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的這首《石灰吟》,正是自己一生的寫照。他身處的時代,正如宋代“靖康之變”的時代,遊牧民族南下,君主被俘。他如岳飛一樣,將國家的命運扛在自己肩上,最終落得粉身碎骨。不同的是,岳飛沒能接回舊皇帝,自己死在新皇帝之手;而於謙接回了舊皇帝,死於舊皇帝之手。岳飛沒能收回大好河山,于謙防止了明朝的南遷。可以說,如果沒有于謙,明朝就要成為了一個偏安王朝了。

一,但願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生於杭州錢塘。于謙在年少時,就以宋末文天祥為偶像,將文天祥的畫像掛在座位旁邊,這幅畫就陪了文天祥一生。在文天祥7歲時,有僧人評價到:“他日救時宰相也”。

于謙不僅有文天祥一樣的氣節,也有非凡的智慧。在八歲時,鄰居家老者戲弄他說:“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于謙接著回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于謙在此化用了劉邦斬白蛇的典故,顯示了少年的于謙就已經比較有學問了。

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取辛丑科進士,從此踏上仕途。就在這段時間,于謙寫下了一首《詠煤炭》:“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 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宣德年間,漢王朱高煦反叛,明宣宗出征,此時于謙被任命為刺史。于謙在上奏中,“音吐鴻暢”,頗得明宣宗欣賞。朱高煦之亂被平定後,明宣宗派于謙來數落朱高煦罪名,于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使得朱高煦伏地戰慄。隨後,于謙又巡查江西,查出了幾百件冤案。1430年後,明宣宗又派遣于謙巡查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于謙在這些地方平反冤案,打擊貪官汙吏,修建水利工程,督促地方經濟生產,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明宣宗去世後,明英宗繼位,明朝開始走上了衰落的道路。在正統初期,朝廷的政務由張氏和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尚能保持仁宣時期的部分政策。于謙此時也得到了“三楊”的重視。

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但“三楊”去世後,宦官王振專權,明朝陷入了嚴重的腐敗之中。當時朝廷官員爭相向王振賄賂,但是于謙卻從不給王振獻禮,遭到了王振的排擠。後來于謙向朝廷舉薦王來、孫原貞參政,於是王振就暗中指使通政使李錫彈劾于謙“擅舉人自代”。于謙就此被判處死刑,下獄三個月。幸虧此事惹怒了百姓,導致群民共憤,聯名上書,才迫使王振做出讓步,將於謙降職為大理寺少卿。山西,山西、河南的官民得知後,又紛紛上書,請求于謙留任原職。王振迫不得已,只得再命于謙為巡撫。1448年,于謙又重新得到了重用,擔任了兵部左侍郎。

二,社稷為重,君為輕

明英宗時期,北方的瓦剌(衛拉特部)強盛,統一了蒙古各部,不斷侵擾明朝邊境。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進攻大同,王振慫恿英宗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埜、吏部尚書王直極力勸諫,但是明英宗一意孤行,偏信王振,率領50萬軍隊出征。結果大軍在土木堡遭遇了也先部隊的襲擊,明朝軍隊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

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明英宗被俘虜後,瓦剌軍隊又繼續向北京移動。北京留守的大臣在得知土木堡之戰的失敗後,“群臣聚哭於朝,不知所為”。翰林院侍講徐珵便用星相災異來蠱惑人們遷都。當時許多大官富戶紛紛南逃。

所謂“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在這危機的時刻,于謙在朝中大聲說“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于謙的意見得到了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的支援,於是形成了主戰派。此後不久,皇太后讓于謙總管北京防務。

于謙在受任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雷厲風行地改革內政,調集各路軍隊、武器、糧食到北京,整頓軍紀,加強關隘防守,誅殺王振餘黨,識拔文武官員。把一個北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的混亂場面轉為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慷慨局勢。吏部尚書王直對其讚揚“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

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當時,全國政務由監國朱祁鈺總理。朱祁鈺始終不是君主,對內還沒有絕對的權威,推行政令總有阻礙,對外又面臨瓦剌借朱祁鎮進行要挾。因此,九月一日,包括于謙在內的群臣合請皇太后曰:“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請朱祁鈺稱帝。最終朱祁鈺在九月六日即皇帝位,為明代宗,年號景泰。

