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假銀票十分容易,官府卻無動於衷,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管!

導語:在中國古代老百姓常用到的“貨幣”是銅錢,條件富裕一些的會用到金、銀或銀票。作為銅錢和金、銀一般比較好分辨真假,傳統的方法是將銀子剪開,就可以看到裡面的雜質情況,以此來判斷真假。

但是對於銀票來說,就如同我們現代的紙幣,而古時的防偽技術又不如現代發達,如果存在有人造假可怎麼辦呢?古時的人是如何分辨真假銀票的呢?

古代假銀票十分容易,官府卻無動於衷,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管!

古代人也知道攜帶金或銀子比較麻煩,一是比較佔空間,二是分量太重,如果需要大量的文銀交易屬實也不太方便。後來出現了銀票之後就好多了,這張紙上可以印有十兩、百兩。。。,攜帶也十分的方便。但在千年前的古朝時期,有沒有造假銀票的呢?老百姓又是用什麼方法來識別假銀票呢?

其實在我國宋朝時期就出現了大量的假銀票的案子,儘管偽造會被處死,但面對如此暴利的行業很多人都鋌而走險,為此朝廷損失銀兩無數。

但對此事不管如何加大力度,偽造的行為依然氾濫,朝廷只能改進自己的防偽技術,隨著技術不斷的加強,那些偽造著也沒有了多少生存空間,造假的案子也慢慢的減少了。那麼古人是如何防偽的呢?

古代假銀票十分容易,官府卻無動於衷,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管!

首先是控制紙張的原材紙,明朝時期的銀票使用的是桑皮紙,清朝使用的是高麗紙。因為這類紙幣的原料使墨韻層次鮮明,很難偽造,原料在民間也是禁止採購的,所以從“生產源頭”上就遮蔽掉大部分的造假者。

再者就是印花花紋,比如現代的紙鈔就會有一些微細的花紋,用肉眼很難去看清,這些花紋多數是手工繪製刻在印版上,這樣就起到了一定的防偽作用。

古代的銀票上也有類似的設計,銀票上也會出現大量精細的花紋,也是用來起到防偽作用。

古代假銀票十分容易,官府卻無動於衷,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管!

第三就是頻繁換票版,原因很簡單,即使是非常複雜的花紋,經過一段時間的臨摹和研究還是容易被複制,所以頻繁更換版面也使得那些偽造者剛摸到一些頭緒就又進入到新的“征程”中來。在元朝時期更是出現了幾個月更換的現象,這樣就增加了偽造的難度了,也打消了他們這種違法行為的信心。這邊還沒等研究出來怎麼回事,就發現不流通了,那他還沒事研究什麼?

再有就是加一些水印和防偽印等,來增加造假的難度。可能有的人不會理解在古代怎麼會有水印的技術呢,實則不然,在我國明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原始水印技術了,這也是現代水印技術的雛形。

他們會透過絲網的格隙,使紙漿的厚度不均勻,形成夾層圖案。

古代假銀票十分容易,官府卻無動於衷,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管!

按照以上這些想從事造假銀票的行當顯然是非常困難了,一是技術上的難度,二是時間上也來不及。但不要以為這樣就完事了,為了加大造偽的難度,在明朝時期更是設計了微雕,將極其細密的文字或圖案刻在印章內,內容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此舉並非推崇文化,只是單純的防偽。工匠們將三百多字精細雕刻,還有故意刻錯幾個字,並且每個月刻錯的字都不一樣,因此很多偽造者都已經無奈的專行了。試想能有多少人能把專業工匠的活幹明白的?這種情況下浪費時間去偽造就等於窮死一樣,根本無法實現。

古代假銀票十分容易,官府卻無動於衷,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管!

結語:可能我們會認為古代各方面的技術和條件都不發達,會認為銀票造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其實是我們小瞧了古人的智慧,並不是古代沒有造假錢的人,而是被朝廷的仿造技術“折磨”的斷了念想。

古代假銀票十分容易,官府卻無動於衷,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管!

參考文獻:《全蜀藝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