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人當成垃圾的“下水”,卻被宋朝百姓視為美味,它到底是啥?

歷史上的一些重大變故,會讓社會的發展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發生於北宋靖康年間的“靖康之變”無疑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變故之一。《喻世明言·卷三十二》中有言:“靖康之變,宗社幾絕,此殆天意,非獨人力也”,造成“靖康之變”的原因複雜,其對後世的影響更是劇烈。不但當時的政治格局完全扭轉,連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就此改變。

在南宋以前,中原地區的主要肉食以羊肉為主。在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南宋政權喪失了大片領土,失去了可以大量牧羊的地區,此後宋人不得不圈養豬,再加上江南又是魚米之鄉。從此豬肉和魚肉也成了漢人最主要的肉食來源。由於羊肉的來源不斷減少,所以在南宋時期,羊肉價格持續上漲,普通百姓很多無法承擔價格,官宦人家也逐漸無力購買羊肉。

被金人當成垃圾的“下水”,卻被宋朝百姓視為美味,它到底是啥?

而在北方的金國,羊肉供應充足,而且價格便宜。古時候也跟現在一樣,吃貨無所不在,很多有機會到金國出使或者辦事的官員、商人,便會趁此機會大飽口福。宋人周輝所著的一本筆記《清波雜誌》中便記錄著一些作者出使金國的一些見聞。

在周輝去金國之前,南宋的集市上羊肉質量已經非常不好,不但羊還沒有狗大,而且羊肉價格昂貴。但是在金國,不但家家戶戶都飼養有羊,在集市上出售的羊肉也很多,這裡的羊肉質量很好,肥美鮮嫩,一隻大概在百多斤左右,相對南宋集市上的羊肉價格便宜許多。周輝本來想買幾隻羊大吃一頓,但是他是南宋人,在金國處處受人關注,所以周輝也不便行事。只有等到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再一飽口福了。

被金人當成垃圾的“下水”,卻被宋朝百姓視為美味,它到底是啥?

誰知周輝吃到羊肉,並不如他想象中那樣美味,甚至吃完第一筷子當場就吐了。周輝百思不得其解,專門跑到後廚一探究竟,他這才發現女真人對羊肉的烹調十分簡單,是用下鍋到差不多熟了便端上了桌,這樣的口感和味道當然不好。可能由於金國的羊肉供應豐富,所以他們對羊的利用也很低效,更是無心鑽研它的吃法。

在另外一本宋朝筆記《松漠紀聞(續)》中,作者洪皓同樣出使金國,當他到了金國以後對於成千上萬的羊群十分驚訝,但在深入瞭解後發現金人食用羊肉十分浪費,因為他們“凡宰羊,但食其肉”。意思就是金國人在宰羊後,只會食用羊肉,而且會將羊皮留下,其餘的“羊下水”,也就是內臟,全部棄之不食。

被金人當成垃圾的“下水”,卻被宋朝百姓視為美味,它到底是啥?

金人不但不食用羊內臟,也不食用豬內臟。洪皓曾經描述金人的飲食習慣,說他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忌口,牛肉羊肉豬肉都可以食用,但不吃動物內臟。各種動物的內臟在他們眼裡又不能吃又不能用,所以只能全部當成垃圾扔掉。

但宋人卻與之相反,不但喜歡吃動物內臟,而且還非常善於烹調這些食物。不過動物內臟十分難以清理,如果在處理的時候沒有清理乾淨,不但不會成為美味,反而令人噁心反胃。但如果處理得當,再輔以美味的調料,動物內臟卻可以成為上好的佳餚。

被金人當成垃圾的“下水”,卻被宋朝百姓視為美味,它到底是啥?

宋人在宰羊之後可以將之物盡其用,除了羊肉和羊皮之外,羊頭、羊尾、羊心、羊腎、羊肺、羊腸等等都可以加工成美味的菜餚。《東京夢華錄》中曾經列舉過北宋時期開封府早市上所出售的飲食,就包括羊肚(胃)、羊肺、奶房(羊乳房)、赤白腰子(腎臟和睪丸)等。在《夢粱錄》和《武林舊事》同樣描寫到很多羊內臟做成的食物,包括羊血、羊肝、羊雜燴湯等。當然,隨著羊肉減少,豬肉增多,豬內臟同樣在宋人手中發展出各種各樣的菜品。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有很多原因,金人對羊肉的利用率很低,一個原因是他們的羊肉產量很高,換個說法說,就是他們不需要去想方設法地吃內臟這些調理起來非常麻煩的食物。其次是由於烹調水平有限,塞外民族民風彪悍,對於食物並不是非常講究,所以調味料和香料的使用不多,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如何將食物做得更好吃。

被金人當成垃圾的“下水”,卻被宋朝百姓視為美味,它到底是啥?

與金人相對,宋人便會因為缺少羊肉以及對美食的追求,儘量去研究食物的做法,便能夠發現,雖然動物內臟非常難於清理,便可做出不下於肉類的美味。縱觀中國飲食歷史,會發現漢族人比遊牧民族更加關注食物的味道,歷史上孔子、蘇東坡、金聖嘆等人都是好吃之徒,在“吃”這件事上,也留下了不少趣事。

參考資料:

《喻世明言·卷三十二》

《松漠紀聞(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