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張謇紀念館!

張謇是清末狀元,這句“今人能為古人事,述者當知作者心”的對聯就在紀念館門前,意思是現代人能夠做古人做過的事情,繼承古人事業的人應當理解革新者的良苦用心。張謇是中國的一個典型,今天因為在紀念館裡看到這本 章開沅寫的《論張謇》一書,讓我豁然對這位給南通帶來重大影響的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書裡對於張謇先生的一生做了綜合評述。張謇一生的業績覆蓋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大生紗廠、教育行業到南通重工業的船舶行業等等,他的可貴之處在於實業與教育並重,就是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父教育而母實業”。

張謇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他在日記中寫道“幾罄中國之膏血,國體之得失無論矣。”表達了他悲憤、屈辱、憂慮的感情,他決定投身於革新中國並使之走向富強的偉大事業。他歷經千辛萬苦冒著極大的風險在通州創辦了大生紗廠,而後興辦通海墾牧公司,建立通州師範學校,設立南通博物苑,參與舉辦南洋勸業會等等,在神州大地上把事業做的影響深遠。

南通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是由於張謇當時的救國富國強國的心願,用他過人智慧經營事業。從經濟而言他不僅僅著眼於一個工廠,而是營造一個企業體系;教育上不僅僅在一個學校,而是營造一個文教體系;他的事業還謀求通海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他是希望建成這樣“第一城”進行推廣,使得中國能走向獨立、富強。

紀念館設立在張謇故居常樂鎮,這裡民風淳樸,我的祖母家就在這附近,今路過這裡懷著敬仰的心重讀這位實業家的生平,激勵我們的後人沿著前人開創的路,學習他們堅韌的意志,偉大的愛國精神,讓生命增添意義。

雨中的張謇紀念館!

雨中的張謇紀念館!

雨中的張謇紀念館!

雨中的張謇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