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巨大,卻為何還能牢牢的控制地方?

明朝的土木堡之變主要是明英宗造成的,在戰鬥中指揮失利,被也先率領的瓦剌軍隊被擊敗並被其俘虜。這場戰爭對於明廷的軍事力量是一次重大的打擊,這使得明朝失去了其北方最精銳的部隊的大部,戰場的局面一下子對瓦剌軍隊有利了。但是因為在京師的留守人員的妥善處置避免了京師被攻克的情況,並在當時並不尚書于謙的組織下,成功的抵禦了也先率領的瓦剌軍隊,使其不能在京師外討得任何好處,最終迫使其退兵,最終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避免了大分裂的局面。在這次戰爭後,于謙等人在新皇帝明代宗的支援下,對京師的軍隊進行了新的編制改革,並且充分吸取了土木堡之戰的教訓,使得明朝的軍事力量得以迅速的恢復。並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因為明朝實行的軍事制度中最主要的是衛所制,分佈全國各處的衛所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能夠在土木堡之變後得以迅速補充,同時加強了訓練,使得新生的京師部隊戰鬥力又上了一個臺階。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明朝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巨大,卻為何還能牢牢的控制地方?

土木堡之變情況

土木堡之變發生的時間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背景是因為當時明廷接到也先率領的瓦剌軍隊侵犯的情報,當時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鼓動下決定北伐親征,想再現其祖輩的榮光,希望能夠利用強大的明軍擊敗瓦剌。

七月十六日明英宗率領大部隊從京師出發。期間一路北上,他企圖再現五年前邊軍征討兀良哈的成功體驗,但是實際情況卻和估計的情況截然相反。同時在其組編親征軍的時候,外衛的兀良哈征討軍卻沒有被編入。因而使其避免了在土木堡之變中的覆滅,得以倖免。並在之後的京師保衛戰中再次出師,在面對瓦剌軍隊時,這支部隊取得了較好的戰績,獲得了皇帝的豐厚獎賞。

在這場戰鬥中,明軍失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要將領指揮失誤,並且明英宗寵信太監王振,給了他很大的權力,王振在這次明軍的軍事行動中也犯了很多的問題,如輕敵冒進,不聽旁人的建議,盲目指揮等。也真是因為他的指揮使得明軍在和瓦剌的交戰中中了瓦剌的埋伏,最終一敗塗地。這一場戰爭使得明朝的勳貴和高階官員損失大半,同時最精銳的京師軍隊是損失慘重,能逃回去的不過數千人而已。

明朝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巨大,卻為何還能牢牢的控制地方?

為何沒有失去對地方控制

雖然在這次戰爭中明朝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虜,朝中的高階官員和京軍大半被殺,損失殆盡,但是其在京師的朝廷機構仍然保持著運作,並沒有因為此事發生什麼問題,同行還很快選立的新皇帝明代宗,使得京師的局勢保持著足夠的穩定,並沒有因為這場戰爭發生大的動盪。

同時朝廷對地方給地衛所的控制依舊保持如常,因為明朝軍制的規定,地方的衛所最高指揮官員並沒有能夠調兵的權力,包括升降其屬下軍官的權力,他只有地方衛所的管理權。這樣就使得真正的兵權牢牢的控制在朝廷的兵部及相關部門中。地方衛所特別是南方等地的衛所,這次戰爭對他們影響並不大。從而使得事後朝廷能夠及時的從各地調集軍隊保衛京師。

明朝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巨大,卻為何還能牢牢的控制地方?

綜上所述,因為朝廷的中樞仍然在繼續執行,雖然土木堡之變對其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但是並未動搖其根本,之後很快就在新的朝廷的運作下迅速恢復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