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方生髓:從中醫理論瞭解小腦萎縮為什麼只能中醫治療!

很多人得了小腦萎縮共濟失調走了很多彎路,用了很多藥,最終效果不太理想,自己反而落下了一身的病,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的道理,而且西藥用多了,不僅副作用比較大,而且對肝臟損害也比較嚴重,西藥服用多了容易對藥物養成一個依賴性的習慣,隨著時間的增加,藥量也在不斷增加,而且西藥裡面都是一些激素類的藥物,容易導致患者脫髮嚴重,骨質疏鬆等等一系列的併發症,所以為了你的健康,請不要一直服用西藥,激素類的藥物進行治療,很多患者病情快速加重就是長時間服用西藥,養成依賴性的習慣,一旦不小心停藥,病情佔據上風,快速加重,所以出於種種考慮,不建議患者長期服用西藥進行治療。

中醫經2500年的歷史,對人體的研究已經到了極致。說白了,當我們仔細研究思考古老的中醫養生文化理念時,我們就會發現,一切的答案似乎越來越清晰,中醫養生文化告訴我們,人類現有的疾病絕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中醫對這些疾病可以治療、預防的。

御方生髓:從中醫理論瞭解小腦萎縮為什麼只能中醫治療!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從小就知道吃什麼補什麼,身體狀態不好就是體虛之類的最基本的中醫養生知識。因為這是中國人代代相傳,已經刻在中國人記憶深處,基因深處的理論知識。

現在社會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醫學的興旺發達,人們對健康的意識也逐漸的增強,可人們的思想、心理也越來越浮躁,不追求踏實,實際、穩重。特別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的特點下,人們普遍缺乏耐心,更加趨向西醫的簡單便捷。對某些疾病療效的迅速。

御方生髓:從中醫理論瞭解小腦萎縮為什麼只能中醫治療!

中醫即使治病也講究以人為本,整體大於區域性的原則,講究標本兼治。不像西醫那樣單純的為了治病而治病,為了治好某一區域性的疾病而破壞了整體的和諧平衡。

因此,西醫治病會給人以假象,感覺馬上好了。但是後患無窮,此病好了彼病又接踵而來,迴圈往復,終生離不來醫院,藥物。最後甚至還會死在病床或手術檯上。而中醫標本兼治,雖然給人感覺恢復緩慢,其實中醫一點都不慢,但是一旦病治好了,那基本就是徹底治癒了。當然,如果康復後,沒有繼續良好的護理和生活習慣,也是有復發的可能性的。

御方生髓:從中醫理論瞭解小腦萎縮為什麼只能中醫治療!

中醫指標辨證是建立在中醫診斷學理論基礎上,結合現代理化檢測指標進行辨證,是中醫診斷學的發展,中醫診斷學是建立在中醫理論基礎上的獨立學科,具有其完備的理論和方法。然後再結合現代先進的診斷方法,將其檢查結果賦予中醫病因病機、證候的意義。中西醫結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效果。

御方生髓:從中醫理論瞭解小腦萎縮為什麼只能中醫治療!

“脾稟氣於胃,而澆灌四旁,榮養氣血者也”,“脾受胃稟。乃能燻蒸腐熟五穀者也”,這是脾胃的生理功能,腐熟水谷,產生氣津液、宗氣、衛氣、營氣,而榮養五臟,佈散全身。這是說,身體的能量,營養是由脾胃把食物營養轉化,然後輸布到全身。乾燥綜合徵亦是身體津液缺失,所以治療也是以恢復臟腑機能為主,身體津液輸布運化恢復正常,外分泌腺的機能也會得到有效治療。

《陰陽應象大論》雲:“谷氣通於脾。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九竅者,五臟主之。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

同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亦指出,食物的轉化由脾所主持。六經就像河流一樣輸送營養流動不息,胃腸就像大海一樣包容承納水谷,九竅就是人體精氣所聚集的地方。因此,九竅雖然分別由五臟所主,但是五臟首先要得到胃氣的充養,方能使所主的九竅通利而功能正常。

御方生髓:從中醫理論瞭解小腦萎縮為什麼只能中醫治療!

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在中醫上屬於肝腎陰虛,脾虛溼盛,氣滯血瘀所引發的疾病,中醫認為腎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主一身陰陽,腎陰虛的情況下你會出現四肢走路不穩,無法控制自己的步態,經常性摔倒,甚至癱瘓在床,脾虛溼盛,身體會日益消瘦,脾虛嚴重就會造成四肢無力,脾主肌肉,脾虛則四肢肌肉無力,會出現肌肉僵硬,溼氣重會出現偶爾的頭暈頭蒙感覺不是特別清爽,眼睛會出現看東西模糊重影,氣滯血瘀,這樣會導致喝水嗆咳,或者有痰。治療需要補益肝腎,醒脾健胃,活血化瘀修復正氣,固本培元,增強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