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雍正皇帝得位是“正”與否?根據筆者瞭解到的史料而言,雍正皇帝篡位說基本上是不成立的。官方史料(如清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和大義覺迷錄等)對雍正皇帝繼位過程,有比較詳盡的記載。當然,這些官方史料都出自雍正朝或乾隆朝,其真實性可以質疑。

但是,那些所謂“篡位”之分析或者所謂“證據”就更加經不起推敲。

舉例說,如憑隆科多一己之說,就能“決定”康熙皇帝生前最後遺願?又為什麼經營了半輩子朝野勢力的老八胤禩,幹不成“篡改”之事,卻讓“臨時抱佛腳”的老四胤禛(雍正皇帝本名)就給改了呢?並且改了還能讓老八等人抓不到實質性把柄,這未免也太過神奇,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1 允禮所作雍正皇帝像

雍正皇帝的篡位之說,多半是來自政敵們捏造之輿論,目的當然就是為了有機可乘而實現大翻盤。那麼雍正政敵們有可能得逞嗎?

來看看雍正皇帝上位伊始之作為,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康熙六十一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崩於暢春園,同日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克成大統繼皇帝位。雖說,此時胤禛已經是皇位繼承者,只是尚未舉行任何儀式,可能對於其他繼任者來說那些虛頭巴腦,極其繁瑣的形式上的東西並不十分關鍵,但是對於胤禛來說,並非如此,而恰恰這一時期是皇位最為危機之時。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時候,一旦出現什麼差錯,極有可能造成難以挽回之局面。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2 雍正硃筆御批

那麼擺在胤禛面前又有哪些棘手問題呢?

>問題一, 朝局動盪。

>說實話,胤禛的最後勝出還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原因之一就是胤禛善於隱藏自己的羽翼和爭儲的真實目的,當然能夠隱藏的好,也是因為胤禛的動作小,因此胤禛上位之初,一個尷尬問題就是可用之人極少。這與大把人力資源的“八爺黨”相比,可謂是勢單力薄。

面對這樣的朝局,我們看胤禛如何透過人事安排來穩定朝局。在核心班底人事安排上,胤禛即有意料之中,又有別出心裁。封心腹兄弟胤祥為和碩怡親王,總理事務大臣,主管戶部,隆科多襲公爵,任命為吏部尚書,這是核心領導班子的兩位心腹,將財政和人事大權掌控手中。晉胤禩為和碩廉親王,為總理事務大臣之首,主管工部,另一位乃“八爺黨”班底,三朝元老,武英殿大學士馬齊,核心班底排名第三,在兩位親王之後而優於隆科多。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3 佟佳·隆科多(?—1728年)

對於這個人事安排可謂是極有玄機,重用心腹胤祥和隆科多好說好理解,啟用“死對頭”胤禩和胤禩黨羽馬齊“學問”就大了。

其實,胤禛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有二:

一是將死敵胤禩放在身邊,由自己和胤祥等心腹盯住,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其二,瓦解“八爺黨”。

雖然在康熙朝馬齊是“八爺黨”重要一員,但是馬齊也因此受到康熙皇帝重責,重挫之後的馬齊悔改之意十分明顯,所以馬齊絕對是可爭取之人。而且馬齊資歷極深,影響力極大,馬齊的翻然悔悟,對於瓦解“八爺黨”之作用非同小可。

事實證明,胤禛的人事安排的確高明,在穩定朝局之同時,也起到了迷惑和瓦解對手之目的,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4 康熙起居注

>問題二,政敵兄弟們的故意刁難。

>對於剛剛繼位的胤禛來說,有一件事他於情於理都必須處理好,那就是康熙皇帝的葬禮。康熙皇帝在世之時就說過,他的阿哥中有一些豬狗阿哥,擔心自己百年以後會發生齊桓公那般之悲劇。胤禛清楚,倘若父皇之葬禮有些許差池,他自己就成了父皇口中的“豬狗阿哥”,就是不懂孝道的品行不端之人,這樣的人何德何能君臨天下?

胤禛清楚這一點,對手們也心知肚明,所以開始故意刁難,從中作梗。率先發難的就是老九胤禟,胤禟面對新君竟然“箕坐”,毫無人臣之禮,胤禟的母親宜妃郭絡羅氏也在胤禛面前大擺架子,其目的就是分散胤禛注意力,甚至激怒胤禛處罰自己,好讓胤禛落下父皇前腳剛走,胤禛後腳就對兄弟們大開殺戒的惡名。面對胤禟的挑釁,胤禛以大局為重選擇隱忍。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5 愛新覺羅·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後改名為允禟

對於胤禛繼承皇位,心理失衡最嚴重的就是老十四胤禵(一名胤禎),此時他人在西北,乃是負責抵禦西北叛亂的“大將軍王”。在胤禵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假象,父皇委任自己為大將軍之根本目的是要傳位於己,實際上,康熙皇帝在其生命無恙之時,從來沒有表態甚至是暗示過要傳位於誰,所謂的“是要”和“應該是”都是當事人的意度罷了。

