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為啥有這講究?

清明節將至,掃墓祭祖活動是我們追思先人的傳統。但是掃墓也是有諸多避諱,比如俗話說:“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為啥有這講究呢?

以現在人們的認知,來看“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這句俗話,就會發現有點陳舊思想在作怪。畢竟,今日不同往昔,女人的地位大大提升,男女平等,加上生產力質的飛躍,科技的快速發展,女人下得廚房,上得廳堂,能頂半邊天一點不假。那麼,既然男人能給父母養老送終,女孩子同樣也能給父母養老送終。再者說人死如燈滅,都是一捧黃土,何必在乎那些縹緲虛無的身後事?

俗話說: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為啥有這講究?

要想了解“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這句話的老講究,我們要以舊時女人的社會地位說起。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非常嚴重,加上封建教化使得女人在社會中地位低下。我們從舊時女人被稱為“賤內”等稱呼可見一斑。當時,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中,女孩不能給家族傳宗接代,早晚嫁人,如同潑出去的水,給夫家開枝散葉,屬於外姓人,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因此,女人通常不會隨意上孃家墳。特別是清明節掃墓祭祖等重大節日,更不能去孃家掃墓祭祖。

俗話說: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為啥有這講究?

舊時人們封建迷信思想非常嚴重,認為女兒在上孃家墳掃墓,怕家族祖宗先人不高興,給家族帶來黴運和不幸。因此,在舊時,光有女兒沒有男丁的父母,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陳舊思想下,因為沒有為家族開枝散葉,所以無顏面對先祖怕辱了先人,離世後講究不進祖墳,如果想進祖墳,需要有同族侄兒輩有人過繼過來尚可。

所以,在世人眼中,通常只見閨女上墳掃墓的墳,被認為後繼無人,所以只能閨女來掃墓了。如果閨女有兄弟,或者堂兄弟堂弟,侄子侄孫等,那麼,平常想要祭奠父母以及先人,可以在孃家族人的陪伴下,以出嫁姑娘身份進行掃墓也無妨。

俗話說: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為啥有這講究?

實際上,就是因為陳舊思想,在封建社會女人在清明節單獨上墳,往往表明這墳主沒有男丁後代,不得已而為之。使得女人揹負了掃墓孃家墳,讓孃家人無後的莫須有罪名。在這種迷信思想的作祟下,為了不讓孃家人難堪,女人也就自覺避諱出現這種情況。久而久之在民間就出現了這種習俗講究,如果只有女兒掃墓的墳地,被認為不吉利,不好。因此,民間逐漸就約定成俗,只要孃家有男丁,就避諱出嫁女單獨給回娘掃墓,怕對孃家人不吉利。

俗話說: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為啥有這講究?

記得一次我想外公了,想讓母親帶我去他的墳上看看。家裡長輩告訴我,要在舅舅,或者舅家表哥帶著著去才行,因為外公的兒孫才是正主,我們是外姓人。要不然有對母親孃家人不敬之嫌,用老話說是母親孃家子孫旺盛,還輪不到外姓人去掃墓。在民間這種講究久而久之,在一些地區形成了這樣民俗講究,進而形成“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這樣避諱。

俗話說: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孃家無後人,為啥有這講究?

即便是現在,講究男女平等了,為了避免孃家人不高興,親戚關係和諧,在一些地區,清明節掃墓,除了孃家確實沒有男丁,閨女才不用避諱給孃家掃墓。一般情況,女人為了照顧孃家人的感受,有這方面講究就要懂禮數,閨女想給已故親人掃墓,叫上孃家兄弟,或者孃家同姓男丁陪伴一起去掃墓,也不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