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唐朝(618年-907年),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疆域空前遼闊,接納各國學習交流,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唐朝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接下來趣歷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唐朝之所以可以憑藉數萬駐軍,便控制西域上百年的時間。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這支大唐安西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猛。另一方面,西域的情況比較特殊,除了安西軍本身外,都護府還可以從那些西域小國調兵。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再加上西域環境複雜,西域內部小國林立,這些小國的戰鬥力大多不強。而西域之外的幾個敵人,想要進攻西域,又需要勞師遠征,註定不可能派太多軍隊過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朝才可以憑藉數萬軍隊,牢牢控制西域上百年的時間。

當然,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支安西軍,實在是太猛了。

想要理解安西軍的實際戰力,我們還得簡單回顧一下,安西都護府的發展歷史。

公元640年,唐朝貞觀十四年,隨著唐朝先後擊敗了北方的東突厥,以及西北的吐谷渾,唐朝本土的威脅,驟然降低。此時的唐朝,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已經有了重現漢朝盛世,重現控制西域的能力了。

在此之前,西域這邊的歷史,可以說是相當的複雜。自從西晉滅亡之後,中原政權便徹底喪失了對西域的控制。在整個東晉十六國,以及接下來的魏晉南北時期,雖然也曾有中原政權,短暫將勢力範圍擴張到西域,但卻始終無法長時間控制。甚至就連政權本身,可能都無法長時間存在。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就連後來的隋朝,國力雖然一度十分強大,卻仍是沒能完成對西域的重新控制,最多也就是派幾個使臣,去西域那邊轉一轉,讓西域的那些小國表示臣服。至於說完全控制,那是想也別想了。

直到李世民時代,隨著唐朝先後解決了東突厥和吐谷渾,徹底控制了河西走廊,這才有餘力向西域進攻。對於中原政權來說,河西走廊幾乎是唯一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但這條道路,卻極易被北方遊牧民族,或者青海地區的遊牧民族切斷。所以,在解決這些麻煩之前,中原政權根本無力西進。直到東突厥和吐谷渾,先後被打敗,河西走廊再無任何危險,李世民這才敢派軍隊,向西域方向擴張。

於是,公元640年,李世民派遣大將侯君集,率領唐軍征討西域的高昌國。高昌是西域地區,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唐朝建立後,高昌曾經一度臣服於唐朝。甚至就連高昌國王,都曾經親自到長安朝拜過李世民。

不過後來,高昌被雄踞西域的西突厥慫恿,這位高昌國王,覺得自己有了西突厥的支援,也可以和唐朝掰掰手腕。於是,高昌便直接和西域斷交,並且切斷的唐朝商隊西進的道路。

這一下,唐朝徹底忍不了了。

如果只是單純的斷交,李世民或許還不會動真火。但問題是,高昌國恰好位於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上。高昌國這麼一搞,絲綢之路就徹底斷了。所以,便有了侯君集這次率領大軍出征。而侯君集到了西域之後,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期望。在將星璀璨的貞觀年間,侯君集雖然算不上最頂級的名將,但也算是一流的軍事指揮官。在侯君集的進攻下,高昌連一個回合都沒撐過,直接就被滅國了。

甚至於,那位之前宣稱和唐朝斷交的高昌國王,還沒等到唐軍抵達,就已經被嚇得病死了。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侯君集這一戰,可以說是徹底打出了大唐的威勢。連最強的高昌國,都被一個照面滅掉,其他的西域小國,自然不敢再有任何敵意,紛紛臣服於唐朝。此戰之後,唐朝也將自身的勢力範圍,重新擴張到了西域。

為了更好地控制西域這塊地盤,李世民便決定設定一個安西都護府,來全權負責西域的軍政事務。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安西都護府正式出現了。

