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01 絕境中的聰明人

1870年8月,普法戰爭激戰正酣。親征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和法軍麥克馬洪元帥眼見前線形勢不妙,打算相機而動,撤回首都巴黎屯兵固守。這本來也是可選之策,二戰時的斯大林,七年戰爭時的腓特烈,都是這麼幹的,後來也都化險為夷,還能反攻倒算。但拿破崙三世卻接連收到宮廷和內閣發來的電報,反對他回師。攝政的歐仁妮皇后告訴他,退兵就意味著失敗,很可能民心盡失,甚至引發巴黎市民的起義,到時候別說反敗為勝了,皇位乃至身家性命都堪憂。

無奈之下,拿破崙三世只好在前線硬挺,直到被普軍團團包圍在色當要塞。困守孤城之時,他的心中一定有一萬頭草泥馬在奔騰,而馬頭所指,正是時任普魯士首相俾斯麥。

拿破崙三世是個聰明人,他參過軍、越過獄、發過明、出過書,翻越高山和大海去過美洲新大陸,他是法國史上首位民選總統,又是最後一位法國皇帝,而且一干就是18年,在任上建設了一個全新的巴黎,其街道佈局和地下排水系統影響至今,當日重新修復的巴黎聖母院直到2019年4月才遭火焚燬。

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巴黎聖母院

然而聰明反被聰明誤,今時今日,拿破崙卻被長著一張面具臉的普魯士老漢俾斯麥坑進了絕境。俾斯麥的招數並不花哨,攏共分三步:一番畫餅充飢的花言巧語,一封言辭激烈的秘密電報,外加一份白紙黑字的備忘錄。

02 沒吃到口的畫餅

熊大熊二都想當森林之王,但彼此都吃不掉對方,那熊二隻好想辦法把熊大攆出去,然後才好一統森林。在當時的德意志各邦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就好像熊大和熊二,普魯士要主導德國的統一,就要把奧地利排除出去,而戰爭就是最好的手段。

螳螂捕蟬,一定要把黃雀先穩住,辦法當然就是永恆的利益。俾斯麥面見拿破崙三世,希望法國能在接下來的普奧相爭中至少保持中立。俾斯麥知道,拿破崙三世對緊鄰法國邊境的盧森堡、比利時、南德意志邦國等地區,一直有覬覦之心,於是承諾,他日如果法國要吞併上述地區,普魯士也將保持中立。

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拿破崙三世(左)與俾斯麥

用未來的利益換取眼前的蛋糕,況且這些地區目前還不是普魯士的勢力範圍,俾斯麥有點畫餅充飢的意思,但拿破崙三世還是接受了這個條件。

作為一位聰明人,拿破崙三世並非利令智昏。按照當時的實力,奧地利確實是德意志的熊大,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也曾長期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那時候普魯士人還在波羅的海的邊緣地帶吃土呢。如今雙雄對峙,沒有三百個回合恐難分勝負,趕緊的,先打起來再說,到時候法國有的是機會趁火打劫。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普魯士很快就在薩多瓦戰役大勝奧地利,然後突然收手,高位套現了,整個北德意志就此統一。雙方6月份交火,7月份就停戰簽約,戰程總共才49天,因而普奧戰爭在歷史上又被稱為“七星期戰爭”。那些看熱鬧的、想解恨的、要撿漏的,包括拿破崙三世在內,還沒過看癮,戲就演完了

當然,法國人不知道,幾十年後,有個留小鬍子的奧地利人,領導德意志的鋼鐵洪流,延續這套閃擊戰法,只34天就攻克巴黎,42天就迫降了法國,此是後話不表。

你的蛋糕吃到了,我的可還沒入口。這下聰明人坐不住了,7月份普奧議和,8月份拿破崙三世就派法國駐普大使貝內德迪來找俾斯麥,提出法國要恢復1814年拿破崙一世鼎盛時期的疆土,擴張到萊茵河一線,吞併盧森堡、比利時以及南德意志邦國部分地區,作為交換,法國同意普魯士吞併南德,完成德意志的統一。這一次,俾斯麥不但熱情應允,而且和上一次口頭密約不同,主動提出和大使整理一份備忘錄,白紙黑字,以作憑證。

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全盛時期的拿破崙帝國

君子重諾。別說拿破崙三世,換做其他的聰明人,想必也一定會接受,有件文書在手,總比空口無憑的好嗎。

03 一封導火索的電報

時間到了1870年2月,此時西班牙政局動盪,臨時政府幾年前趕走了女王,如今想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堂弟利奧波德親王去繼承西班牙王位。當時的歐洲各國王室,血緣或姻親關係錯綜複雜,基本上就是一家親,西班牙的這個請求,其實也不算離譜。

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但如此一來,法國就會被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統領的王國南北包夾,對未來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對此,拿破崙三世堅決反對,俾斯麥暗中支援,反而是普王威廉一世消極冷淡,作為一國之君,也只有威廉一世曉得,在君主立憲的政體下,在40年來革命不斷、風雲變幻的西班牙,那個高高在上的位子哪是那麼好坐的?

