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住炮樓50多年,牆壁厚70多釐米,為安裝暖氣花了十餘年

介紹

靖安的房子被用作窗柳,車站前插滿鮮花。兩個美麗的春天,同一天;這個時候,家裡少了外面的親人,外面的人也少了家人。—— 《望驛臺》

我們認識的家庭是怎樣的?有人說家是用來遮風擋雨的建築;有人說,家是他晚上回家時老婆送的一碗熱麵湯。有人說,家就是孩子下班跑向你,擁抱你的樣子;不管別人怎麼說,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家是一個處處碰壁都能溫暖你,餓了就充飢,對生活失去信心就給你希望的地方。幾個村舍可能承載著無數的情感。這是家。

五代人住炮樓50多年,牆壁厚70多釐米,為安裝暖氣花了十餘年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或大或小,或高層建築或鄉村瓦房。然而,它們的呈現方式可能不同。更與眾不同的是,南方的建築由於降雨量大,大多是斜坡式建築。不在北方,那裡雨水少但土地稀疏,所以建築物的屋頂大多是平頂結構,用於晾曬莊稼。然而,儘管南北建築有很多不同,但有一個家庭以炮兵建築為家。在老老,五代人很少在炮兵大樓裡住超過50年。

這座類似炮樓的住宅位於青島市李滄區,建於1938年,是當時建造的一座較為完整的炮樓。整體堅固耐用,遠遠看像個大煙囪一樣坐在地上。住在這裡的一家人名叫孫從孝,1962年才搬進炮樓。因為當時孫從孝的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一家人不得不從以前的老房子搬進炮樓,這座老房子已經足夠他們定居了。

一家人把炮樓裡裡外外打掃準備好,幸福地生活在裡面。然而,孫從孝,並不高興,他認為自己可以在這裡過得很舒服。因為當時是軍用的,所以它的牆壁比普通的牆壁厚很多,炮樓的牆壁也有70多釐米厚,使得原本認為冬暖夏涼的炮樓變成了夏天的蒸籠,冬天的地窖。

五代人住炮樓50多年,牆壁厚70多釐米,為安裝暖氣花了十餘年

夏天很熱,安裝空調就夠了,但是冬天刺骨的寒風讓孫從孝非常困難。因為這棟樓的牆太厚了,沒有辦法穿過去接現成的暖氣系統,很多裝修公司經過很多波折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只能點燃房子裡的爐子和電熱器取暖,只能被動的接受這個現實。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孫從孝加入工作後手裡有了一些積蓄,這讓他想到了這個頭疼的問題。孫從孝偶然看到了它,他突然想起了角落裡的彈孔。因為它曾經是一個炮樓,在過去,當炮彈擊中它時,會留下彈孔,有些甚至會穿透,這啟發了一直想在炮樓裡鑽孔的孫從孝,最好是讓暖氣順著彈孔進來,這樣就不用鑽個洞一箭雙鵰了。所以只是冬天不再冷了。似乎孫從孝花了十幾年時間來回安裝暖氣,但好事多磨。

五代人住炮樓50多年,牆壁厚70多釐米,為安裝暖氣花了十餘年

結論

孫從孝用炮兵建築給家人一個家,用十幾年的努力給他們溫暖。可見家裡人不能隨便要求。之所以能要求溫暖和幸福,是因為總有人在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