李世民之所以要設定一個安西都護府,而不是將西域像中原一樣,直接納為中央政府直轄,主要還是在於交通問題。要知道,西域距離唐朝首都長安,實在是太遠。而當時的西域,又長時間處於戰爭狀態。如果向中原這邊一樣,事事向中央請示,真打起仗了,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當然,如此高度自治、權力極大的一個位置,自然也要派真正的心腹去統領。

根據目前的史料來看,第一任安西都護的人選,是存在的爭議的。一種說法是,第一任安西都護,名叫喬師望。這人在歷史上不怎麼出名,在正史上甚至連一段單獨記載都沒有。不過,這個人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是李淵的女婿。

也就是說,他是李世民的親妹夫。

另一種說法是,第一任安西都護,名叫郭孝恪。這位大哥就更牛了,早在唐朝開國之初,就開始追隨李世民。當年李世民在洛陽之戰當中,同時對敵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時候,他還曾發揮過十分關鍵的作用。可以說,這人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了。

目前史學界最接受的一種說法是,安西都護府被設立之後,喬師望確實是第一任安西都護。但沒當兩年之後,就換成了郭孝恪。而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郭孝恪也一直擔任安西都護。所以,對於安西都護府來說,郭孝恪也是第一位有影響力的安西都護。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郭孝恪在任期間,安西都護府的地盤,其實並不算特別大。一方面,當時西突厥還比較強大,西域大部分地盤,都在西突厥的勢力範圍內。而郭孝恪領導的安西都護府,主要控制的範圍,也就是高昌國及其周圍的一部分地區而已。

另一方面,在郭孝恪上任之後不久,李世民便率兵親自去了東北,征討高句麗。此後,唐朝的主要進攻方向,由西線轉向了東線,西邊投入的兵力自然就少了。而東北的戰事結束之後,沒過幾年,李世民身體又開始越來越差,唐朝逐漸進入了權力交替的狀態。自然就很難調出更多的力量,去支援郭孝恪負責的西域那邊了。

不過,即便這樣,郭孝恪依然沒有讓西突厥佔到任何便宜,多次憑藉本部兵馬,擊退西突厥大軍的進攻,甚至還不斷擴大安西都護府的實控範圍。也正是郭孝恪的努力,讓安西軍的威名,傳遍了整個西域,同時也奠定了接下來上百年安西軍的軍魂。

可惜的是,公元648年,唐朝貞觀二十二年,就在郭孝恪剛剛攻滅西域龜茲國的時候,西突厥忽然率兵來襲。郭孝恪大意之下,倉促應戰,最後不幸戰死。不過,郭孝恪本人雖然戰死,但安西軍卻在這場戰爭中大勝,徹底滅了龜茲,進一步擴大了都護府的控制範圍。

也正是因為郭孝恪主持西域的這段歷史,後來,唐朝高層也開始進行了反思。隨著安西都護府勢力範圍越來越大,同時地盤又距離中原比較遠。在這種條件下,如果長時間讓一個人,擔任安西都護府,很容易會出問題,弄不好就會脫離中央,獨立出去。

所以,在郭孝恪之後,安西都護幾乎是每隔兩三年,就要換一次人,以此來確保安西都護不會在當地,建立起完全忠誠於自己的統治機器。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後來上百年的歷史上,唐朝高層發生了太多動盪。偶爾出現高層動盪,皇帝實在沒精力顧及西域這邊的時候,也會出現某位安西都護,連任兩屆的情況。但這種情況,是極少極少的。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郭孝恪之後,接下來的兩位安西都護,都不是太有影響力。而且,就在郭孝恪戰死一年多以後,李世民就去世了。李世民去世後,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在即位之初的幾年裡,一直忙著內部奪權,根本無力顧及西域這邊。所以在這幾年當中,西域這邊,大體上也處於相對平靜的狀態。

直到七年之後,隨著李治透過‘廢王立武’事件,嚴重打擊了老臣黨,徹底掌握了皇權。已經休息了快十年的唐朝,終於再次發動了戰爭機器。而這一次,安西都護府也再次迎來了一位影響力極大的話事人。