當年7月,種種跡象都表明,俾斯麥在暗中運作,要使利奧波德親王去西班牙接位。法國人於是群情激憤,皇帝派出大使貝內德迪和威廉一世交涉此事。要說威廉也真是厚道人,當天就勸說自己的叔叔卡爾親王和堂弟利奧波德親王,給拿破崙三世發了電報,聲稱放棄接受王位。

事已至此,還有啥好說的呢?但聰明人的眼光總比厚道人要長遠:你今天棄權,難保日後不反悔啊,拿破崙三世命貝內德迪再去找威廉一世,要求出一個書面檔案,保證從今往後,普魯士方面不會介入西班牙的王位爭端。

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

這就有些無禮也無理了,我身為一國之君,壞了自家人的好事,只為哄你開心,還要像寫檢查一樣,保證今後永不再犯嗎?威廉決定不再理會貝內德迪,便給俾斯麥發了一封電報,簡述了一下前因後果,說得也很實在:“我堅決拒絕了他(貝內德迪)的無理要求,因為我不可能無限期的擔保此事”,最後還徵求俾斯麥的意見,就這個結果以及自己的態度,是否該向雙方大使和新聞媒體公開通報?

俾斯麥抓住這個天賜良機,對電文做了巧妙的技術處理,刪去了前因後果,修改了部分措辭。經俾斯麥擅自改動的電文如下:

霍亨索倫家族的世襲親王業已放棄登臨西班牙王位的全部要求,並將此意願經西班牙政府轉達法蘭西政府。

法蘭西大使在獲此資訊之後,仍在埃姆斯再三強求於我國國王,請他致電巴黎,言國王本人擔保,倘若有選擇霍亨索倫家族之人做西班牙國王之事復萌,將永不應允。

國王以後拒絕接見法國大使,並命令值日副官傳諭法國大使,國王已再沒有什麼話通知大使。”

這樣態度就馬上強硬起來了,而且有了割席斷交的火藥味。俾斯麥還憋了一個壞,偏偏要把電文在手上再壓兩天,直到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紀念日才發出來,這就明擺著要在大喜之日,給人點火澆油。因為這封電報發自普王的療養地埃姆斯溫泉,後世即稱此為”埃姆斯密電“,俾斯麥對篡改電文一事嚴守機密,直到去世那年才披露了真相。

NO zuo NO die 的是,法國媒體在翻譯電文的時候,又澆了一遍油,原文中法國本來是態度強硬的“要求”,被翻譯成了彬彬有禮的“詢問”;還降低了對方傳令官的職級,把德語中的”國王第一副官“,對應成了法語中的”中士“,就這樣讓一個”中士“去對口接待並傳諭法國大使。這都在無形中又激化了矛盾。

可想而知,有著光榮的革命和鬥爭傳統的法國人民一下就炸鍋了,當天就爆發了大遊行,議會第二天就通過了戰爭預算。此時此刻,就算拿破崙三世是大白鴿子的”鴿“派,也制止不了這場討伐普魯士之戰了。

另一邊,見識到法國人的蹬鼻子上臉,德意志人也因此而同仇敵愾,摩拳擦掌。殊不知,這個效果正是俾斯麥想要的,要吞併南德意志,完成最終統一,與法國必有一戰,普魯士的戰爭機器早就隆隆運轉了。

04 停不下的車、拖死的馬

1870年7月19日,法國主動向普魯士宣戰。作為局外人,各國普遍同情德國,畢竟除了法國人之外,都能從電文中看出,普魯士確實挺委屈的。俾斯麥又趁機把當年和法國大使籤的備忘錄洩露給英國,7月25日上了《泰晤士報》的頭版。英國孤懸海外,最忌諱的就是歐陸一家獨大,今見拿破崙三世胃口如此之大,焉能不惱?於是決定在普法間嚴守中立,不再幫這個和自己一起燒圓明園的好兄弟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法軍倉促上陣,對戰嚴陣以待的普魯士,很快就轉攻為守,被打回國境線內,淪落到本文開篇所說的情境之中。拿破崙三世困守色當彈丸之地,在普魯士幾百門火炮的狂轟之下,9月1日正式投降。訊息傳到巴黎,不出歐仁妮所料,9月4日,市民就起義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改立臨時政府。

聰明人拿破崙三世,每一步走得似乎都很明智,但卻最終坐上一輛停不下來的車,成為了被拖死的馬,可這又是為什麼呢?