對於新君胤禛來說,讓這樣一位政治立場與自己極其對立的兄弟掌握西北軍政大權,顯然是不可以的。因此胤禛以為父奔喪為名,以宗室延信頂替胤禵大將軍一職,同時密旨年羹堯據守西北,以防止“萬一”之情形發生。這應該是胤禛第一次對年羹堯委任,而且一上來就是重任。

被解除兵權的胤禵心裡更是不爽,在返京途中給皇兄寫了一封“請示信”,問胤禛我到京城之後是要先參拜新君以恭祝,還是先給父皇祭奠以哀慟。這哪是什麼“請示信”,分明就是讓胤禛難堪。面對自己的這位耿直兄弟的刁難,胤禛還是選擇隱忍不發作,只是明確指示胤禵先祭奠父皇,至於是否需要參拜新君,你自己看著辦。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6 愛新覺羅·胤禵,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 (別稱:允禵、胤禎)

實際上,胤禟與胤禵的不理智行為僅僅是耍耍小性子而已,對於胤禛並不會造成什麼實質性影響。相反,他二人的種種不合規之行為,卻能夠給胤禛留下藐視新君的把柄。果不其然,胤禛僅以“退一步海闊天空”化解了危機,而他二人卻成了目無君上的千古罪人。很多時候,考察一個人的能力高低與否,僅需透過一二件小事便可知其大概,尤其是在逆境之中或較量之時,水平之高低,一測便知。

胤禛就這樣一邊與對手們周旋,一邊有條不紊地依照程式,進行父皇的風光大葬。胤禛心裡早已盤算好了,別看你們現在蹦腳撒歡,僭越造次,待到父皇下葬之時,我新君登基之後,就是爾等受苦之時。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7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問題三,內憂與外患並存。

>上述兩點問題主要是內憂,此外還有一個重大外患,那就是西北叛亂尚未完全平定。此前康熙朝,胤禵為大將軍王時,西北叛亂已經基本控制,只是尚未取得最後勝利。前文所述,胤禛上位之後,因政治立場問題,以宗室延信取而代之。但是延信其實也只是個過渡,原因是延信為“八爺黨”人(至少胤禛得到的資訊是這樣),這就決定了延信不可能真正得到領兵之機會,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年羹堯登場了。

年羹堯多年紮根西北,軍政兩界都很政績卓著,確實是一位難得之人才。再加之,胤禛在封親王后,年羹堯所在漢軍鑲白旗佐領劃分給了胤禛,成為主屬關係。此外,年羹堯的小妹嫁胤禛為側福晉,他們之間又多了一層郎舅關係。基於以上原因,胤禛認為年羹堯是一位可用和能用之人。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8 雍正對年羹堯說:“ 朕亦甚想你 ”

在此之前,皇位歸屬尚未明確之時,年羹堯採取左右逢源,多方靠攏之策略,以保改朝換代,自己能夠屹立不倒,所以在胤禛登基之前,年羹堯並沒有實心實意的跟著胤禛。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胤禛登基繼承皇位,而且主動送來“橄欖枝”,這種無異於“天上掉餡餅”。年羹堯自然不會錯過這送上門來的好機會,迅速擺明政治立場,成為皇帝的有力支持者。

胤禛見年羹堯已經完全為己所用,就啟用年羹堯主管西北軍政,而將延信調職為西安將軍並晉封貝勒,明升暗降解除了延信的實權。如此一來,西北軍政幾乎已經被胤禛掌控,西北準噶爾叛亂也被如期平定。

事實證明,年羹堯的啟用確實是胤禛劍走偏鋒的高招。次年,羅卜藏丹津夥同準噶爾的再次叛亂,正是年羹堯力挽狂瀾,僅用不到兩年時間就凱旋歸來。這次勝利標誌著胤禛繼位之初的外患被完全平定,這對於胤禛皇位之穩固,起到了關鍵作用。

康熙死後,雍正如何用帝王之術解決三大困局,才得以穩坐皇位

圖9 雍正帝行樂圖

上文所述,不過是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上位伊始政治手腕高明之縮影。儘管僅僅是縮影,但足以看出胤禛在處理危機問題之時,方法得當且有條不紊,進退自如且不失尊嚴,更重要的是,想要達到之結果與目的,無不達成,將一切危機化於無形,此等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能力並不是誰都做得到。

看來“玩”政治還得是胤禛,這才是真正的高手。即便是胤禛沒當上這個皇帝,相信他的下場絕不會如胤禩等人那般悽慘。

誰高誰下,看來已見分曉。

文:王金百

參考文獻:《大義覺迷錄》、《清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揭開雍正帝的神秘面紗》 楊啟樵(著)、《雍正傳》 馮爾康(著)、《雍正大傳》 關河五十州(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