準確來說,其實應該說是兩個。而且這兩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師徒。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下令,命老將程知節為主帥,蘇定方為副帥,前往西域進攻西突厥。這裡面所說的程知節,就是演義小說裡那位大名鼎鼎的程咬金。而蘇定方,同樣也是野史小說當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只不過蘇定方在小說中的名氣,往往是被黑出來的。

在正史上,蘇定方是一個很牛掰的人物。當年李靖奇襲東突厥,蘇定方便曾率軍隨同,擊破了突厥王帳。只不過在這場戰爭結束後,蘇定方縱容麾下士兵劫掠,所以才導致他在整個貞觀年間,都得不到重用。直到李治時代,才被重新起復,跟著程咬金一起來西域作戰。

對於安西都護府來說,蘇定方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因為蘇定方到了西域之後,多次率兵擊敗西突厥。在隨同程咬金作戰的這一次戰爭當中,蘇定方率軍大敗西突厥主力,斬殺西突厥主力軍團一千五百人。兩年之後,蘇定方又再次被派到西域,而這一次,他則是直接被任命為整個唐軍的最高統帥。

也正是在這次作戰當中,蘇定方直接率領唐軍,一戰打掉了西突厥王帳。曾經控制中亞近百年的突厥,至此成了歷史。這一戰,蘇定方不但徹底滅了西突厥,同時還讓安西軍的威勢,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要知道,在此之前,西突厥在西域乃至整個中亞地區,都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然而這個霸主,卻被唐朝的一支偏師,給一戰消滅了。這種結果,實在是超出了那些西域小國的理解能力。連一支偏師都如此強大,這些小國很難理解,完整的大唐,到底得強到什麼地步。

也正是因為這一戰,自此之後,在西域無數小國的心中,都埋下了對大唐的恐懼。這也是後來安西軍可以憑藉極少人數,控制整個西域的關鍵原因。

隨著蘇定方殲滅西突厥王帳,安西都護府的實控範圍,瞬間就擴張了好幾倍。幾乎整個西域,都落入到了安西都護府的控制範圍。

剛剛我們說過,安西都護府在這段時間內,迎來了兩位重量級人物。其中一個,便是蘇定方。而另外一個,不是剛剛我們所說的程咬金。

這個人,名叫裴行儉。

裴行儉這個人,在唐朝歷史上的地位,同樣是極為重要的。裴行儉他哥,就是隋唐演義裡面,那個天下第三的裴元慶,在正史上叫裴行儼。只不過,這哥們是個遺腹子,早在唐朝開國的時候,裴行儉他爹和他哥,就全都戰死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朝開國之後,裴家父子的很多老戰友,對裴行儉都很照顧。後來裴行儉入仕之後,仕途更是走得一帆風順,三十歲就當上了長安縣令。只可惜這哥們走得太順,有些年輕氣盛。在李治登基之後,單憑一腔熱血,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根本沒考慮過裡面的政治問題。

所以,廢王立武事件結束後,原本仕途大好的裴行儉,被關入了大牢。後來雖然被很多人聯名保了出來,但中原這邊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只能被一腳踢到了西域。

巧合的是,當年裴行儉剛剛入仕的時候,就曾經在蘇定方手下做過官,深得蘇定方的真傳。所以,蘇定方滅了西突厥,班師回朝之後,裴行儉就繼承了他老師的很多東西,成了西域這邊,最舉足輕重的一個唐朝官員。

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裡,裴行儉一直待在西域這邊,為安西都護府的成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十多年當中,裴行儉雖然長時間只是一個佐官,並不是權力最大的安西都護。但他的存在,無疑為安西都護府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在裴行儉的努力下,一套完整的安西軍運作制度,徹底成型。在這套制度下,唐朝只需要在西域駐守少量精銳即可。一旦開戰,安西軍會從那些臣服的小國當中,徵召他們的軍隊,和安西軍一起作戰。

