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醫一個神奇的配方,僅8味藥,耳聾、耳鳴一掃光!

耳聾耳鳴的原因有很多,但腎虛卻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原因。

所謂腎開竅於耳。《病因賦》上也講到:“耳鳴者,腎虛之故也。”就像肚子餓了會咕咕叫一樣。用什麼辦法來醫肚子虛呀?用饅頭。饅頭一丟下去,等下它就不咕咕響了。耳朵也一樣,肚子咕咕響是脾胃虛。耳朵響是腎在虛,腎在叫。

晚清名醫一個神奇的配方,僅8味藥,耳聾、耳鳴一掃光!

耳聾左慈丸是治療腎虛耳鳴的特效方。組成: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磁石、柴胡。直接買中成藥即可。

分析前六味藥會發現,並不是純粹由補藥組成,而是三補三瀉,“三補”就是熟地、山茱萸、山藥,“三瀉”就是澤瀉、丹皮、茯苓。熟地是非常入腎的一味藥,它對腎經的地理位置最熟悉,可以直接進入。熟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補腎陰,它有一個很好的名字叫地髓,顧名思義,大地的精髓,可見熟地吸納大地的能力相當強,它可以深深地扎進土壤裡,吸收大地的精華,又很厚重,所以封藏能力很強。從這個角度來講,它可以治療腎陰虛導致的很多虛證。

晚清名醫一個神奇的配方,僅8味藥,耳聾、耳鳴一掃光!

澤瀉生長在類似沼澤地的水裡,大家知道,沼澤是渾濁不堪的,而澤瀉卻絲毫不受影響,它的球根又白又圓,切開來又很乾淨,有點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可見,它能把水裡面的陰邪俗氣都逼開,所以澤瀉在這裡是瀉腎的。它能把腎經多餘的垃圾、水溼瀉出去。古書上說,澤瀉,人服食後,感覺到能行水上,日行百里,身輕如燕。這是形容人體水溼清走後,那種輕鬆暢快的感覺。

晚清名醫一個神奇的配方,僅8味藥,耳聾、耳鳴一掃光!

山藥和山茱萸也是補腎的,在補的過程中又各自添磚加瓦,比如,山藥補脾,山茱萸補肝,如此一來,可以說是肝脾腎三陰經並補。山藥之氣甘淡平和,沒有太明顯的偏性,和脾氣最是契合,用山藥撥動脾氣,讓它運轉起來,然後再透過茯苓把脾胃裡面多餘的水溼清掉。茯苓利溼,幾乎所有的藥書上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茯苓不溫不燥,不寒不熱,它可以自上往下把中焦脾胃的水溼透過下焦以二便排出,使水液不再停留。

山茱萸,它是一種很酸的藥,據說,張錫純在用山茱萸時,一定要親自嚐嚐它的味道,熬出來的湯藥要極酸才有奇效。中醫認為,酸入肝,可見,山茱萸是可以補肝的。

晚清名醫一個神奇的配方,僅8味藥,耳聾、耳鳴一掃光!

瀉肝用什麼呢?丹皮。牡丹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植物,而它的乾燥根皮也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名為丹皮。丹皮又涼又可以通瘀血,《醫學入門》說它能瀉伏火,破結蓄。也就是說丹皮既能幫你把肝火化掉又可以疏通肝的瘀血。為什麼一個方子裡即有補藥,又有瀉藥呢?因為古人開方講究協調性、平衡性,補怕過,老話說的好,過猶則不及。過了以後不容易吸收,反而達不到補陰的目的。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組合在一起,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黃丸,中醫裡頭補腎最給力的名方要藥。

晚清名醫一個神奇的配方,僅8味藥,耳聾、耳鳴一掃光!

宋代大醫錢乙把張仲景金匱腎氣丸中的桂枝附子拿掉,剩下的六味。六味藥,把不好的東西都代謝掉,然後把好的東西都補進去,邊補邊瀉就不容易補過頭。到了晚清,大醫家凌奐在六味地黃丸裡頭再加柴胡、磁石,效果更不錯。為什麼呢?因為柴胡引藥入耳,而磁石能納氣歸腎,藥書上記載,“磁石治腎家諸病,而通耳明目”。磁石是礦石類藥,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就是由天然磁石製成的,磁石指南北,無論你怎麼搖啊晃啊,它都不會指東西。左慈丸這個方子,最妙的就在於慈石。

晚清名醫一個神奇的配方,僅8味藥,耳聾、耳鳴一掃光!

有一男子,每次幹活勞累過度的時候,耳朵就嗡嗡作響,耳邊好像有一隻蟬,沒完沒了的叫個不停。醫生讓他去買左慈丸,果然,一盒吃完,耳鳴就止住了。左慈丸可以讓耳朵變得伶俐,它不僅可以治療腎虛耳鳴,還可以開耳聾的耳竅,但要注意,一定是腎陰虧虛或者肝腎陰虛所致,如果是其他原因,就不適合使用左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