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大明

萬曆十一年(

1583年)

遼東建州女真,建州左衛前任指揮使覺昌安的次孫、二十五歲的努爾哈赤正式繼任了建州左衛指揮使(覺昌安和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在這一年初因為進入建州右衛的古勒城,企圖勸降建州右衛指揮使阿臺,被圍城的明軍誤殺),並被大明朝廷授予龍虎將軍的稱號。努爾哈赤承襲祖上的職位後,以父祖所遺下的十三副鎧甲、以及大明為了補償建州左衛(誤殺覺昌安、塔克世的遺憾)而賜予的三十匹馬、三十道敕書(朝貢貿易使用)為創業的基礎,正式開始了他興兵統一遼東女真各部的程序。

努爾哈赤起兵後,用五年時間,將同屬於建州女真的

蘇克蘇滸部

哲陳部

完顏部一一消滅,並以強大的軍事壓力迫使建州女真其餘各部族:

蘇完部、董鄂部、雅爾古

部主動前來歸附,統一了建州女真三衛(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

努爾哈赤平定建州三衛後聲勢大振,決心繼續向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及漠南蒙古諸部用兵。為了使更多的部族前來歸附,並顯示自己求賢、重才的態度,努爾哈赤將最先歸附自己的

蘇完部

首領

索爾果之子

費英東

董鄂部

首領

何和禮

雅爾古部

首領扈喇虎之子

扈爾漢

三人授予要職,加以厚待,倚為心腹重臣。三人對努爾哈赤也是由衷敬服、盡心效力,為努爾哈赤統一遼東女真、並進一步建立後金、和大明分庭抗禮效盡犬馬之勞。

另外,努爾哈赤剛剛起兵時,建州左衛內部並不是全部人都甘心於歸附於他,其中有部分族人還密謀殺害努爾哈赤,搶奪建州左衛首領之位。危急時刻,早年就隨侍努爾哈赤左右的額亦都、安費揚古兩人嚴密守衛、奮勇拼殺,才讓努爾哈赤轉危為安。努爾哈赤“貧時得鐵猶勝金”,因此對兩人信賴無比,當作最貼心的近臣加以重用。額亦都、安費揚古也在努爾哈赤日後的統一遼東女真、建立後金、對抗大明的歷程中“巍然元從,戰閥最多”,最得器重。

大明萬曆四十四年(

1616年),經過三十餘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基本上統一遼東女真各部(僅葉赫部尚存,不過三年後也被攻滅),於是他在這一年正式建立“大金”政權(即後金),將自己的稱號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改為“覆育列國英明汗”,定國都於赫圖阿拉(遼寧新賓縣老城),改元“天命”,由此開始了和大明王朝直接展開對抗的新曆程。努爾哈赤就是後金政權第一任大汗、同時也是後金的繼承政權——清朝的實際創立者:清太祖。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努爾哈赤稱汗後,將為自己戎馬倥傯三十餘年、衝鋒陷陣、屢立功勳的額亦都、安費揚古、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封為一等理政大臣,輔佐自己治理後金;以額亦都、安費揚古主掌軍務(授巴圖魯稱號,即勇士),以費英東主掌刑務訴訟(授扎爾固齊稱號,即斷事官之意),以扈爾漢主掌隨侍扈從(即侍衛長),以何和禮輔佐民政(即首輔大臣)。這五個人就是後世所稱的“清初五大臣”。

設立“理政五大臣”的同時,努爾哈赤也將自己年長的、比較有才能的幾個子侄封為“和碩議政貝勒”,“各置官署、按月分直、共議國事”,和“理政五大臣”一起,輔佐自己、並參與對後金軍政事務的處理和執行。他們是:大貝勒代善(努爾哈赤次子)、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之侄、舒爾哈齊之子)、三貝勒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四貝勒皇太極(即洪太、努爾哈赤第八子)。這就是清初“四大貝勒”的由來。

“五大臣”和“四大貝勒”的人生歷程和最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為大家一一加以解答。

五大臣

一、額亦都:額亦都,鈕鈷祿氏,生於大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家族世代居住在長白山英鍔峪。額亦都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被仇人殺害了,他因為躲在別的村子裡,才避免遇害。額亦都十三歲時手刃了殺害父母的仇人,然後逃出英鍔峪,躲到嘉木瑚寨(今遼寧新賓縣)的姑姑家避難。

