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道工序, 500天燒成一塊的地磚, 紫禁城“遍地黃金”

北京紫禁城建築宏偉,用料考究。房頂的琉璃瓦片、宮殿的樑柱、大門等處的木雕等等,無一不是選用的上等再上等的材料。就連紫禁城三大殿裡鋪地的磚頭,都是非常的講究,而且極難燒製。

每年冬至早晨的第一道陽光,它照進太和殿的時候,會射在殿內的漫地金磚上,就像照在水面上一樣波光嶙峋。而漫地金磚反射的陽光,像一道金龍慢慢射往太和殿的龍座上。最後,反射在龍座上面的建極綏獻的牌匾之上,駐足觀看,是一道非常美麗的風景。

這些磚晶瑩剔透,像鏡面一樣。它只是一塊磚頭,怎麼會這麼漂亮,而且非常堅固。但可惜的是,這種磚頭的燒製技術,竟然失傳了百年之久。特別是近些年,去故宮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地磚磨損比較嚴重,故宮博物院準備更換,卻找不到和它材質一樣的地磚。

29道工序, 500天燒成一塊的地磚, 紫禁城“遍地黃金”

那麼,這不就是一塊普通的地磚,為什麼這麼複雜難燒製呢?當年乾隆時期的陸慕官窯專門負責燒製這種地磚,據說六十四年一共燒製了兩萬塊!準備更換宮殿內的地磚,那時紫禁城已經建成兩百多年了,有很多地磚已經磨損(質量真好!)。

後來還有很多新的地磚沒來得及更換,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國就滅亡了。這些地磚存放在紫荊城外的倉庫毀於戰火之中,但是有一個人儲存了兩塊,在前幾年拿出來拍賣,就這樣一塊兩尺見方的地磚(大概六十乘七十公分左右),竟然賣到了三十五萬一塊!

三十五萬人民幣能買大概一千多克黃金,也就是一公斤多,漫地金磚的重量大概也就是這樣,那它不愧為“金磚”的名號了!單單在一個太和殿裡面就有七千四百一十五塊,紫禁城真的遍地是黃金啊。

解放後去故宮參觀的遊客很多,地磚磨損增加,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一直想更換,但因為這項燒製技術已經失傳,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沒能如願。直到前兩天,才有單位研製出了這種地磚燒製方法,併成為燒製一百塊捐贈給故宮。

29道工序, 500天燒成一塊的地磚, 紫禁城“遍地黃金”

製作這些地磚需要四道不同的步驟,第一步選土,然後練泥,第三步製坯,最後窯燒,一共二十九道工序。一塊磚從選土開始到成品需要四百九十天!等於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做成。

選土一定要選在江南蘇州陽澄湖西岸的土,其他地方的土都不行。陽澄湖西岸的土特別的黑,也很細膩,他們形容這種土是粉而不沙、黏而不沾。取了土之後,要把它放在一個大缸裡面。

然後把陽澄湖的水倒進缸裡,讓泥土自然沉澱風乾,這個時間就要八個月之久。等沉澱好了之後,取出泥土放在一塊乾淨的場地上,讓牛來踩踏,把泥土裡面的大部分空氣踩出來,然後再由四五個人光著腳排成一排繼續踩,由左至右、由右至左把泥土基本上踩成真空。

踩完之後,再放置陰涼處慢慢陰乾。陽澄湖西岸的土在燒製的時候,可以自己釋放一種黑釉,叫自釋釉。這就是前面講的它能像鏡子一樣的光滑,反射光芒。

這些做完之後把泥土放進木質模板之中,放進窯中開始燒。這個燒窯也很特別有樓高,一般的磚窯都是從旁邊開門,這個磚窯是從最頂端開門,然後把土坯用繩子吊下去,封上蓋子開始燒製。

29道工序, 500天燒成一塊的地磚, 紫禁城“遍地黃金”

這一燒就是一百三十二天,這些天要用三種燃料。首先用大量的稻殼米糠,燒製幾十天之後再換成上好的木柴去燒,再燒幾十天最後換成松枝,松枝含油量很高,有一部分會漬進磚頭裡面,使他更明亮。

燒完一百三十二天之後,把最頂端的蓋子開啟澆水,每天不能澆太多,一共要五天時間讓溫度慢慢下降。所以如果一到程式沒有掌握好,這整座窯的磚就會毀於一旦。

即使是小心翼翼,它的成功率也很低,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也就是說一次燒製一千塊磚,五百天之後沒有出錯的情況下,也只能出來兩百塊左右,之後還要從水路運往北京,一路顛簸搬運也會有損耗。

新燒製出來的不會馬上出釉,也就是說不會一出窯就會泛出光亮,放置幾個月之後就會出釉,然後再把它放進桐油裡面浸泡一個月左右再拿出來晾乾放置,時間越久就會越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