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拒絕後人為他掃墓,是因為什麼?

三國時期的名人司馬懿,可謂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

這是司馬懿臨終前立的遺囑。

作為三國時期的流量人物,司馬懿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按理說這樣的人物在死後必定風光大葬,陪葬品無數,不過從他立的遺囑可以看出,司馬懿對自己的身後事要求很簡單:一切從簡,不放陪葬品,甚至不跟自己的妻妾合葬。

言為心聲,司馬懿有如此奇怪的想法,肯定自有其道理。事實上,這與他戎馬一生的命運緊密相連。

有人說司馬懿是打醬油的,其實在三國中,他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蓄勢待發

曹操曾在人前說司馬懿,說他這種人,若不為自己所用,那一定要被剷除,否則後患無窮。可惜的是,曹操沒有看到這一天,相反自己辛苦經營的魏國集團,還被這個權臣給奪了去。

那麼,司馬懿究竟有怎樣的本事奪權?這得從魏明帝去世前後說起。

魏明帝曹叡去世前後,新帝曹芳尚幼,為了朝綱穩固,他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輔佐新帝的重臣。很明顯,曹叡之所以要安排兩人,就是為了平衡雙方,不能讓朝廷成為一家之言,進而一家獨大。

相比較司馬懿的老奸巨猾,曹爽顯得稚嫩且自負。想法單純的曹爽為了掌握更多的朝廷大權,他打算先下手為強。他聯合自己培植的黨羽,很輕鬆地將司馬懿的軍權給奪了過來。

很明顯,司馬懿沒有跟這位擁有宗室身份的年輕人正面交鋒,反而是順水推舟將軍權雙手奉上,曹爽覺得司馬懿不過如此。其實他不知道,司馬懿正在麻痺他,正在等待時機,給他一份“大餐”。

得了權力的曹爽肆無忌憚,一手遮天,無論是中央中樞機構還是禁軍大權,他統統承攬。不過,此人的確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有如此痴貪的性格,註定不會有大作為。

司馬懿在《三國演義》裡教育兒子:你等年紀輕輕,一遇挫折便鬆散懈怠,將來怎成大器?雖然這句臺詞是羅貫中杜撰的,不過以司馬懿的性格,說出這樣的話也見怪不怪。

司馬懿拒絕後人為他掃墓,是因為什麼?

得勢的曹爽一時間得意忘形,廟堂之上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按理說曹爽有了軍政大權理應低調行事,好好輔佐少帝即可,不過他卻嘚瑟沒夠,唯恐天下不亂,說到底,他也有自己的野心。之後,曹爽開始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他挾持幼主,幽禁郭太后,大肆興戰,最終搞得血本無歸,國力空虛,老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司馬懿解甲歸田了嗎?這當然不是他的性格。雖然他交出了軍權,可是他每時每刻都在關注局勢變化。曹爽雖然盲目、剛愎自用,不過他也沒有放鬆對司馬懿的戒備。例如,他曾暗中派李勝前去司馬懿的府邸進行“慰問探望”。

司馬懿聽說曹爽派人過來,他知道這是曹爽在探聽虛實,更是在監視自己,所以司馬懿開始了他的表演:裝病。

駑馬戀棧豆

李勝所見之景大抵是這樣的:司馬懿躺在床上,甚至不能下地迎接自己的到來;侍女用粥水餵食時,司馬懿很難主動吞嚥,還伴有反胃現象,並且自己的衣服也很難拿穩,更不用說穿戴了……李勝看來,司馬懿就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痴呆老人。

李勝將所見所聞全部告訴了曹爽,曹爽對親信“惟妙惟肖”的描述很欣慰,他此時已經將司馬懿放進了肚子裡。

說實話,李勝是個大草包,“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曹爽也是糊塗,他沒有讓李勝帶上個大夫去診治一番,畢竟司馬懿的“症狀”是個人,都會演出來。只是硬生生地騙過了曹爽、李勝。

掐指算來,曹爽專權了10年,而司馬懿也隱忍了10年。要知道,曹爽的十年是腐敗頹廢、頤指氣使的十年,而司馬懿的十年則是蓄勢待發、籠絡人心的十年。誰勝誰負,立判高下。

十年裡,曹爽一把好牌被打稀爛,他只知道窮兵黷武,貪圖安逸,自己的人設徹底被自己毀之殆盡。他私選先帝才人七八人、又假傳聖旨讓先帝婕妤教習樂器,把宮裡的樂器搬到自己家裡用,時常與何晏(何進之孫,三國時曹魏大臣、玄學家)等人飲酒作樂。弟弟曹曦對此非常憂慮,多次勸諫曹爽,但曹爽不聽。

