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鬱功能恢復藍皮書》釋出:對患者幫助最大的社會支援嚴重不足

1月7日至8日,舉辦的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邊會——“多變環境下青少年抑鬱防治的探索與實踐”論壇上,長期致力於青少年抑鬱的科普互助與解決方案平臺“渡過”聯合騰訊公益基金會、尚善公益基金會、大儒心理釋出了《2022年青少年抑鬱功能恢復藍皮書》,旨在呼籲社會各界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各方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支援青少年康復迴歸。

青少年抑鬱症是一類發生在青少年常見的精神障礙,以情緒低落、愉快感消失為主要症狀,多伴有焦慮、身體不適和睡眠障礙,嚴重者存在自殺念頭,是世界範圍內致殘、致死率較高的疾病。

近年來,抑鬱症發病趨於低齡化。《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青少年的抑鬱症狀檢出率為24。60%,重度抑鬱症佔比7。4%。抑鬱症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巨大威脅。青少年抑鬱症不僅是一個醫學、心理問題,同時也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

《藍皮書》調研報告是以“渡過”在青少年患者和家長社群開展的問卷調研為基礎,結合5年多來直接支援近萬個青少年家庭的經驗,並抽取部分患病青少年或家長進行線上訪談,共有2032位群友參與問卷調研,選取13-24歲年齡段樣本進行分析。

《藍皮書》中指出,抑鬱症成因複雜,與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支援因素、心理應激事件等相關,由於青少年處在生命過程極為特殊的階段(生理上正經歷青春期發育帶來的劇變,心理上也經歷自我同一性的構建等,要經歷人生中多個重大轉折,如中考、高考等)。因此,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病機制較成人更加複雜,在治療上也需要考慮更多因素。

《藍皮書》中的調研資料顯示,抑鬱障礙患者經過完整的抗抑鬱藥物治療後,臨床痊癒率為67%,但90%以上患者仍有殘留症狀,如軀體症狀、睡眠障礙、認知受損、自我評價低等。與成人抑鬱相比,青少年抑鬱患者和家屬對於預防復發、恢復社會功能有更高的關注。其中,功能恢復狀況決定了青少年能否迴歸社會,並極大影響他們未來成長走向。調研結果顯示青少年患者中有84。41%的受訪者將功能恢復列為當前最關注的目標。

調研中的資料顯示,近五成的青少年患者病程超過2年,其中有10。24%達到5年以上,而對功能恢復情況非常滿意的僅佔一成。從影響程度來看,抑鬱對學業影響程度最大,30。08%的青少年患者受影響較為嚴重,一週7天無法上學。此外,近六成青少年患者的社交受症狀影響明顯,四成左右受訪者受到症狀明顯或嚴重的影響導致親子關係不佳甚至仇親現象出現。

《藍皮書》中第三部分指出,相較而言,青少年抑鬱症群體對治療方式的嘗試更加積極,受訪者認為對青少年患者功能恢復幫助最大的是社會支援(佔比73。58%),其次是藥物治療。但同時,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認為自己所獲得的的社會支援嚴重不足,來自家庭、學校和社群的支援佔比很低。

《藍皮書》建議,包括醫院、社群、學校、家庭及社會各個部門和機構的社會各界需重視並正確看待青少年抑鬱問題,重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普及、關注和呵護,消除對抑鬱的偏見與歧視,為青少年康復提供友好的環境,全方位支援青少年走出抑鬱,迴歸社會。

除釋出《藍皮書》外,此次峰會還有來自政府、醫療、學界、公益組織、企業的20餘位嘉賓參會並發表演講,從醫學、心理學、社會支援、教育等多個視角對青少年抑鬱防治進行了深入探討。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鋼親臨渡過北京之家會議現場致辭。

北師大心理學部教授、黨委書記、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喬志宏做了題為《心理視角看青少年抑鬱的成因與康復》的發言。他指出: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心理障礙的發生,但對兒童青少年來講,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因素。心理障礙的防治,一方面應提高、改進個體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也要儘量減少生活中的不必要的應激事件,最重要的還是個體的穩定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博士認為,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愈發突顯,作為一種現象結果,背後有其複雜的病因學機制。青少年的抑鬱問題不僅要靠藥物治療,也需要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環境氛圍發生改變。這就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互相支援,為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迴歸“名校高分不如樹德立人”的教育本質。

1月8日,來自三甲精神專科醫院的代表安定醫院副院長鄭毅、北大六院主任醫師姚貴忠、回龍觀醫院心理治療師劉豔從各自醫療一線的專業操作性角度做了主題發言。

大會期間,北京尚善公益基金會、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博雅小學堂、渡過、大儒心理、廣東日慈公益基金會、綠城愛心基金會、深圳市恆暉公益基金會、壹基金、一土教育、中脈公益基金會等十餘家機構聯合釋出了《構築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環境倡議書》,呼籲家庭、學校、社會高度重視並正確看待青少年抑鬱問題,重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普及、關注和呵護,防治並重,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此外,會上,全體與會人員共同緬懷了已故民間抗鬱領袖、渡過創始人張進老師,感謝他為普及抑鬱症知識,持續呼籲社會各界對抑鬱症的重視與支援,身體力行不遺餘力地幫助患者康復所做出的偉大努力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

編輯/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