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差點成為明朝國都,朱元璋當時是怎麼想的?

西安在古時候名叫長安,它曾經是一個世界級的大都市,從西周時期開始,一直到隋唐的兩千多年中,長安一直佔據了主導地位,是名副其實的國都龍脈所在。但是在唐朝以後,長安就逐漸衰落,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期,才有了重新定都長安的想法。朱元璋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重新選擇長安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西安差點成為明朝國都,朱元璋當時是怎麼想的?

在地理位置上,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原本就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裡沃野千里,也有天險潼關可以把守,秦朝和漢朝都將國都選擇長安附近。無論是絲綢之路的開通,還是擊敗匈奴的歷史性成就,長安都是第一見證。到了隋唐時期,一座規模更大的長安城出現了。據悉唐代的長安城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城市,唐長安城的城牆周長達到了36。26公里,面積是現在西安城牆內面積的9。7倍。當時,來自世界各國的商旅和使者都在長安城裡友好交流,唐長安城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著名象徵,至今在世界各地我們都還能找到唐人街。

西安差點成為明朝國都,朱元璋當時是怎麼想的?

然而唐朝末年,長安城也被戰火摧毀,後來的宋朝將都城設在了河南的開封,這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經濟中心的東移和南移,京杭大運河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被開發過度,水土流失嚴重,主要的水運通道黃河也淤塞嚴重。

從那時候開始,長安就幾乎失去了成為國都的可能性。

西安差點成為明朝國都,朱元璋當時是怎麼想的?

但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卻對長安有格外的偏好。或許在他看來,長安處於帝國的中心,當時明朝面臨最大的威脅是北方的蒙古,而定都長安可以更好地經略北方,像當年的漢朝掃滅匈奴一樣。朱元璋曾多次派遣太子朱標到長安考察,並修建了新的都城。現在我們看到的明代西安城牆就是在那個時候修建的。但隨著太子朱標的去世,這一遷都想法也隨之破滅。

如果明朝的都城真的在長安的話,不知道明朝歷史會不會發生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