大明萬曆八年(

1580年),當時才二十二歲、剛剛和父親分家的努爾哈赤路過

嘉木瑚寨

借住在寨主

穆通阿

家,而

穆通阿

就是額亦都的姑父,因此努爾哈赤和額亦都得以見面並相談甚歡。徹夜長談後,額亦都認定努爾哈赤有雄才偉略,將來必定能成大事,於是義無反顧地跟隨努爾哈赤離開了

嘉木瑚寨

從此隨侍努爾哈赤左右,長達四十多年。

萬曆十二年(1584年),努爾哈赤承襲父祖官職、正式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以及遼東女真)時,額亦都作為努爾哈赤最信賴的心腹,受命統管建州左衛最初的黑旗親衛、每戰必先,奮勇作戰,隨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三衛,並攻滅渥集、烏拉、輝發、哈達、烏達等海西、野人女真部,建立了赫赫功勳。為了獎勵額亦都的忠誠和功勞,努爾哈赤將自己的第四女穆庫什嫁給了他,額亦都因此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女婿。

大明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基本統一遼東女真的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以便管理因多年的攻城略地所得到的而空前龐大

疆土和領民,

額亦都在這一次旗屬劃分中被歸於鑲黃旗下,屬於努爾哈赤親領的旗分。

大明萬曆四十四年(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自稱“大金大汗”,改元天命;額亦都則被封為一等大臣(理政大臣),負責處理後金軍務事宜,此時額亦都已經年過五旬,精力不復從前,所以除了在天命四年(1619年),率軍參與了和明軍的“薩爾滸之戰”外,其餘時間大都在赫圖阿拉處理政務,並晉升為左翼總兵官,封一等公。

天命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額亦都隨同前往;六月,額亦都在遼陽病逝,年六十歲,努爾哈赤先後三次親往其府中祭奠,痛哭不已。天聰元年(1627年),額亦都被追贈為一等弘毅公;崇德元年(1636年),額亦都被配享太廟,靈位供奉在清太祖(即努爾哈赤)神主牌位左側。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額亦都的後代中,最有名的是第十六子遏必隆(和碩公主穆庫什所生),是康熙初年的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子阿靈阿、孫子訥親、曾孫豐升額,都是之後數代的清朝重臣,世襲一等果毅公爵。而額亦都的後代中,還出了四位皇后:康熙帝孝昭仁皇后、嘉慶帝孝和睿皇后、道光帝孝穆成皇后、咸豐帝孝貞顯皇后。額亦都所在的鈕鈷祿氏,可以說是清代頂級貴族中的第一豪門。

二、安費揚古:安費揚古,覺爾察氏,和努爾哈赤同歲,都生於大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安費揚古很小的時候就隨同父親完布祿一起歸附了還沒有興兵開展統一建州三衛的努爾哈赤。萬曆十二年(1584年),努爾哈赤剛剛興兵的時候,安費揚古就以親衛的身份隨同出征,先後攻取徵兆嘉、瑪爾墩城。萬曆十五年(1587),安費揚古征伐哲陳部,攻取了洞城、杭嘉、章嘉等寨,立下戰功。

之後幾十年,安費揚古跟著努爾哈赤四方征討,先後率軍攻滅了哈達部、渥集部、烏拉部,戰功赫赫。大明萬曆四十四年(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安費揚古被封為一等大臣、協理國政,劃分旗分至鑲藍旗。之後在征伐野人女真薩哈連部、和明軍的薩爾滸之戰以及攻滅葉赫部、奪取遼東等地䄉作戰中,安費揚古都立下了大功,被努爾哈赤倚為干城。

天命七年(1622年)七月,安費揚古去世,年六十四歲。安費揚古生前並沒有封爵,他去世後,一等大臣職位自動取消。順治二年(1645年),安費揚古之子達爾岱以軍功授拖沙喇哈番(雲騎尉),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帝追念安費揚古在世時的功勞,進達爾岱為一等阿達哈哈番(一等輕車都尉),順治十六年(1659年),安費揚古被追賜諡號為“敏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顧念安費揚古是開國功臣,而子孫官爵過於低下(相對於其他開國輔政大臣來說),特別賜予安費揚古三等阿達哈哈番(三等輕車都尉)世職,由達爾岱的侄子明岱承襲,並明確為世襲爵位。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三、費英東:費英東,瓜爾佳氏,生於大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建州女真蘇完部首領索爾果之子。萬曆十六年(1588年),索爾果率蘇完部主動歸附了正在興兵統一遼東女真程序中的努爾哈赤,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厚待。費英東因為年輕勇武(當年只有二十五歲)、忠直敢言,又驍勇善戰,善於射騎射,所以得到了努爾哈赤特別的關愛,將建州內部的訴訟斷案之權交給了他,以示信任。