曹曦隨後寫了3篇有關驕奢淫逸緻敗的文章轉給曹爽,其言辭非常懇切。曹爽知道後,置若罔聞,而且非常不高興。曹曦為哥哥的做法,多次痛哭流涕。

曹爽越折騰,司馬懿越興奮。雖然司馬懿裝病在家,不過他卻暗地裡拉攏了鄧艾、郭淮、陳泰等大將,坐等良機到來。

公元249年,曹爽陪皇帝曹芳去魏武帝陵寢掃墓,司馬懿意識到時機已經成熟,隨即聯合郭太后發動政變,這就是三國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面對氣勢洶洶的司馬懿大軍,曹爽壓根不敢硬剛。有人說,曹爽手握少帝曹芳,手中還握有數量不小的軍隊,他完全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甚至可以倒打一耙說司馬懿起兵造反,這樣便能獲得輿論支援。

司馬懿拒絕後人為他掃墓,是因為什麼?

果真如此嗎?非也。

高平陵之變發生時,司馬懿手下陣容可謂強大,有司徒高柔、太尉蔣濟、尚書令司馬孚等朝廷肱股之臣,此外,還有司馬師暗中訓練的3000死士,而且洛陽城中的太后和禁軍都在手中,加上司馬懿非常善於用兵、謀略高深,在曹魏軍中的影響力甚廣。反觀曹爽,此時已經失去禁軍的控制權,如果跟司馬懿硬碰硬,估計那些地方上的實力派將軍們恐怕也會採取觀望的態度。所以,曹爽不敢冒險,更怕小命不保。

以權換命,這是曹爽想要結局!不過,手段毒辣的司馬懿能饒過他嗎?他的駑馬戀棧豆的性格,註定了他的敗亡。

血染朝廷

曹爽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他知道司馬懿不是善茬,當年跟諸葛亮鬥智鬥勇都難分高下,何況他曹爽,要說這一點,曹爽還有點自知之明。曹爽不敢劍指司馬懿,想交出權力息事寧人,只不過他想得太單純。

曹爽在被殺之前,還感慨:“時至今日,還有熱湯餅果腹,我願足矣,司馬公絕無害我之意。”

意思就是,將權力交給司馬懿,自己則可以在家高枕無憂,吃著熱湯餅。不過諷刺的是,曹爽話音剛落,他就接到了朝廷誅滅自己三族及其親近黨羽的聖旨。

司馬懿還是沒有給曹爽在家吃熱燙餅的機會。

其實司馬懿在反攻的時候,也花了不少代價。為了奪取魏國的大權,司馬懿不光是曾經的盟友,以及暗中跟他作對的人,通通被他誅殺殆盡。從司馬懿10年蟄伏的所作所為來看,便是不難理解司馬懿為什麼不讓後人來掃墓了,他擔心後人被報復,也擔心自己的墳墓被盜挖。畢竟他昔日的主子曹操就有一班人,他們的職業可不就是“摸金校尉”嘛!

司馬懿殺曹爽也無可厚非,不過滅其三族未免太過霸道和血腥,要知道,這三族還包括了曹爽親族中已出嫁的女子,這在三國之前是沒有先例的,這更讓人覺得司馬懿心狠手辣、睚眥必報。因此事,朝廷也被血染。

史書記載:同日斬戮,名士減半。因曹爽一事,5000多人喪命,而司馬懿的名號,讓人膽寒。司馬懿的好友蔣濟和陳泰曾勸說過他,不過司馬懿全然不顧。曾記得曹操在《三國演義》裡說的一句臺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司馬懿此舉就是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漏網一人。

司馬懿拒絕後人為他掃墓,是因為什麼?

晚年的司馬懿疑心重重,仍然將權力看得很重。公元251年,他誅殺自己妄圖興復魏氏的舊時好友王凌三族,再次血染朝廷。

此後,司馬懿睡夢中經常會夢到那些曾經死於其屠刀之下的冤魂前來索命,難堪精神折磨的司馬懿身體每況愈下。是年9月,72歲的司馬懿去世。

生前,他曾囑咐後人:不築陵墓,清減喪儀,不得合葬和送葬。司馬懿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自己曾經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每每噩夢更是讓他意識到多行不義必自斃,所以他擔心自己死後被鞭屍,更怕身首異處。如果陵寢太過明顯,那麼肯定會招來被掘墓的風險,畢竟自己發動政變時,就是借曹爽祭祖之時。所以,司馬懿非常忌憚這一點。

時光荏苒,三國的戰火風雲早已遠去,不過那些歷歷在目的歷史事件,仍然時刻在警醒著我們。三國時很多名人的陵寢陸陸續續被發現,只是司馬懿的墓葬至今仍然是個謎。1700多年過去,我們才知道,原來司馬懿的確老奸巨猾。

司馬懿不算是個好人,不過他的確是一個精緻的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