如此一來,唐朝中央派過來的駐軍,未必會很多。但安西都護府,卻可以在西域這邊,徵召出一支接近十萬人的大軍。以西域那邊人口數量來說,這支十萬人規模的大軍,足以鎮壓一切了。

另外,在裴行儉的努力下,那些西域小國,也更願意從內心深處,臣服於唐朝,認為自己就是唐朝人。正是這種認知概念的成型,讓唐朝後來可以憑藉極少的安西軍,抵禦吐蕃和阿拉伯帝國的進攻。

接下來的數十年當中,因為吐蕃的崛起,以及中亞地區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安西都護府對西域的控制,開始呈現出上下起伏的狀態。李治在位後期,隨著裴行儉返回京城任職,吐蕃曾經短暫攻陷了安西都護府,但後來又被唐朝收復。武則天掌權期間,為了穩固自己的權位,曾經短暫放棄過西域大部分地區,將戰線收縮到碎葉城一帶。但是武則天徹底掌權之後,很快又派大將王孝傑,收復了安西四鎮……

總之,在這幾十年當中,唐朝不斷和吐蕃以及阿拉伯帝國,爭奪對西域的控制權。但因為之前裴行儉以及多位安西都護的努力,唐朝可以派遣少量精銳為主,徵召其他西域小國的軍隊作戰。如此一來,唐朝可以花費更小的代價,更好地控制西域。這個優勢,曾經讓吐蕃和阿拉伯帝國,都感到無比羨慕。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安西都護府下轄的這支軍隊,開始逐漸變成常駐制。從這時開始,安西軍也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支實打實的軍隊。

在之前數十年多位安西都護的努力下,安西軍成型之後,很快就展現出了極其彪悍的戰鬥力。在武器裝備方面,安西軍背靠強大的大唐帝國,在冶鐵鍛造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所以,安西軍的武器裝備,遠不是吐蕃能比的。再加上當時的安西軍,常年處於戰爭狀態當中,戰鬥力更是被強化到了極致。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巔峰時代的安西軍,規模雖然只有數萬,但卻可以正面面對吐蕃的數十萬大軍,絲毫不落下風。再加上那些小國的軍隊作戰,饒是吐蕃有高原地理優勢,仍是佔不到半點便宜,反倒是被唐朝打得節節敗退。要不是這期間唐朝高層內鬥不斷,說不定吐蕃早就被唐朝給滅了。

從李治在位後期,一直到唐玄宗即位之前,唐朝高層的內鬥,一直處於十分嚴重的狀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朝高層對西域的注意力有限,甚至武則天更是不得不收縮戰線。不過,隨著唐玄宗登基,高層政治穩定,唐朝對安西都護府的投入,也再次變大。

到了這個時候,安西都護府,再次迎來了一對重量級的搭檔。

這對搭檔,就是高仙芝和封常清。

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兩人,都是盛唐時期最頂尖的名將。這兩人掌握安西軍的軍權之後,安西軍的軍力,瞬間又上了一個大臺階。所以,在李隆基時代,安西軍曾經在這兩人的統領下,創造過兩個無比誇張的戰績。

第一個戰績,是遠征大小勃律。公元747年,高仙芝率領一萬安西軍,花了上百日的時間行軍,從安西四鎮出發,跨越了整個帕米爾高原,一路繞到了今天的克什米爾地區,滅了當地的大小勃律,大敗十萬吐蕃援軍。這場遠征,在整個古代人類戰爭史上,都實屬罕見。從地圖上我們不難看出,高仙芝率領安西軍的這次遠征,幾乎繞著整個青藏高原跑了小半圈。再往前一點,恐怕就直接打到印度了。

最關鍵的是,長途遠征,麾下只有一萬軍隊,還打贏了數倍的敵人,甚至還把人家國家給滅了。這種戰鬥力,實在是強的難以想象。

第二個戰績,則是數年後的怛邏斯之戰。公元751年,高仙芝再次率領兩萬多安西軍精銳,遠征中亞地區的怛邏斯城。怛邏斯城位於今天的哈薩克東南部,從安西四鎮到怛邏斯,已經是上千裡的路程。而與他們對敵的,卻是近二十萬的阿拉伯聯軍。