費英東追隨努爾哈赤後,除了在建州內部處理斷案訴訟之事外,也多次隨軍出征,攻伐四方。在之後的作戰中,費英東參與了

討伐

瓦爾喀部

滅哈達部

擊潰

烏拉部

渥集部

等戰爭,多有戰功。努爾哈赤因此將長子褚英之女嫁給費英東,以嘉其功(其實費英東只比努爾哈赤小三歲,比岳父褚英還要大十八歲)。

大明萬曆四十四年(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建國號大金,改元天命。而在前一年所設立的八旗制度中,費英東被劃分至鑲黃旗旗分下,為右翼總兵官,任一等大臣、兼扎爾固齊(斷事官),成為後金高層統治集團中的重要成員。

後金建國後,費英東繼續參與同明軍的作戰,因為作戰勇猛,在薩爾滸之戰、攻滅葉赫部之戰中立下了赫赫功勳,努爾哈赤因此讚譽費英東為

“萬人敵”。

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評定諸將功績,費英東因功被授予三等總兵官世職,子孫世襲。當年三月,費英東病逝,年五十八歲,努爾哈赤親臨葬禮哭祭。天聰六年(1632年),費英東被追贈為直義公;崇德元年(1636年),費英東和額亦都一起被配享太廟,靈位供奉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神主牌位右側。

順治十六年(

1659年),順治帝追念費英東的功勳,將他子孫的世襲爵位晉升為三等公;雍正九年(1731年),費英東的曾孫傅爾丹

任領侍衛內大臣、吏部尚書

靖邊大將軍,並承襲世爵三等公,雍正帝特命在費英東封號前加

“信勇”二字。

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

),

乾隆帝追念費英東開國輔佐之功,晉封其世襲爵位為一等公,由子孫世襲。

費英東有十個兒子,第七子是康熙初年平定察哈爾部叛亂的名將、功臣、大將軍圖海,因軍功獲額外封爵一等雄勇公(不需要承襲費英東的三等公世爵)。但費英東的侄子在後世更加有名、幾乎婦孺皆知,那就是順治後期及康熙初年的輔政大臣之一——鰲拜。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四、何和禮:何和禮,董鄂氏,生於大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女真董鄂部首領額勒吉次子,家族原世居瓦爾喀(今吉林琿春),後遷到棟鄂地(今遼寧桓仁),因此以地為氏,號稱董鄂氏。

萬曆十四年(

1586年),何和禮接替兄長

屯珠魯

成為董鄂氏新一代首領。當時努爾哈赤剛起兵不久,還在統一建州三衛的過程中,由於董鄂部實力相對強大、人口眾多,所以努爾哈赤想將何和禮收為部屬,為己所用。萬曆十六年(

1588年),努爾哈赤在迎娶哈達部首領王臺孫女納喇氏為側妃時,特地邀請何和禮率董鄂部兵丁扈從,意在招攬何和禮。而何和禮知道努爾哈赤勇略過人、又禮賢下士,將來必定能夠成就大業,於是欣然答應邀請,親率三十騎隨努爾哈赤前往哈達部迎親。

在迎親返回時,努爾哈赤親自勸說何和禮,希望他能夠和自己合兵於一處,共創統一遼東的大業。何和禮本來就很佩服努爾哈赤,所以當即答應,並立即返回董鄂部,力排族中其他人非議,率領董鄂部上萬人正式歸附努爾哈赤。董鄂部的歸附,使得努爾哈赤勢力大增,統一遼東女真的基礎更加穩固。

何和禮歸附後,努爾哈赤將自己的長女東果格格嫁給了他,以示對何和禮的恩遇和厚待。何和禮因此被稱為

‘董鄂額駙’。何和禮行事認真仔細、深謀遠慮,所以努爾哈赤對他常器重,建州內部的軍政事務,努爾哈赤都要先和何和禮密議後,再公佈與於眾,付諸實施。何和禮長期隨侍努爾哈左右,以方便商議政務,努爾哈赤將何和禮當作自己的首輔之臣來看待。在軍事上,何和禮也屢次立下大功,在征討烏拉部、渥集部的作戰中多有斬獲。

