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中醫自學之門:傷寒與雜病的關係

楊澤君 原創

傷寒與雜病往往互相挾雜、互相轉化,有時兩者的臨床表現也很相類似。掌握傷寒與雜病的

跨入中醫自學之門:傷寒與雜病的關係

區別與聯絡,是臨床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常識。下面以《傷寒論》和《金匱要賂》原文為依據,簡述

傷寒與雜病密切關聯的三種情況

,亦可使後學者瞭解仲景學說的思維方式。

1。傷寒類似證傷寒與雜病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產生相同的病理變化與臨床特徵,所以仲景在以六經辨傷寒中列舉與傷寒相類似的雜病,在以臟腑辨雜病中列舉與雜病相類似的傷寒,《仿傷寒》與《金匱)》中相同的原文達40餘條,這些條文所列舉的證例在傷寒和雜病中皆可見到。列舉類似證的目的在於使辨證清晰。如《傷寒論》厥陰篇338條蚍厥證列在鱖逆病機條下,而該條載人《金匱》魷蟲病條下時,只論述了厥厥證治,而將“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髒厥,非就厥也”和烏梅丸“又主久利”刪去。

跨入中醫自學之門:傷寒與雜病的關係

說明髒厥證本屬雜病,列在厥陰篇是為了與厥陰髒厥證相鑑別,。並借其方以治厥陰寒熱錯雜的久利證。此外,諸如胸膈痰實證、水飲作厥證等,都是為了辨清傷寒而類舉的雜病。類似證的列舉還體現了傷寒與雜病異病同治的原則,所以《傷寒》與《金匱》中共同使用的方劑達30餘首。例如《傷寒論。陽明病篇》和《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篇>》均載有麻子仁丸證,說明無論

傷寒邪熱傷津還是雜病胃強脾強,只要見津枯脾弱的大使秘結,皆可用麻子仁丸主治。這些例項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不勝列舉。

2。傷寒挾雜證傷寒之六淫外感往往引發五臟宿疾,而癇疾之積聚陳巫則常常留結寒熱不去,形成傷;寒與雜病內外挾雜、虛實互呈的病變。例如太陽之邪隨經人腑的寒水儲留,多責幹腎

陽虛損不能溫化,所以治太陽蓄水證必先溫通腎陽,方能化氣行水;陽明病燥熱內結,皆因為脾胃律傷,津虧脾弱不能為胃行律液是小便數、大便硬的病理基礎,所以治陽明腑實須待脾機運轉,津液還人胃中方知大便不久出,少陽病樞機不利常由肝膽失於疏洩所致,所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是透過疏肝達木來實現。病入三陰更是虛實互呈。脾虛溼盛之人,邪多直中太陰,心腎虛損之人,邪多直中少陰,肝虛氣鬱之人,邪多直中闕陰。總之,凡傷寒之邪隨經脈入臟腑,就可呈現內外挾雜、虛實互呈的複雜病變。

跨入中醫自學之門:傷寒與雜病的關係

3。 傷寒變證 傷寒變證,仲景稱為“壞病”。因為這種“壞

病”由失治或誤治引起,所以《平脈法》稱之為“災怪”。 從這個概念出發歸納太陽篇有關原文,屬於“災怪”、“壞病” 的達90多條,除10餘條屬於“災怪”傳入他經外,其餘均屬壞病變成為雜病。如邪熱壅肺證、邪熱不利證、心陽虛諸證、腎陽虛諸證、脾胃陽虛諸證、結胸證、痞證等皆屬之。仲景在論述這些變證時,還經常列舉他經病證或者類似的雜病進行比較分析,以便於學者細心體會、深入辨證。如132~155條統論結胸,其中類舉了如結胸狀的髒結證,同屬誤下而病變不同的發黃證,胸脅下滿如結胸狀的熱入血室,以及心下支結、胸脅滿癜結等邪阻少陽諸證,從而使結胸辨證的內容豐富多彩。傷寒由於“災怪”而壞變,往往變成雜病,而雜病的辨證難以用六經來概括,所以必須“觀其脈證,知犯何道,隨證治之”。

綜上所述,某些內傷雜病與外感疾病頗相類似:或者內傷和外感互相抉雜、虛實互呈,外感疾病在一定條件下往往轉化為內傷雜病,二者在臨床辨證中無法截然分開。有些內傷雜病要求用六經外感方,有些外感疾病必須遣臟腑內傷藥,有些疾病則當內外分治或增損合方才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