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的世紀大戰:維也納攻堅戰

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的世紀大戰:維也納攻堅戰

1520年,蘇萊曼二世成為統治奧斯曼帝國的第10任蘇丹,帝國邊界從波斯至非洲,覆蓋了大部分的巴爾幹半島,此外,蘇萊曼還繼承了一支訓練有素的世界上力量最強的龐大軍隊,他擁有當時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步兵、騎兵、工兵和炮兵,耶尼切亞近衛軍是土耳其軍中的精銳之師,這些近衛兵曾經都是在戰爭中從小就被俘虜來的奴隸,從幼時的基督教信徒成長為一名穆斯林士兵。這位土耳其蘇丹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展開了以首都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擴張帝國領土的軍事行動。

另外,蘇萊曼還從父親那裡繼承了一支強大的海軍,他藉助這支海軍的力量包圍了羅35的要塞,成就了他的第一次軍事征服,在這次交鋒中,蘇萊曼為那些放下武器投降的抵抗者提供了一條生路,於是,控制了羅得地區的他於1522年統治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區,這次征服的成功證明了蘇萊曼是以與敵國簽署和平協議為自己最大的光榮的,然而接下來的戰鬥中,並不是所有的敵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向他投降,也根本不想與他簽訂什麼和平協議,於是蘇萊曼就以將這個地區夷為平地來發洩自己的怒氣,所到之處他必定要展開一場大屠殺,並使城市中的婦女兒童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奴隸。

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的世紀大戰:維也納攻堅戰

而此時奧地利全體軍民則在傑出的軍事統帥尼克拉斯?馮?沙門?雷弗斯徹德特伯爵和威廉?馮?洛根德沃夫的領導下積極備戰,迎接這場勝負難料的戰鬥,他們意識到自己賴以取得勝利的防禦工事似乎沒佔據什麼優勢,維也納的城牆只有5-6英尺厚,這還都是當初對抗中世紀侵略者時用的,如今又怎麼能抵禦得了擁有大炮的土耳其人的進攻呢?奧地利的全部衛戍士兵加起來也不過2萬人,大炮也只有72門,能夠趕來增援的也只有西班牙的700步槍手。

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的世紀大戰:維也納攻堅戰

儘管奧地利處於劣勢,但維也納卻擁有幾處關然屏障可以幫助他們抵禦敵人的進攻。多瑙河就是封鎖敵人從北方侵入的天塹,後方小小的維也納河也成為城市東部的天然保障,那麼奧地利人只需在南部和西部做好防禦準備就可以了;另外,維也納的將軍們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在土耳其人到達之前可以充分備戰的幾個星期的時間。他們將南部和西部城牆外的建築和住宅全部推平,空出了寬闊的空地以便於大炮和步槍射擊,奧地利人還開掘隧道塹壕,在各交通要道設定障礙,為維也納城裡輸送了大量供圍城之需的軍需物資,並撤離了全部的婦女兒童,以降低食物和軍需品的消耗,同時也可以避免這些弱勢群體成為一旦進入維也納的土耳其人的奴隸。

此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客觀優勢也幫助了維也納人,那就是1529年的夏天,那年夏天是歷史上罕見的多雨季節,沒完沒了的大雨延遲了奧斯曼軍隊的行程,並且給這支龐大的行進隊伍造成了諸多不便。土耳其人直到9月才到達維也納,冬季又在逼近,而奧地利人卻早已準備好了一切過冬的必需品。

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的世紀大戰:維也納攻堅戰

土耳其兵臨維也納城之後,蘇萊曼要求奧地利人投降,卻遭到了奧地利人的嚴詞拒絕,於是,他下令300門大炮同時開火,炮轟維也納城牆,並命令衝上去的工兵在城牆下面挖溝,準備利用埋進炸藥的方式炸燬奧地利的防禦工事,然而奧地利人卻在此時從背後繞出襲擊這些工兵和炮兵,並且反方向開鑿塹壕。戰役就這樣持續了3個星期,奧地利與奧斯曼展開了拉鋸戰,侵略者的大炮和工兵終於在維也納城牆炸開了一個小缺口,可維也納士兵卻迅速修補了這個裂口,誓死抵抗任何進入城內的敵軍。

10月12日,刺骨的寒風橫掃維也納,蘇萊曼親自指揮土耳其近衛軍向維也納城牆發起進攻,埋在城牆南大門附近的兩堆炸藥發揮了鹹力,成功地炸開了一道缺口,土耳其近衛軍立即蜂擁而上。不過土耳其人的優勢卻只是暫時的,堅定勇敢的維也納士兵迅速修補了這個缺口,殺死了將近1200名土耳其近衛士兵。10月14日,蘇萊曼釋出最後一道進攻命令,而維也納人卻再次堅守住了自己的城市。

這是蘇萊曼遭遇的第一次慘敗,他那所向無敵、戰無不勝的土耳其近衛軍橫七豎八地倒在了維也納城牆外,走投無路的土耳其人只有焚燒了龐大的兵營,向君士坦丁堡方向撤退。然而這些土耳其人卻在返程之前殘忍地屠殺了數千名之前在途中捕獲的維也納俘虜,不過在他們回到君士坦丁堡的漫長旅途中,更多數量的土耳其士兵卻慘死在了維也納人展開的奇襲戰和側翼進攻戰裡。

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的世紀大戰:維也納攻堅戰

維也納的慘敗並沒有傷到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的元氣,然而這場戰役卻阻止了穆斯林進入歐洲的程序,儘管蘇萊曼和他的軍隊在維也納戰役後還打了許多場勝仗,但那些勝利都是在東部對抗波斯人時所取得的,而在西部的歐洲地區,蘇萊曼卻再沒撈到什麼便宜。維也納戰役之後的奧斯曼帝國繼續繁榮了幾個世紀,但維也納城牆邊的戰爭已經成為奧斯曼帝國巔峰和低谷之間的分水嶺了。

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的世紀大戰:維也納攻堅戰

參考資料:《歐洲戰爭史》、《奧斯曼帝國衰亡史》、《最早的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