大明

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努爾哈赤

基本統一女真各部,並

正式建立

八旗制度

,何和禮及

董鄂

部被

劃歸

正紅旗

旗下

手握十八個牛錄,擔任正紅旗總管,是正紅旗旗主代善之下的第一實力派

第二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政權,

改元天命

自稱後金大汗,何和禮被授命為理政五大臣之一、同聽國政。

後金建立後,何和禮率部參與了和明軍的歷次戰爭,因軍功在天命六年(1621年)被授予三等總兵官世職。天命九年(1623年)八月,何和禮病逝,年六十四歲。當時理政五大臣中的其他四位已經先後離世,何和禮是最後一位去世的理政大臣,努爾哈赤在何和禮去世後悲痛不已,痛哭說:“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老臣們,怎麼沒有一個能夠留下來,給我送終!”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何和禮有六個兒子,但只有東果格格所生的三個留下了姓名。天聰元年(

1627年),何和禮被追封為三等公;順治十二年(1655年),順治帝追諡何和禮諡號為“溫順”,勒石以記功。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帝給何和禮加封號“勇勤”,由他的第四子和碩圖(東果格格所生)的後裔承襲“三等勇勤公”世爵。

五、扈爾漢:扈爾漢,佟佳氏,生於大明萬曆四年(1576年),女真雅爾古部首領扈喇虎之子。扈喇虎因為和族人有仇,為了避禍,所以在萬曆十六年(1588年)主動歸附了正在崛起的建州左衛首領努爾哈赤,當時只有十三歲的扈爾漢也隨父一起歸附了努爾哈赤。

扈爾漢來歸後,因為年少英武、又善於騎射,所以很得努爾哈赤的喜愛,在得到

扈喇虎

的同意後,努爾哈赤將扈爾漢收為養子,改號覺羅氏,出入都帶在身邊,當作貼身護衛重用。扈爾漢深切感懷努爾哈赤的撫育、厚養恩德,在之後的歷次戰鬥中

“誓以戎行效死,每出戰則為前鋒”;在降服東海女真糖需、部漠、蘇魯、佛納赫拖克索各地的過程中,以及擊敗哈達、烏拉、東海

薩哈連

部的戰鬥中,扈爾漢都屢建功勳,被努爾哈赤賜予封號

“達爾汗”,建州內部則尊稱其為“蝦阿哥”(蝦是侍衛的意思,阿哥是努爾哈赤諸子的稱呼,)。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後金政權,國號大金,改元天命,設定理政五大臣及四大和碩貝勒,“共議國事、共掌國政”,後金軍政要務,均先交五大臣審議後,再提報四大貝勒核准後執行。扈爾漢和額亦都、費英東、安費揚古、何和禮四人一起,被封為一等大臣、成為理政五大臣之一,併兼任努爾哈赤的扈從統領(侍衛長)。在八旗旗分劃分中,扈爾漢劃歸鑲白旗,和努爾哈赤長孫杜度、第七子阿巴泰一起治理鑲白旗。

因為扈爾漢是努爾哈赤的義子,所以在後金朝堂中的地位更高,平常上朝時和代善、阿敏、葬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大貝勒一起端坐,而高於額亦都、費英東、安費揚古、何和禮四人。努爾哈赤曾經對扈爾漢親口說過:

“我待你,如同我的親子侄一樣;現在四大貝勒各當一面,你就相當於我的第五個兒子(指後金高層貴族,不是單純的努爾哈赤第五子);我把你從親近的人中提拔並撫養成人、委以重任,其他大臣雖然羨慕,也不能得到這種尊榮。”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不過扈爾漢終究只是養子,並不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但地位和權力又大大高於除了四大貝勒之外的其他大臣及努爾哈赤諸子,所以長此以往,扈爾漢遭到了部分後金貴族的忌恨和不滿。天命五年(1620年),扈爾漢在和明軍的交戰中擅自下令撤退,因此被嫉妒他的後金貴族告發獲罪,努爾哈赤對扈爾漢很是失望,掌權的其他大臣、貝勒也趁機落井下石,打擊扈爾漢的地位,扈爾漢雖然沒有被治罪,但從此失去了努爾哈赤的信任,逐步離開了後金權力高層,其職位從一等總兵官降為三等,後來又再降為副將。

