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了三十年, 司馬懿七十高齡才敢造反, 他在考慮什麼?

大器晚成的司馬懿並不害怕誰,而是以順勢走向了成功,其成功之路對現代中老年人有著非常重要借鑑意義!

曹操死了三十年, 司馬懿七十高齡才敢造反, 他在考慮什麼?

司馬懿怕誰?

歷史上的司馬懿給人留下的印象和口碑,比起諸葛亮,曹操來說並不算很好,但無論如何司馬懿隱忍了幾十年,依靠裝瘋賣傻騙過曹爽,借高平陵之變一舉逆襲成功,在70多歲成為了歷史上晉朝的實際奠基者,

從這點算司馬懿人生是非常成功的,許多人認為司馬懿等到70歲才動手,主要是對曹操祖孫三代心生畏懼,也是太過怕他們,熬到70歲才敢動手。

其實司馬懿除了曹操、曹丕並不把其他任何人當一回事,哪怕是智計無雙的諸葛亮,甚至對於老對手諸葛亮,他的評價為:“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志大才疏的曹爽更是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

《三國演義》將司馬懿描寫的野心勃勃、老謀深算、心機狠辣,但真實的司馬懿成功不僅僅依靠這些,因為三國時代,這樣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為何晚年司馬懿能成為笑到最後的人,司馬懿的成功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瞭解他的成功之道,對於許多困惑和迷茫的中老年人來說,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曹操死了三十年, 司馬懿七十高齡才敢造反, 他在考慮什麼?

“”冢虎”司馬懿的少年時代

有“”冢虎”之稱的司馬懿,雖然歷史上的口碑並不高,但近代“教員“卻評價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唐太宗李世民對其評價:……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

其實年輕時的司馬懿對仕途毫無興趣,或者是對於那個紛亂的時代他看到很透徹,或者是不願意投靠曹操,反正司馬懿雖然少有才學,但一直卻不肯效力於曹操。

或者少年時代的司馬懿,心中理想的殿堂是漢朝,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清朝的王夫曾經有一句名言,“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雖然很多人不理解,為何漢朝如此強大,最終卻走向了滅亡,因為這個話題有點寬,並不屬於本文的範疇,因此僅點到即止,

司馬懿少年時代曾經說過:“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司馬懿對於漢朝的眷顧和忠誠,其實與家世有關,司馬懿的出身絲毫不比曹操、袁紹等人差多少,比起劉備、孫權地位更是懸殊。

司馬懿四代人在漢朝為高官,從其高祖父當上了漢安帝的徵西將軍開始,其家族的長者歷任,為曾祖為豫章太守,祖父為潁川太守、他童年和青年時期,父親是漢朝京兆尹,如果後來不是何進引董卓入長安,很可能司馬懿後會成為漢朝朝堂一員。

但司馬懿沒想到漢朝忽然被董卓終結了,司馬懿失去了一展抱負的機會,不過他的才華卻得到了南陽太守楊俊的賞識,楊俊在三國時代並不知名,但在當時卻以善相人著稱,他對年輕的司馬懿評價一句:絕非尋常之子!

年輕的司馬懿做夢也想不到,日後會成為晉朝的建立者不過此時的司馬懿,眼見時局紛亂無意仕途,和諸葛亮一樣待在家裡耕讀詩書。

曹操死了三十年, 司馬懿七十高齡才敢造反, 他在考慮什麼?

