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鐘樓街,老街故事與一代人的青春

要問老太原人,哪裡最能代表太原城,他們的回答一定是鐘樓街。在他們眼裡,鐘樓街及其周邊街區是太原最重要的商圈,也是老太原人曾經的時尚和永久的記憶。

太原鐘樓街,老街故事與一代人的青春

再過幾天,這條積澱著城市底蘊、引領城市商潮、承載太原記憶、延續太原故事的百年老街,就要盛裝歸來,讓曾經迷戀它的老太原人再次澎湃。年過六旬的高秀萍就是其中的一位,用她的話說:“我的青春就是在這條街上度過的。”

01

光陰的故事

鐘樓街是個神話,無旺季淡季之分,從針頭線腦到旗袍名錶,從嬰兒用品到老人壽禮、從餛飩湯圓到上海飯店,吃穿玩用、大大小小,無所不有、無所不包,既是商戶“掘金”之地,也是市民“淘寶”之所。

太原鐘樓街,老街故事與一代人的青春

“第一次吃糖葫蘆,第一次買髮卡,第一次穿旗袍、第一次拍照片……這裡承包了我所有的青春記憶。”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高秀萍是鐘樓街的“忠實粉絲”。她說,她年輕那會兒,最時髦女子的標配就是穿著華泰厚的旗袍,戴著亨得利的手錶,去開明照相館拍照,如果能在上海飯店吃一頓,那感覺就是兩個字:完美。

“小時候,我家住在上馬街附近,鐘樓街是我常去的地兒。街上總是人來人往熱鬧得很,打量街上的摩登女子是我最大的樂事兒,對我們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她們的穿戴著實讓人豔羨。不過,鐘樓街也有適合我們的消費,記得在我14歲生日的時候,母親用積攢了幾個月的零用錢,買了老香村的太師餅,還在南倉巷的裁縫店給我做了一件小衫,粉紅色的,高興得我一晚上都睡不著覺。”

太原鐘樓街,老街故事與一代人的青春

說起鐘樓街,高秀萍的話匣子就合不住。“1976年3月,二姐要結婚,那段時間,我幾乎黏在了鐘樓街上,每天陪著母親在街上購置結婚用品,瓜子、喜糖、對聯、甜點、熟肉……只要上了這條街,你想要的都能一氣兒買全。

印象特別深的是,我跟著二姐在華泰厚做婚服,這跟我之前做粉紅色小衫的感覺有著巨大的差別。那會兒需要用爺爺發的布票才能做衣服,只見裁縫師傅拿著尺子在二姐身上比劃完,又在紙上畫出衣服樣子,之後,很快剪出來一個衣服紙片,套在二姐身上,看是否合適,這才下剪子裁布料。婚服做成後二姐穿上,美得讓人眼暈。”高秀萍說,長大後才知道,裁縫師傅剪的衣服紙片,專業用語叫服裝打版。

太原鐘樓街,老街故事與一代人的青春

“再後來,我成家了,家裡好多物件都是從鐘樓街買的,有的一直保留在現在。”高秀萍指著牆上掛鐘說,這塊在亨得利買的掛鐘花了她一個多月的工資,用了快三十年了,還走得很準。

02

今日君再來

從高秀萍的講述中,記者感受到了鐘樓街曾經的蓬勃,如今,這條改造後的鐘樓街更加讓人期待。

太原鐘樓街,老街故事與一代人的青春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近年來,由於城市綜合體的快速湧現,電商新業態的劇烈衝擊,加之自身基礎設施老化等因素,鐘樓街的容顏大不如前,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從去年4月開始,鐘樓街升級大幕正式拉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這條老街青春煥發:街區空間全面拓展、環境風貌重新最佳化、老建築修舊如舊、商業品質顯著提升、文化特色愈加彰顯。記者從高秀萍的朋友圈看到“又見鐘樓”的宣傳片,她分享道:曾經的鐘樓街又回來了,還是那麼古色古香,韻味兒十足。

太原鐘樓街,老街故事與一代人的青春

高秀萍說,等鐘樓街開街了,要叫上老姐妹好好逛一逛,找找青春感覺,再帶上全家人去上海飯店吃一頓。“兒子快要結婚了,西服還得從華泰厚定做。我結婚時一套西服一百多元,現在兩千多元。價錢看上去漲了不少,可咱掙得也多了呀!”高秀萍的幸福日子裡總有著鐘樓街的身影。

讓高秀萍期盼已久的鐘樓老街新貌如何?9月1日上午,秋高氣爽,記者專程來到鐘樓街,街道兩邊施工正酣,從西口望去,一溜兒的青色建築,僅僅是妝容初露,已然美得不可方物。升級改造後的老街正款款走來,繼續譜寫城市繁華的新旋律。

攝影 賈鵬 柴傑梁 王昕 鄧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