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

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對《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進行第二次審議。針對老年人對網路不瞭解、不會使用智慧產品的現象,條例草案規定,對使用數字化公共服務確有困難的人群,應提供可替代的服務和產品。

眼下,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國家防疫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數字技術的影響力隨處可見。不過,當大多數人享受新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時,部分老年群體在數字時代處於“掉隊狀態”。逛公園鍛鍊身體需要掃碼進入、去銀行辦理業務需要人臉識別、去醫院看病需要線上掛號和線上填寫流行病調查問卷、想去公共圖書館需要提前線上預約……一系列需要智慧終端的操作,讓老年人有手足無措之感。

因年齡而存在的數字鴻溝,不僅在於技術層面,還包括老年人的心態與觀念問題。不能忽視老年人的實際困難,以“一刀切”的簡單思維來發展數字化公共服務。從建立包容的公共服務環境角度,消除部分老年人的數字焦慮,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是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

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要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提高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可及性,不僅是為了實現公共服務的供需平衡,促進科技與人本思想的有機結合,也是掌握老年消費市場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政府可以透過政策引導、財政補貼、服務購買等形式,引導更多科技企業重視老年消費群體,把握老年人的生理特徵與心理需求,進而研發專業的適老化產品與服務。另一方面,在提高數字化服務的同時,也要適當保留傳統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人工服務等,用更親切、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幫助老年人順利過渡到資訊化時代,形成既適應時代發展又貼合老年群體實際的服務新模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秉志)

【來源:經濟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