司馬懿的中年危機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司馬懿的才華被曹操發現了,曹操要好徵召司馬懿,但不知為何司馬懿對於曹操的徵召是一再拒絕,甚至還裝病來拒絕曹操,最終他的伎倆被曹操識破,

老謀深算的曹操,見軟的不行,直接就來硬的,給司馬懿兩個選擇,一就是出仕幫他,二,就是將他抓入大牢。

面對曹操的選擇題,司馬懿只有唯一的一個選擇,就是出仕成為了曹操手下的幕僚,曹操也沒想到,這一個舉動改變了司馬懿的一生,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此時的司馬懿對於曹操的確有些畏懼,畢竟這時的曹操不但位高權重,而且殺伐果斷,相反這時的司馬懿雖然有才學,但很多地方卻不如曹操,

不過他卻在曹操那裡學習了很多,並且飛快的成長起來,或者有人認為司馬懿畏懼曹操,一直在曹操面前都是唯唯諾諾的。

其實那只是影視劇和小說的劇情,真實的司馬懿在曹操面前展現了他的才華和雄才大略,要知道曹操看中實幹型人才,對於那些浪得虛名的才子,他並不會重視和重用,

但對於司馬懿,曹操不但覺得他有“”雄豪志”,甚至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對他產生了忌憚,在三國時代被曹操看中,並稱讚的人並不多,司馬懿是寥寥數人其中一個。

可見司馬懿在曹操面前,並非唯唯諾諾,反而是充分的展現了他的志向,而曹操看來,司馬懿對他並非忠心,因為司馬懿忠心的是漢室江山,這樣的司馬懿不得不讓曹操擔憂。

因此曹操曾經屢次想要除掉司馬懿,面對老闆的刁難和找茬,甚至要思考如何痛下殺手時,司馬懿該如何度過中年事業危機呢?

曹操死了三十年, 司馬懿七十高齡才敢造反, 他在考慮什麼?

對此司馬懿有句名言: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對於曹操的刁難,並且欲除之而後快,司馬懿採取了三個方法最終獲得了曹操的信任,讓曹操打消了顧慮。

一:司馬懿面對曹操是至此至終都是兢兢業業,曹操交待的任務和事情他都能很好的完成,並且還能給出更好的意見,司馬懿敬業的表現,讓曹操甚為滿意,

二:勤於職守,廢寢忘食,作為幕僚司馬懿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司馬懿在曹操那裡工作,並不是依靠家庭背景在那裡摸魚,而是真的為曹操角度考慮問題,並且為曹操分憂解難,屢次的獻計獻策,都使得曹操對他刮目相看,也有吃逐漸打消了曹操對他的敵意。

三:搞好上下和同僚關係,司馬懿一生屢次能夠轉危為安,最重要的一點,除了本身有實力有背景外,他還非常善於搞社交,可以說他是曹魏的社交達人,司馬懿與曹丕更混成了鐵哥們,也因此被曹丕處處維護,最終在眾人都稱好的情況下,曹操逐漸開始重用司馬懿。

曹操死了三十年, 司馬懿七十高齡才敢造反, 他在考慮什麼?

壯年的司馬懿

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壯年的司馬懿隨著曹操東征西討屢獻奇策,特別是他針對敵我雙方的見解,數次讓曹操擺脫了被動的局面,此時的司馬懿成為了曹操重要幕僚之一,更成為了曹丕的知交。也因此司馬懿在曹丕登基後,成為了曹魏的重臣之一。

這時的司馬懿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成為了曹丕的左臂右膀,曹丕伐吳的時候,將朝中的大事小事都託付給他,由此可見曹丕對他的信任。

此時的司馬懿完全沒有考慮到要代替曹魏,因為此時曹丕不但是他的好友,更是他的伯樂,司馬懿這時僅僅順勢而為,為曹丕分憂解勞,建功立業即可。

司馬懿沒想到曹丕會過早的去世,新上任的老闆曹叡是個年輕人,作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很容易有傲慢之氣,歷史上鰲拜等人就是因此被猜忌,最終身敗名裂被囚禁。

