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兒所普通(新生兒)外科提出高位空腸閉鎖手術新方法

【來源:北京市衛健委_基層動態】

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兒)外科張金山副主任醫師首次應用近端空腸完全切除、Treitz韌帶小腸-遠端空腸擴大成形吻合術治療高位空腸閉鎖術後反覆腸梗阻患兒,為該類患兒的治療提供了一種可借鑑的手術方案。

3歲男孩小飛,出生後一天就被診斷為高位空腸閉鎖(距離十二指腸懸韌帶15cm),在當地醫院接受了空腸-空腸吻合術。但術後卻反覆出現腸梗阻和嘔吐,生長髮育嚴重不良。

先天性腸閉鎖是新生兒期常見的消化道畸形,是引發新生兒腸梗阻的常見原因,發病率約1/5000,其中將十二指腸懸韌帶下30cm以內的小腸閉鎖稱為高位空腸閉鎖。

張金山表示,既往空腸閉鎖患兒的存活率僅為75%,隨著近年來手術技術和新生兒監護水平的提高,其生存率得到顯著改善。但高位空腸閉鎖患兒的近端腸管擴張明顯,缺乏有效蠕動推進腸內容物透過,吻合口狹窄、腸壁增厚、吻合口近遠端直徑比例差異較大。同時,術後腸功能恢復慢、腸蠕動障礙,長期餵養困難的發生率高,易出現功能性腸梗阻的併發症,這些都是高位空腸閉鎖治療和康復的難點。

為了解決高位空腸閉鎖術後腸功能障礙、吻合口近遠端直徑差異較大的問題,很多學者提出採用腸摺疊術聯合腸吻合術治療,該方案近期效果顯著,但遠期效果不明。還有學者提出採用Bishop-koop腸吻合腸造瘻術治療,以減少手術併發症。但這些手術均未從根本上解決近端空腸擴張和功能問題。

小飛住進首兒所普通(新生兒)外科病房後,透過造影檢查發現,空腸近端和十二指腸明顯擴張(圖1)。醫生給予禁食、胃腸減壓和靜脈營養治療2周,但症狀未見好轉。因此考慮給予手術治療。

透過十二指腸鏡檢查發現,小飛的空腸明顯擴張,腸鏡不能透過吻合口。在開腹手術中發現,空腸起始段擴張如球形,直徑達10cm,原吻合口明顯狹窄,僅1cm。這就形如活瓣一樣,一旦進食增多,使空腸球膨脹,便擠壓吻合口導致食物不能下行,最終引發梗阻。

張金山決定將擴張的空腸起始段完全切除,近段切除部位達十二指腸懸韌帶處,剩餘的近段腸管直徑約4cm,切除吻合口以遠腸管3cm,剩餘遠端空腸直徑約2cm。最終將遠端腸管對系膜側劈開,使近遠端吻合口基本一致,吻合口以遠放置空腸營養管後,將近遠端腸管吻合。

小飛術後3天,經空腸營養管注入氨基酸奶粉。術後10天,營養管拔除後開始經口進食。術後30天,順利出院。術後無吻合口漏發生。患兒進食正常,目前沒有再出現腸梗阻和嘔吐症狀。

該技術在實施上有一定難度。一是,由於空腸近段緊臨十二指腸,將其切除後吻合口位置在十二指腸懸韌帶下方,由於位置較深,暴露困難,導致手術操作困難。二是,術後每天產生的大量胃液、膽汁和胰液流經吻合口,雖然經胃腸減壓,但仍不能阻止膽汁和胰液流經吻合口,由於其為腐蝕性消化液,會明顯增加吻合口漏的發生率。三是,為了避免吻合口漏通常需長期禁食,手術應用了空腸營養管,透過該管使營養液跨過吻合口直接進入空腸遠端,解決了患兒術後短期不能進食的問題,保留了腸內營養,加快了術後腸功能的恢復。四是,由於近遠端吻合口不一致,採用了將遠端腸管對系膜側擴大成形的方式使近遠端吻合口一致,亦增加了手術吻合的難度。

此次應用的近端空腸完全切除、十二指腸懸韌帶小腸-遠端空腸擴大成形吻合術,未見在國內外文獻中應用的報道。因徹底切除了病變腸管(擴張肥厚的近端空腸),從根本上解決了因近端空腸擴張和功能不良的問題,為高位空腸閉鎖患兒提供一種新的手術方案。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