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出 品:中共平利縣委辦公室

總策劃:李仕陽

顧 問:王 韜

撰 稿:劉光曦

攝 制:柳 偉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流傳千年的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南北地域差異的深刻烙印。不同地區的人,選取不同的食材,運用各自智慧,收穫異曲同工的美味。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彼此間的紐帶,也許就是一桌庖湯。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北有殺豬菜,南有庖湯宴。平利縣雙楊村,巴山北麓一個小山村,地處亞熱帶氣候帶,夏季高溫高溼。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盛夏,李金從打算開庖湯宴。大寒小寒,殺豬過年。當下不是農家殺豬的時節,圈裡的豬還沒有貼秋膘,但是今天家裡有客人來。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早上七點,快到與殺豬匠約定的時間,李金從提前燒好了兩大鍋開水。庖湯宴最講究程式,更多的年輕人喜歡稱之為“儀式感”。這種充滿了“禮”之味道的風俗,被當地的老百姓代代相傳,一直堅守延續至今。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農家逢大事,必開執事單。大紅的執事單早已上牆,這是李金從家的喜會,也是四鄰共同參與的大事。密密麻麻的人名下面,是一項項庖湯宴的分工,總管到小工,一應俱全。日頭漸升,人聲漸起,盛宴即將在熱烈而有序的氛圍中拉開帷幕。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殺豬匠是村裡的老把式,手法乾淨利落,響亮的豬叫聲戛然而止。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這是最考驗肺活量的環節。豬後腿被割開一個小口,用棍子穿入皮下直達耳邊,由一人對著切口吹氣,其他人用木棍不停捶打豬身,直到氣散遍豬身,豬皮褶皺之處完全伸展開來。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開水是褪毛用的。一桶接一桶地淋上去,既要保證淋透,又不能燙的太久,否則豬皮會被燙破。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殺豬分肉前還有兩個儀式。化紙焚香,是祈求來年六畜興旺、平安順利;燃放鞭炮,則是人們對自然饋贈的感恩答謝,也是對近鄰友朋的熱情招呼。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庖湯宴的製作,由院壩走向廚房,烹炒煎炸蒸,刀功,火候,調味……一場成功的庖湯宴,親友團聚、感情交流是重要的,美味傳遞出的滿足感也必不可少,它甚至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主婦合格與否的終極大考。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新鮮豬肉,四個小時內食用口感最佳,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鍋碗瓢盆碰撞之間,美味除了舌之所嘗、鼻之所聞,此時聽起來也如此真切。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自宋代以來,數千年間,豬肉在中國人肉食譜上的江湖地位不必多言。庖湯宴的主題,講究吃“整豬”。裡脊肉是頭等肉,和自家醃製的酸辣椒一起下鍋爆炒。剛摘的青椒,與瘦肉搭配最下飯。筍乾充分吸收豬肉的油脂,釋放大量穀氨酸和天冬氨酸,激發出濃厚鮮香。豬肝薄片,豬腰片花,猛火快速收汁出鍋,突出鮮嫩順滑的口感。豬蹄,和蘿蔔、玉米一起燉湯,湯汁濃郁,營養豐富。豬血,既可現炒,也能做成一道陝南地區廣為流傳的美食小吃——“豬血粑”。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今天的庖湯宴,較過去又增添了新的內容。外來的年輕客人在李金從家的院壩裡支起了燒烤架,小黃自摘、自串、自烤,他告訴鄉親們這叫土味兒BBQ。此刻對於雙方而言,也許都是新鮮的。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開宴前,執客囑席,代主人家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具體到某一種味道,那就是熱烈——一杯自釀的米酒下肚,觥籌交錯間自有風味。炎炎夏日,有了庖湯宴的維繫,再平淡的日子,彷彿也會變得生動、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吃香喝辣遊三秦·家鄉的味道——平利農家庖湯宴的故事

這是關於庖湯宴的故事。它連線了山,連線了水,連線了時間,連線了人情,也連線了家和遠方。這條紐帶,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情、質樸、堅韌等等意向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生生不息,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