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趕出皇宮, 周作人發聲表反對, 胡適: 我與他一樣

溥儀宣佈退位後,民國政府優待溥儀,並沒有驅逐他出皇宮。但在同年11月2日,在武力干涉下,溥儀被馮玉祥等人趕出了皇宮。

一時之間,社會上一片譁然。

周作人站了出來,發聲表示對馮玉祥暴力的反對。一向與周作人交好的胡適,與周作人的看法,其實也是一樣的。

一、輿論之下,發聲反對

溥儀被逼宮後,文化界人士的聲音是最大的。

胡適首先就在報紙上,鮮明地發聲,稱這是“一件最不名譽的事”。

周作人從報紙上讀到後,趕緊給胡適寫信,對胡適說:

“這次的事從我們秀才似的迂腐的頭腦去判斷,或者可以說是不甚合於‘仁義’,不是紳士的行為,但以經過二十年拖辮子的痛苦的生活,受過革命及復辟的恐怖經驗的個人眼光來看,我覺得這乃是極自然極正當的事。”

周作人和胡適是很好的朋友,但在這件事的立場上,周作人與胡適的觀點背道而馳。

周作人反對馮玉祥如此不光彩地逼走了溥儀,但在他看來,驅逐溥儀,對反對復辟封建帝制而言,卻是一件非常正確的事。

溥儀被趕出皇宮, 周作人發聲表反對, 胡適: 我與他一樣

周作人贊成這次逼宮事件,實際上胡適也並不是反對。胡適反對的是,馮玉祥太過暴力的方式。趕走溥儀,是剷除了一些人想要復辟帝制的心思。而在本質上,胡適與周作人一樣,都不希望封建帝制被複闢。

胡適是新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不可能容忍封建王朝的再次建立。但站在人文主義等立場上,馮玉祥的這種粗暴行為,實在也為胡適所不忍。

因此,敢為人先的胡適,在輿論面前,公開發聲反對了逼宮事件。

二、在本質上,都是一樣

胡適可能沒有考慮到,或者他也不懼怕,他公開反對溥儀被驅逐,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的後果。

溥儀是舊時代的一個符號,無論是誰站在溥儀那邊,無疑都會有復辟王朝的嫌疑。

在當時,趨新避舊是社會的一個主潮流,胡適作為新青年的領導人物,發出這樣的聲音,無疑是在告訴人們,他的心裡依舊崇拜皇權。

溥儀被趕出皇宮, 周作人發聲表反對, 胡適: 我與他一樣

一個是帶領新文化運動的大師,一個是封建王朝的代表,兩者之間本就有著極大的差異。所以,當前者反過頭來,幫後者說話時,也無怪乎當時人們的猜疑和不解了。

胡適自然是沒有這種想法的。

與周作人一番通訊後,他急忙改過口來,解釋道他與周作人的觀點,在本質上一致的。周作人和胡適,都是反對馮玉祥的暴力,更多也是在反對利用溥儀維護“王道根基”。

雖然引起這樣誤會的爭議,但是周作人與胡適的好朋友關係,依舊沒有被影響。

主義之爭,向來無法避免。更何況。周作人和胡適,都是立場堅定的人。

在許多大事的觀點上,周作人和胡適都有不同。但在他們長久的友誼之中,他們二人依舊是推心置腹之交。後來,許多事情上,周作人還多次提醒過胡適。

三、名副其實,有大師之氣

周作人是魯迅的親弟弟,但前者在文學史上的風頭,完全趕不上後者。並且,周作人的文學地位,一直以來都十分尷尬。

溥儀被趕出皇宮, 周作人發聲表反對, 胡適: 我與他一樣

但其實,拋開周作人的某些爭議不論,在溥儀被驅逐出皇宮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周作人曾經也是一個有熱血、有氣魄的青年。

仔細研究周作人的言行,我們都可以發現,周作人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師。只是很多時候,他的光芒,被魯迅完全掩蓋了。

胡適兩次拜見溥儀,並且發聲反對馮玉祥時,周作人作為胡適的好友,首先就表達了他的反對。並且,周作人做出的反駁言論,還成為了後來學術界評述胡適的觀點。

胡適發聲後,周作人主要擔心的是胡適被迷惑。

接受到周作人的批評後,胡適也急忙說明,他反對的,不是溥儀不被優待,而且馮玉祥恃強凌弱的行為。

胡適和周作人是完全一樣的。

他既不贊同皇室的存在,也不主張王朝的復辟,只是批評馮玉祥之心的急切發聲,使得人們都誤會了他。

溥儀被趕出皇宮, 周作人發聲表反對, 胡適: 我與他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看法,也不能強求他人的與自己完全一致。胡適與周作人本質上的觀點一樣,只是發聲方式不一樣。因為這件事,一直被批評而申辯的胡適是委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