勞師遠征,而且敵人的數量十倍於己,這種戰爭,怎麼看都沒有任何打的必要。但真正開戰之後,高仙芝卻憑藉兩萬多唐軍,硬是壓著二十萬阿拉伯聯軍打。如果不是關鍵時刻,唐軍這邊有一部分小國軍隊,忽然叛變,從背後偷襲唐軍,導致唐軍後方崩潰。這場戰爭,唐軍竟然還是贏面更大一些。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而且,就算是在背後被偷襲的惡劣戰局下,已經不足兩萬的安西軍,硬是消滅了數萬阿拉伯聯軍。最後,阿拉伯聯軍雖然勝了,但卻也是慘勝。而這場戰爭,也是雙方多次戰爭當中,唐軍這邊唯一的一次敗績。

不得不說,巔峰時期的安西軍,實在是太猛了。

不過,就在安西軍名震中亞的時候,唐朝這邊卻出了問題。公元755年,隨著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為了鎮壓叛軍,不得不從安西都護府調回大量的精銳安西軍,參與平叛戰爭。因為大量的安西軍被調回國內,吐蕃趁勢進攻,安西都護府不得不節節敗退。但即便這樣,僅存的少量安西軍,仍是守住了基本盤,守住了安西四鎮。

因為吐蕃的進攻,後來,隨著吐蕃拿下了河西走廊,北方的回紇又趁機崛起,唐朝京城和西域的聯絡,也被徹底切斷了。此後很多里,唐朝都沒有再和西域這邊,取得聯絡。就連唐朝的統治者,都認為西域已經徹底丟失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奇蹟又一次發生了。

二十多年以後,當唐朝已經平定了安史之亂,並且重新穩固了邊境防務之後,唐朝奇蹟般的發現,已經斷絕多年的安西都護府,竟然還在堅持!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原來,就在安史之亂爆發一年多以前,當時唐朝派了一位名叫郭昕的將軍,去負責安西都護府的工作。這個郭昕,就是歷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郭子興的侄子。郭昕到了西域之後,沒過多久,就失去了和中原的聯絡。但即便這樣,郭昕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僅僅憑著數千安西軍殘兵,一直堅守在西域的土地上。面對吐蕃的進攻,始終沒有後退半步!

等到唐朝重新和西域取得聯絡之後,當年那些被派往西域作戰的老兵,早已是滿頭白髮。而這支堅守在西域的軍隊,也被後世尊稱為‘白頭軍’。

白頭軍的存在,無疑是盛唐強大國力的一個明證。不過,在這之後,隨著這些守候在西域數十年的老人,逐漸故去,唐朝後來又始終無法再控制河西走廊,昔日強盛的安西都護府,也就逐漸成了歷史。甚至就連安西都護府最終的消亡時間,史學界都無法最終確認。

這就是大唐安西都護府的故事。

縱觀安西都護府的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唐朝之所以可以憑藉數萬安西軍,便控制了整個西域,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首先,安西軍的戰鬥力,確實很強。對於安西軍來說,一萬唐軍打贏十萬胡兵,似乎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這種戰鬥力,無疑是相當彪悍的。

唐朝安西軍的實際戰鬥力如何?安西軍有多猛?

其次,安西軍的強大,其實是唐朝強大的表現。比如那些西域小國,之所以懼怕安西軍,其實並不是懼怕安西軍本身,而是害怕安西軍背後的大唐。

這事說明,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真的是很重要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整整上百年時間裡,那些為了安西都護府不斷奮鬥的大唐老兵。比如那支讓人潸然淚下的‘白頭軍’,正是他們的奮鬥,才讓安西都護府屹立百年不倒,成了歷史上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