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這個行業一年買車,三年買房,五年買棺材…

這幾天經常有朋友問小金,認不認識在投行工作的男生,而且是最好工作了4年半的。

小金對於這個要求就非常疑惑。

要認識在投行工作的男生,可以理解,畢竟代表著又有能力又多金,可是為啥要“工作了4年半的”呢?

原來在投行有這麼一個傳說,“1年買車,3年買房,5年買棺材……”,所以說,工作了4年半的剛剛好。

投資銀行,簡稱為投行,可以說是無數金融人魂牽夢縈的地方。

在國內人們習慣把投行分成三塊:外資投行,本土投行,中金。

其中,外資投行又分為兩種。大號的華爾街投行,也就是接下來要說的頂級投行,被俗稱為bulgebracket,包括大摩,高盛,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瑞銀,瑞信,花旗投行部,匯豐投行部等等。

小號的投行們又叫做精品投行,統稱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舉了。

投行的高薪向來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這“高薪”到底有多高,能達到年薪百萬嗎?

要知道,在美國人均收入還不到4萬美元的時候,高盛人年均薪酬就超過了70萬美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資銀行每年往往淨收入的大約一半都用在了員工薪酬上。

根據WSO提供的資料顯示,BulgeBracket(九大投行)的一名Intern的平均薪資為$81,000,而一名1stYearAnalyst的薪資就已經達到了$128000。

傳說這個行業一年買車,三年買房,五年買棺材…

看完這張圖,你可能瞬間就明白了,為什麼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人民那麼憎恨銀行家了。

這樣看下來,一年買車,三年買房的傳言還真不是瞎扯。

除此以外,在投行圈還有這麼一句話,“奢侈品當白菜買”。

按照你進入投行成為Analyst的薪酬來算,第一年薪資就已經突破10萬美金,達到了$128,000,算一下相當於……

傳說這個行業一年買車,三年買房,五年買棺材…

等你苦熬多年,終於熬到MD職位的時候,每年的薪資相當於……

傳說這個行業一年買車,三年買房,五年買棺材…

如此高的薪酬,難怪每年的崗位都擠破了頭。

5年買棺材,你別以為這只是句玩笑話,投行人每週80+的工作時長,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根據WSO公佈的資料顯示,最高的某投行每週工作時長平均90小時,這樣一看,下面那些每週工作時長平均80小時的投行竟然顯得相當幸福了。

傳說這個行業一年買車,三年買房,五年買棺材…

投行實習生就曾吐槽過某投行不把實習生當人看待,因為他曾經歷過40小時不間歇地加班。

某些投行家屬也說過跟投行男友交往3年以來,見面時間不超過60天。

除了日夜顛倒的工作,投行人們更要接觸各種各樣的出差。上至高階會所,下至城鄉結合部,總之到處都能看到投行人忙碌的身影。

一個在投行工作的朋友就說他幾乎天天住酒店,連租房錢都省了。你問他一個月出差多少天?這麼說吧,每個月也就3—5天能待在上海,其餘時間全在出差。

而且這種出差跟我們印象中的“度假”不同,投行人的出差可不是去吃喝玩樂的。

一般來講,他們的日程包括:提著大量檔案參加各種會議、研討會;在餐桌上與客戶博弈;回到酒店撰寫報告;趕到機場奔向下一個出差地點。

從分析師升到助理的時候,工作時長可能會下降一些,升到副總裁的時候工作時間基本接近正常人,如果升到合夥人的時候,那就是妥妥的鑽石王老五了。

但是更常見的現象是很多人還沒有熬到助理的職位,就早早地離開了公司。

根據調查顯示,投行的僱員與他們僱主之間的關係只有6.25年,比擁有7年之癢的男女關係還要不穩定。

即便如此,每年的校招去投行求職的人都是擠破了頭。

除了超高的薪酬和超長的工作時長外,投行更是個收割女神的地方!

就像前兩年,世界小姐張梓琳的老公聶磊就是一名典型投行男,人大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碩士,任職中信證券債務資本市場部SVP(高階副總裁),曾參與長江電力等上市公司的債券承銷工作。

還有李念的老公林和平,是軟銀賽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合夥人,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公司管理著22億美元的資金。

那麼,這樣頂著光環的投行到底該怎麼進呢?

從硬體條件看,一般來說是:

必須名校畢業,良好的背景,國內名校基本985,最好是理工本科+金融碩士,或者是海外名校;要透過過CPA,CFA,FRM等各種考試;擁有豐富的投行實習經歷;好到爆的英語口語和閱讀能力。

再看看軟性標配:

出色的銷售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善於給未來做計劃和分析風險,是一個情商智商都碾壓的人才。

所以,非智商情商雙碾壓的人,一般是進不了投行大門的,哪怕只是做一個小小的實習生。

最後迴歸選擇投行工作這個話題,很多時候工作就像找物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如果你非常想進投行的話,那就去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