,迎接黎明。包公這一正義形象的出現,為百姓帶來了希望。邪不壓正,正義的使者永遠不能倒下,以展昭為代表的正義使者出現在包公周圍,將他的形象襯托的更加圓滿。

包拯離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展昭的歸宿如何!

總結:古代封建制度是造成一切的元兇,因為是它縱容了這些朝廷蛀蟲的產生。在那時百姓的迫切希望下,包公以及他周圍的正義形象誕生在書本中,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物件。因為有關展昭等人的故事是由後人編撰而來的,因此在包公去世後,這些響噹噹的人物也隨之消失。雖然他們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是正義的力量永遠不會消失,與封建專制制度的反抗也永遠不會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