天命五年(

1620年)十月,從權力頂層跌落的扈爾漢在不得志的賦閒歲月中鬱鬱而終,年四十八歲。努爾哈赤得知後親臨弔喪,哀悼早逝的養子,而之前的一切矛盾恩怨,也就此消失。扈爾漢的兒子渾塔承襲了三等總兵官世職,其他子孫後代大都任清朝內廷一等、二等以上的侍衛,可以說是“侍衛”世家。

四大貝勒:

一、大貝勒代善:代善是努爾哈赤的嫡次子,生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代善出生這一年,正是努爾哈赤憑藉父祖遺甲起兵之時。

萬曆二十七年

1599年),代善

年滿十六歲,

第一次

隨父親

努爾哈赤

此後他多次隨軍征討

哈達

輝發

葉赫

多有軍功,被

貝勒

頗得

努爾哈赤

欣賞。

萬曆四十一年(

1613年)

代善的長兄褚英因為被努爾哈赤立為繼承人後專橫跋扈、隨意搶奪諸老臣及諸弟的財產,因此被老臣及弟弟們所忌恨不滿,代善聯合其他弟弟以及老臣們,向努爾哈赤告發褚英的不法之事,甚至有謀反可能,最終,褚英被努爾哈赤廢黜幽禁,兩年後被處死。

褚英倒臺後,代善

努爾哈赤

諸子中年歲

長,

所以

努爾哈赤令

他為主

理國

政,並

囑咐諸老臣說

“我百年

後,諸幼子和大福晉

交給

阿哥(代善)

養。

相當於把代善當作繼承人。

天命元年(

1616年)

努爾哈赤

建立了後金政權,代善被

封為和碩

貝勒

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三人一起共列

四大貝勒

共同處置國政,代善居

首,稱大貝勒。

此後代善在與察哈爾蒙古及

明朝

的作戰

過程中屢

戰功

“古英巴圖魯”

努爾哈赤有立其為汗儲的想法

天命五(1620年),代善聽信後妻的讒言,將前妻所生的兩個兒子嶽託、碩託趕出家門,並不給他們分家產,努爾哈赤知道後很是生氣,認為代善對兒子都是這個樣子,將來怎麼能夠成為合格的君主,管理後金國政,於是努爾哈赤公開宣佈不再考慮代善為儲君。代善大為惶恐,親手殺了後妻向努爾哈赤謝罪,並按照努爾哈赤的旨意和諸弟、諸大臣們盟誓,今後如懷恨諸弟、諸子,甘願受天地處罰。努爾哈赤最終原諒了代善,依舊保留他的大貝勒之位,不過儲君之事再也不曾提起。

天命

十一

年(

16

26

年)

努爾哈赤去世後,後金高層貴族公推新汗,代善因為自己已經沒有可能繼位,於是主動帶頭推舉八弟、四貝勒皇太極繼位,實力不足的皇太極這才得以順利繼承汗位。皇太極即位後對代善感激涕零,賦予他教育、訓導所有

宗室

子弟的特權,

代善實際上成為後金宗室的族長。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天聰十年(

1636年),皇太極平定察哈爾蒙古後,取得北元“傳國玉璽”,漠南蒙古諸部也都歸附後金,於是,皇太極在這一年將國號從“大金”改為“大清”,改元崇德,改稱皇帝。代善作為皇帝長兄、又有擁立之功,所以被皇太極第一個封王爵,為“和碩禮親王”,以報答他當年擁立自己功勞。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病逝,而清朝宗室王公們又開始為爭奪皇位而劍拔弩張,幾乎導致火併。代善在關鍵時刻再一次主動帶頭,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並把私下勾結準備擁立他人(多爾袞)的兒子碩託、孫子阿達禮交給朝廷後論罪處死。此後無論是攝政的多爾袞,還是得以繼位的順治帝(以及皇太極一系宗室子弟和近臣),都對代善的大公無私由衷欽佩、禮敬有加。

順治五年(

1648年),六十六歲的代善因病在京師去世,順治帝因此輟朝七日、賜祭及治喪銀,並親臨奠酒哭祭,立碑以紀念伯父的功跡。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追加代善諡號為“烈”,稱“禮烈親王”。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將代善入祀

盛京賢王祠

,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代善配享

太廟

、牌位位於清太宗神主左側。

禮親王的爵位,在代善後裔中代代傳承,中間有一段時間曾改為

“巽親王”、“康親王”,第九代親王永恩時,復王號為“禮”。清朝“世襲罔替”十二家王爵中,代善及其子孫獨佔三家(禮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