05 聰明人犯的錯,究竟長什麼樣?

拿破崙三世的悲劇,和這世上大多數的聰明人一樣,大概是犯了這樣三個錯誤。

第一,聰明人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甚至憑空創造優勢。然而,因時因勢的不同,其所依仗的優勢也會成為軟肋,有時難免就會玩鷹被鷹啄。

拿破崙三世初戰不利,為何不敢回師巴黎固守?原因即在於此。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之所以當選總統,後來政變成功做了拿破崙三世皇帝,就在於“拿破崙”這三個字。他的伯父拿破崙一世赫赫武功,開疆拓土,造就了一個強大的拿破崙帝國,代表了法蘭西民族偉大興盛的“法國夢”。當年拿破崙一世從流放地厄爾巴島迴歸,赤手袒胸面對前來緝捕計程車兵,士兵非但不開槍,反而成建制地投入麾下,民心向背可見一斑。這就是拿破崙三世的優勢所在。

拿破崙三世沒有伯父的武功和機遇,只好緊跟強大的英國,頻頻“蹭”勝仗打:克里米亞戰爭是英、法、奧地利、土耳其圍攻俄國,墨西哥戰爭是英、法、奧共同組局,義大利戰爭是法國、義大利夾擊奧地利……連第二次鴉片戰爭都是夥同英國一起打的,他就這樣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拿破崙”的金字招牌,卻不料,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到1870年,法國人已經習慣了“拿破崙”的勝利,虛妄地自謂歐陸“第一強國”,連一封語氣強硬的電報都不能忍受,一言不合就掄膀子要開戰,卻沒想過:此拿破崙非彼拿破崙,這位拿三從沒有一對一PK歐洲大國,戰而勝之的歷史,憑啥就能一對一滅掉國勢冉冉升起的普魯士呢?

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八里橋之戰

當前線失利的訊息傳回,巴黎馬上群情激憤,引發了政治地震,奧利維耶內閣倒臺,8月9日,八里橋伯爵蒙託邦臨危就任政府總理兼陸軍大臣,於次日重新組閣。沒錯,就是那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在京東八里橋屠殺僧格林沁數千蒙古騎兵,自身僅傷亡十幾人的蒙託邦。就在這一天,拿破崙三世無奈放棄了撤兵的計劃,只好咬牙堅守。

第二,聰明人總是想的多、做的少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拿破崙三世在與俾斯麥的較量中,從密電到備忘錄,總是授人以柄,就是想得太多了。

聰明一世的拿破崙, 為何會被俾斯麥耍的團團轉

盧森堡形勢圖

想要盧森堡和萊茵蘭,拿破崙三世完全可以在普奧戰爭時趁亂下手,固然只有七週的時間視窗,但盧森堡也只是彈丸小地。一旦戰事平息法國再出手,普魯士馬上翻臉,於是造成了1867年的盧森堡危機。而後雙方雖然和解,但是透過《倫敦條約》,法國永遠失去了吞併盧森堡的機會。

至於西班牙王位,與其糾纏威廉一世,非要逼出一個承諾,最後惹毛了老實人自討沒趣,不如趕快行動,搞一個親法派上臺佔位。拿破崙三世就在這樣一些小思量、小算計中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普法戰爭初期,拿破崙三世也是猶豫不決,在出擊救援法軍萊茵軍團和後撤夏龍之間左右搖擺,停在色當思考人生,最終被包了餃子。

第三、衝動是魔鬼。

這是老生常談的話了,其實對任何人都適用。但不可否認,聰明人往往對自己的能力更自信,也就更容易衝動行事。如果說出兵普魯士是拿破崙三世被輿情綁架,不得不發,那一天之內安排大使兩次騷擾威廉一世,非得要個說法,就是不折不扣地衝動行事了。

反而是威廉一世這類人,知道自己資質平庸,索性一輩子高高在上當吉祥物。他因政見不合,多次被俾斯麥罵哭過,甚至1871年在凡爾賽鏡廳就任德意志皇帝,大喜的日子裡,因為皇帝稱號的問題,又和俾斯麥鬧翻了一回,典禮當天兩人一句話都沒說。但就像戀愛中的直男總寵著公主一樣,威廉一世鬧過哭過之後,還是事事依著俾斯麥,從不會一時衝動自作主張。

結果就是,威廉一世把內政外交全撒手給俾斯麥,自己躺贏三場德意志統一戰爭,不勞神、不費力就當上了德國皇帝,清淨自在一直活到91歲。另一邊,比他小11歲的拿破崙三世,早已被逼退位,早他15年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