正當于謙整頓軍隊,加強戰備的時候,瓦剌又挾持明英宗大舉進犯,以和談為幌子,妄想長驅直人奪取北京,逼明朝南遷。于謙拒絕和談,將22萬大軍派出城,關閉城門,以示死戰之心。經過五天的激烈戰鬥,明朝大軍擊退了瓦剌大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此外,明朝各地的大軍也源源不斷地增援北京,也先見北京久攻不下,擔心生變,於是就帶領大軍撤退了。北京保衛戰獲得了勝利,明朝的危機暫時得以解除。

北京保衛戰後,明朝一些官員開始嫉妒于謙的功勞,甚至彈劾于謙。在朱祁鈺的支援下,于謙得以繼續掌握全域性,進行新一番的佈置。為了斷絕和談的幻想,于謙下令任何邊關不準和瓦剌接觸,他說“社稷為重,君為輕”。于謙下令加強居庸關、紫荊關等關隘的防禦,防止瓦剌以此為跳板進攻內地。當時,瓦剌不斷派遣間諜進入內地,于謙則進行嚴厲的打擊,毀掉了也先的計劃。在於謙的苦心經營下,明朝的北方邊防“巋然不動安如山”。

三,殺身成仁

北京保衛戰後,明朝和蒙古的關市斷絕,蒙古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在長期挾持明英宗沒有得到利益的情況下,也先決定將明英宗送回,以改善兩國的關係。1450年,朱祁鈺本不想讓明英宗回來,但有礙於大臣們的意見,明英宗最終還是被接回。歷史證明,這是明朝犯下的又一個重大失誤。

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此後,于謙繼續整理京城的部隊。原本明朝京城有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五軍營,但是各有總兵,號令不一。于謙則在三大英中選取最優秀的10萬精兵組成新的軍隊,並進行了系統的訓練。經過這一番調整,明朝京城的防禦力量得以加強。

景泰帝在位期間,朝廷內的政治氣氛是非常好的,君主有志,臣有本分。但是這樣的好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1457年,朝廷發生了奪門之變,明英宗再一次當上了皇帝。明英宗恢復帝位後,開始對景泰時期的功臣進行大規模的清算。不久,明英宗的鷹犬徐有貞、石亨等汙衊于謙、王文等謀迎立外藩襄王朱瞻墡的兒子作皇帝。在廷審時,王文進行辯白,于謙則冷笑道“亨等意耳,辯何益。”最終,兩人被冤殺。

北京保衛戰後,明朝和蒙古的關市斷絕,蒙古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在長期挾持明英宗沒有得到利益的情況下,也先決定將明英宗送回,以改善兩國的關係。1450年,朱祁鈺本不想讓明英宗回來,但有礙於大臣們的意見,明英宗最終還是被接回。歷史證明,這是明朝犯下的又一個重大失誤。

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此後,于謙繼續整理京城的部隊。原本明朝京城有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五軍營,但是各有總兵,號令不一。于謙則在三大營中選取最優秀的10萬精兵組成新的軍隊,並進行了系統的訓練。經過這一番調整,明朝京城的防禦力量得以加強。

景泰帝在位期間,朝廷內的政治氣氛是非常好的,君主志,臣有本分。但是這樣的好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1457年,朝廷發生了奪門之變,明英宗再一次當上了皇帝。明英宗恢復帝位後,開始對景泰時期的功臣進行大規模的清算。不久,明英宗的鷹犬徐有貞、石亨等汙衊于謙、王文等謀迎立外藩襄王朱瞻墡的兒子作皇帝。在廷審時,王文進行辯白,于謙則冷笑道“亨等意耳,辯何益。”最終,兩人被冤殺。

于謙: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

明英宗上臺後,宦官勢力又捲土重來,整個明朝又重新陷入了腐敗之中,走向了衰落。如果朱祁鈺能夠在英宗迴歸後將之殺害,那麼明朝的政治多少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土木堡之變註定要成為明朝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歡迎關注公眾號:

北斗維斟

。本人喜歡歷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斗維斟”,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歷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