二、二貝勒阿敏:阿敏是努爾哈赤之弟莊親王舒爾哈齊次子,生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

舒爾哈齊

原本是

努爾哈赤

事業上

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戰將

有著諸多功勳。但從

萬曆二十五年(

1597年)

開始,舒爾哈齊的勢力逐漸擴大,開始

樹立個人權威,

所以就

構成了對努爾哈赤

地位

威脅和

挑戰

努爾哈赤

於是

開始

培養自己的兒子,併產生了

除去

弟弟

這個潛在

敵人的想法。

萬曆三十五年(

1607年)

舒爾哈齊

在和烏拉部的

烏碣巖

中消極避戰,導致建州雖然取勝,但沒有全殲敵人。努爾哈赤大怒之下,藉機

剝奪了舒爾哈齊的

軍事指揮

權,將他

踢出建州權力頂層

而為了避免被邊緣化,

舒爾哈齊

聯合

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

私下

商議,

準備

另立門戶

叛出建州。

努爾哈赤

得知後,在

萬曆三十七年(

1609年)

舒爾哈齊的

長子

阿爾通阿、

三子

扎薩克圖誅殺

舒爾哈齊次子

阿敏

幾乎也被暴怒的伯父

處死,

最後

堂弟

皇太極

等人的求情下才免於

被殺

處以罰沒一半

家產

的懲罰

舒爾哈齊在兩個兒子被殺後實力大減、只得

回到

建州向兄

投降。

努爾哈赤不再

信任弟弟,將

舒爾哈齊囚禁在暗室之中。萬曆三十九年(

1611年),舒爾哈齊在

幽禁

去世,

年四十八歲。

父親幽禁致死後,阿敏因為自幼被伯父努爾哈赤收養,得以免死,並繼續為伯父效力。為了洗刷家族的罪過、獲取努爾哈赤青睞,阿敏在之後的征伐中奮勇作戰、屢建軍功。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努爾哈赤攻滅烏拉部,阿敏在作戰中一馬當先、不念姻親之誼,擊敗並驅逐了烏拉部貝勒布佔泰(布佔泰是阿敏的舅舅),為建州統一女真各部立下了大功。萬曆四十三年(1615),努爾哈赤念侄子阿敏的功勞,在建立八旗制度時,以阿敏為鑲藍旗旗主,此時的阿敏,剛滿三十二歲。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天命元年(

1616年)

努爾哈赤

建立後金,並設立

“四大貝勒”代掌國政,四人中,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都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只有阿敏是侄子。阿敏成為議政貝勒後,

按年齡排行

,被

二貝勒。

努爾哈赤

以阿敏為議政貝勒,是表示自己團結內部、不計前嫌、一視同仁

)。

阿敏成為議政貝勒後,更加賣力地為努爾哈赤、為後金四處征戰,在薩爾滸之戰、遼陽之戰、鎮江之戰中出了死力,後金之後的發展和壯大,阿敏確實有著極大貢獻。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因病傷而去世,阿敏的堂弟、四貝勒皇太極在推舉汗位的過程中獲勝,繼承了汗位。和努爾哈赤一樣出於團結後金高層貴族的目的,皇太極繼續讓阿敏和代善、莽古爾泰三人和自己一起“南面而尊”,接受諸臣的朝拜,保持著議政貝勒的尊榮。

皇太極登基之後的阿敏,在攻伐朝鮮、入關攻明等戰爭中依舊立下功勞,不過皇太極對於這個堂兄已經沒有之前那麼信任重視,時刻想著削弱他的實力,為自己最終獨尊大位而努力。

天聰

年(

大明崇禎二年、

16

29年

後金第一次破邊牆伐明,並攻克了京師北部的永平

灤州

遷安

遵化四城。次年撤軍時,皇太極

阿巴泰(努爾哈赤第七子)率軍

守關內四城

天聰四年(

1630)

為了削弱阿敏的實力,皇太極命阿敏和貝勒碩託(代善次子)率鑲藍旗五千人前往關內和阿巴泰換防,阿讓他獨自抵禦明軍的進攻。

當月,大明大學士孫承宗親率優勢兵力圍攻被後金佔據的關內四城,阿敏得知明軍來勢洶洶、四面圍攻的訊息後心慌意亂,於是放棄永平四城,趁夜逃回遼東。六月,皇太極在盛京聞報阿敏棄守四城、狼狽逃回的訊息後,勃然大怒,下令不准他及他的軍隊入城,只能在野外宿營,聽候問罪。之後皇太極召集諸宗室王公大臣審定阿敏之罪,最後議定他有失地、存異志、無人臣禮等多項罪名,論罪“當誅”。