但司馬懿對曹叡卻非常的忠心,更處處維護曹家的江山,也因此得到了曹叡倚重,無論是對抗蜀漢的諸葛亮,還是對抗東吳,司馬懿都是首當其衝,

位高權重但不驕不躁,還非常懂得避嫌,這也使得司馬懿完美的躲過了曹叡的猜忌,要知道曹叡雖然年輕,但駕馭群臣的能力還是很強,此時支援曹家的世家大族也不少,司馬懿在當時,也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他要做的就是兢兢業業,同時順勢而為拱衛曹丕留下的江山,無論如何,此時的司馬懿對於曹魏是有大功勞的,而這時的司馬懿並沒有曹爽那樣驕橫,而是非常的低調謙和,與各大世家也能夠和睦相處,也因此逐漸取得了世家大族的信任。

壯士暮年烈心不已

司馬懿沒想到,諸葛亮去世後不久,曾經兢兢業業的曹叡就變了個人一樣,變得荒唐和沒理起來,很快曾經的精神小夥子,在縱情聲色中掏空了身子,因此英年早逝,此時的司馬懿已經是年過花甲

曹叡臨終命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這也是司馬懿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從這點能看到對工作態度認真,懂得為人處世,特別是忠心於曹魏的態度,成為了他後來成功的重要因素,若果這個時候,司馬懿已經被曹叡退還鄉里,或者被曹叡咔嚓了,也沒有後面的三家歸晉。

也正是司馬懿懂得順勢而為,不驕不躁,而且兢兢業業的工作,才或者的曹叡的看重,成為了曹芳的輔政大臣,但曹爽的出現讓司馬懿感到了危機。

曹爽恰好與司馬懿相反,司馬懿一直是低調行事,並且處處都顧全大局,得了功勞都算別人頭上,讓許多同僚和大臣都樂於為其效命

曹爽卻喜歡獨攬大權,但曹爽卻志大才疏,對蜀漢的征伐連連失利,導致曹魏損失了大量的精銳不說,還導致損失頗大,在後來對抗東吳進攻時,曹爽有接連的誤判,導致曹魏國力大損,

曹爽種種專橫的做法,導致魏國許多門閥世家的不安,各路人馬都希望司馬懿能出來主持公道,但司馬懿對此卻勸說他們:“且止,忍不可忍。”

曹操死了三十年, 司馬懿七十高齡才敢造反, 他在考慮什麼?

不過曹爽卻並沒有因此收斂,反而是越加肆無忌憚,此時的已經晚年的司馬懿並沒有正面和曹爽對抗,而且選擇迴避,並不是灰心喪氣,而是壯士暮年烈心不已,他退避其實是在等待,此時的他明白了,曹爽已經的開罪了大部分的門閥世家,成為了眾人的敵人,而此時所有的人都在曹魏德高望重的他來對抗曹爽。

也因此他開始處心積慮的裝病,並且讓兒子們暗中訓練三千壯士,等待曹爽完全放鬆了警惕,才在高平陵之變中一舉逆襲成功,這時的司馬懿已經是到勢不可擋,他如果不站出來,或者司馬家族將來會被曹爽一鍋端。

因此他選擇了背上罵名順勢而為,為了司馬家族,為了曹魏百姓,為了各大家族的利益,他被推上了歷史舞臺,最終成為了晉國的奠基者。

在除掉曹爽後三年,年邁的司馬懿就去世,可見如果曹爽懂得為人處世,或者有敢於拼搏的勇氣,或者司馬懿並沒有那快能控制朝堂。

歷史上看司馬懿代替曹魏看上去太過輕鬆,但其實與他幾十年的沉澱有關係,正是司馬懿的為人和口碑,還有與各大家族的關係,還有百姓中的威望,才讓司馬家輕鬆的取代了曹魏,

而他的成功之道就是在於,本身具有才華的同時,還懂得為人處世,善於在學習中成長,善於在失敗中總結,對於曹魏也是忠心耿耿,敢於表現自己的能力,但有懂得收檢傲慢之氣,即便是晚年,在機遇面前能夠敢於放手一搏,這或者對於許多困惑的中老年人來說,還是有借鑑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