為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皇太極對阿敏減罪一等,赦免其死罪,改判幽禁終身。阿敏的私產除了六所田莊、兩所牧園、

二十

名僕役

、五百

頭羊

、二十

頭牛之外,其他的

財產

都劃

他的六弟

濟爾哈朗

所有,鑲藍旗旗主也改由濟爾哈朗出任。

崇德五年

1640

經歷了十年幽禁後,阿敏在默默無聞中去世,年五十五歲。他死後,皇太極命他的

第三子

固爾瑪琿

承襲了固山貝子爵位,以主持對阿敏的祭祀。近百年後,

雍正十一年(

1733)

阿敏的玄孫、鎮國公

鄂齊

因犯事被雍正帝革去

鑲紅旗蒙古都統

職位及廢黜奉恩鎮國公爵位,降為紅帶子(閒散宗室)。此後直至清朝滅亡,阿敏的直系子孫一直都是閒散宗室。

三、三貝勒莽古爾泰: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五子,生於萬曆十五年(1587年),他出生時,其生母富察氏已經成為努爾哈赤的繼福晉,所以,莽古爾泰也可以算是努爾哈赤的嫡子。

萬曆四十年(

1612年),莽古爾泰

開始

努爾哈赤

出兵

征伐海西女真

野人女真各部,戰功赫赫。在努爾哈赤諸子傾軋長兄褚英的行動中,莽古爾泰緊隨代善之後,很是積極,對扳倒褚英出了大力。

天命元年(

1616年),努爾哈赤

建立後金政權,

莽古爾泰

以年長的嫡子身份

被努爾哈赤

為和碩貝勒

正藍旗旗主

代善、阿敏、皇太極

三人一起共議國政,並以排行

被稱為三貝勒。

在薩爾滸之戰以及攻滅葉赫、降服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的諸多作戰中,莽古爾泰多有戰功,俘獲甚眾,努爾哈赤因此對他很是欣賞,後金的軍國大事多次委託他去辦理。

當年努爾哈赤在屬意代善為繼承人時曾經說過:“我百年後,諸幼子和大福晉都交二阿哥(指代善)收養。”意思是讓代善將來繼位後,撫養諸幼弟和照顧後母。而大福晉富察氏為了日後的安寧,於是刻意討好代善,以便將來得到他的照顧。努爾哈赤得知後心裡很不高興,認為自己還沒死,大福晉就準備找後路了,但努爾哈赤不忍處罰大福晉,只是把富察氏休棄,沒有其他懲罰。

但莽古爾泰為了討好父親,取悅其歡心(也有趁機奪儲的意思),居然親自下手,在天命五年

(1620年)將生母富察氏弒殺,以此顯示“大義滅親”。但努爾哈赤不齒於莽古爾泰的這種泯滅人倫的做法,毫不掩飾對莽古爾泰的鄙視。

莽古爾泰

自此

在後金

朝堂

的地位

影響

大削弱,再也沒有人會支援他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繼承汗位。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金高層展開對汗位的爭奪。當時四大貝勒中,阿敏因為不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所以不具備繼承權。代善則因為年紀大、當初又苛待兒子、和大福晉曖昧,被努爾哈赤處罰並取消過繼承權,也不想爭奪汗位。而莽古爾泰因當年弒母之事,被後金諸貝勒、諸大臣鄙視厭惡,更加沒有人支援他。所以,排名最後的皇太極反而以代善力推、莽古爾泰自毀前程,得以獲取最後的勝利,被推選為後金大汗。

皇太極繼位之初,依舊保有

“四大貝勒”共治國政的局面,以團結後金高層。莽古爾泰得以和代善、阿敏

人一起繼續和皇太極

“南面而尊”,共執後金大權。

天聰五年(

1631年)

大淩河之戰中,

莽古爾泰

原本已經立下軍功,可是在隨後的作戰中,

莽古爾泰

頂撞了親征的皇太極,還拔出自己

佩刀,怒視皇太極。

皇太極勃然大怒,立即命大貝勒代善召集諸貝勒大臣合議,議定莽古爾泰

“御前露刃”之罪。

兩天後,代善代表諸臣回奏皇太極商議結果:莽古爾泰以

“大不敬”之罪削“議政貝勒”之位,降為“多羅貝勒”,

去所屬的

牛錄

罰銀

萬兩

甲冑

十副

、雕鞍馬十

、素鞍馬二

匹。皇太極立即批准。

經過這一次打擊後,莽古爾泰氣焰全消,再也沒有了之前跋扈和專橫,權利地位一落千丈,心情鬱悶壓抑。天聰六年(1632年),莽古爾泰隨軍出征,參與攻打蒙古察哈爾部,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出征。當年七月,莽古爾泰在出徵得勝後返回盛京,十二月,莽古爾泰因罹患心疾,在盛京突然去世,年四十六歲。皇太極親臨五哥的祭奠儀式,奠酒致祭。

天聰九年

1635年)十月,

接替莽古爾泰掌管正藍旗的同母弟、努爾哈赤第十子

德格類

病死

不久後,莽古爾泰同母姐

莽古濟

冷僧機

控告莽古爾泰

德格類、莽古濟

盟誓

謀反

想要謀害

皇太極

奪取汗位。皇太極窮追此事,將異母姐

莽古濟

問罪凌遲處死,莽古爾泰、

德格類

也被以

大逆罪

追奪

生前

爵位

貶為庶人。莽古爾泰長子額必倫受牽連被殺,其他兒子以及

德格類

諸子都被追廢

宗室

資格。

康熙

五十二年(

1713年),康熙帝下

恢復

莽古爾泰、

德格類一系

子孫的

宗籍,

但只賜給

紅帶子

降為

覺羅

,莽古爾泰、

德格類

的子孫原本應是黃帶子,即

“宗室”身份

此後莽古爾泰的子孫一直是遠支閒散

“覺羅”,直到清朝滅亡。

四、四貝勒皇太極:皇太極,原名洪太,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洪太繼位為汗後,為了契合中原王朝“皇太子”的稱謂,將自己的漢名改為皇太極),生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生母是努爾哈赤側妃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稱帝后、追尊生母為孝慈高皇后)。

有關皇太極本人的歷史史實和演義,諸多現代歷史資料和文學藝術作品已經刻畫演繹過無數次了,這裡不再重複描述,就簡略地介紹刻畫一番便罷了。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萬曆三十一年(

1603年)

起,十一歲的皇太極開始隨父兄,征戰四方,他自幼

勇力過人,

弓馬嫻熟,

矢不虛發

同時,他也是唯一一個識字知禮的努爾哈赤之子(能熟練掌握漢文漢家禮儀),建州內部的

日常事務

收支

管理,都由皇太極統管,並能

管理得

井井有條

努爾哈赤

因此

皇太極寵信無比,視同

“心肝”。

天命元年(

1616年),努爾哈赤

稱大汗,

建立後金,授

次子

代善

侄子

阿敏

、五子

莽古爾泰

、八子

皇太極

議政

貝勒

”,

共同協理朝政,即

四大貝勒

皇太極抓住機會,以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段牢牢掌握了後金的最高權力(一部分)。

天命十一年(

1626年)

努爾哈赤去世,在稍後推舉新汗的過程中,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都沒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援,而皇太極則以

“才德冠世,

文武雙全

的優勢(還有代善的力主推舉),最後成功繼承後金汗位,成

後金第二代

大汗

皇太極登汗位後,繼續開展對明朝、漠南蒙古、朝鮮的進攻,並先後降服漠南蒙古、朝鮮,並先後五次出兵伐明,將後金的國力推向頂峰。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徹底擊敗漠南察哈爾部,取北元得“傳國玉璽”,於是,他在當年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正式登基稱帝,這就是清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清太宗。

天題旌勇敢,鐘鼎勒勳名——清初開國五大臣、四大貝勒

稱帝后的皇太極繼續開展對明朝的戰爭,在松錦大戰中擊敗明軍,佔據了除寧遠一地之外的全部遼東疆域,取得了和明朝對抗的上風。可就在皇太極準備第六次入關伐明的前夕,崇德八年(

1643年)

八月

皇太極突患急病,在盛京(瀋陽)驟然去世,年五十二歲,他開拓的功業也因此戛然而止。

皇太極去世後,他的第九子福臨作為折中人選,出人意料地在清朝宗室王公爭奪皇位的內訌中勝出,繼承了皇位,福臨即清世祖順治帝。大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在天崩地析的歷史變革中,清軍入關,擊敗了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政權,最終奪取了天下,清朝,也成為中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