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天地區這個鍋爐房將變成社群書吧、舞蹈室記者探訪

新京報訊(記者 徐美慧)閒置空間如何改造再利用?將鍋爐房閒置空間變身“社群活動室”、將閒置垃圾樓改造成社群一站式服務大廳……位於迴天地區的龍澤園街道為這個問題給出了不太一樣的答案。

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近日,迴天地區首個鍋爐房閒置空間改造工作正式啟動。按照計劃,今年年底,這個鍋爐房閒置空間將“搖身一變”,成為社群居民的書吧、舞蹈室……

為什麼要這麼改造?目前改造進展如何?今天,新京報記者來到位於昌平區這個龍華園小區一探究竟。

鍋爐房閒置空間變身“社群活動室”

走進這個廢棄的鍋爐房,記者看到,多個工人正在鍋爐房中進行施工改造工作。

迴天地區這個鍋爐房將變成社群書吧、舞蹈室記者探訪

施工人員正在鍋爐房中進行改造工作。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攝

龍澤園街道工委委員、武裝部長邊磊表示,為了更好地解決社群活動場所少的問題,讓閒置資源更好服務於社群居民,龍澤園街道擬將該鍋爐房的泵房、軟化水間及二層部分改造為龍華園社群活動用房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整體的改造面積大概413平方米,改造工作也是在近期啟動的。”邊磊稱,這個改造系迴天地區首個鍋爐房閒置空間改造的專案。

迴天地區這個鍋爐房將變成社群書吧、舞蹈室記者探訪

鍋爐房閒置空間內部,該空間改造專案已於日前正式啟動。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攝

然而,想把這個鍋爐房直接再利用並不容易,鍋爐房產權並不在街道,還涉及一些複雜的問題。

北京天嶽恆房屋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西羅園分公司經理劉凱介紹,自2011年煤改氣之後,西側樓不再使用,產權方將此樓出租後,承租人將此處私自改建為三層公寓房對外出租,共有房間31間。

既然涉及違規,那肯定需要拆除。

後來,街道等多部門與鍋爐房產權單位進行了多次溝通協調,探討鍋爐房閒置空間改造利用工作。

去年2月,首開集團與承租方解約,隨後完成了租戶的清退工作。隨後,還將鍋爐房西側樓移交給龍澤園街道,由街道依法依規對違建部分進行拆除,恢復原有的兩層結構。

此外,針對土地使用性質臨時調整問題,規自部門同意以此作為試點,探索在不改變房屋性質和麵積的前提下,臨時改變使用用途。首開集團亦同意將鍋爐房無償移交街道使用,鍋爐房原儲煤場改造為社群內部收費停車場,收益歸首開集團所有。

迴天地區這個鍋爐房將變成社群書吧、舞蹈室記者探訪

鍋爐房外立面。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攝

邊磊介紹,目前,鍋爐房閒置空間改造專案已正式啟動,預計將於今年10月完工,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他介紹,未來,這個“社群活動室”將在一層建設一個展示廳及展廊,二層將建設書吧、親子閱讀區、舞蹈室、乒乓球室等,“改造完成後,可以為近2000戶居民提供新的社群共享空間。”

迴天地區這個鍋爐房將變成社群書吧、舞蹈室記者探訪

改造後,鍋爐房閒置空間二層將建設書吧、親子閱讀區、舞蹈室、乒乓球室等,圖中為乒乓球室的效果圖。龍澤園街道供圖

迴天地區8處閒置空間或將進行改造

實際上,鍋爐房閒置空間啟動改造並不是該街道唯一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專案,龍華園社群閒置垃圾樓改造成社群一站式服務大廳也是其中之一。

邊磊介紹,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社群一處垃圾樓建成後一直未投入使用,基本處於閒置狀態,而該社群兩委辦公地點、居民活動空間等一直位於3號樓地下室處,環境“較為惡劣”。

為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街道最終決定將閒置垃圾樓改造為社群一站式辦公大廳。改造專案已於去年10月開工、今年5月底完工,近期配齊室內相關傢俱後,即可投入使用。

迴天地區這個鍋爐房將變成社群書吧、舞蹈室記者探訪

龍華園社群閒置垃圾樓被改造成社群一站式服務大廳,目前已經完工,即將投入使用。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攝

“迴天地區基本上都是早期建成的住宅,很多小區配套設施相對緊缺,所以我們只能在城市更新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北京市規自委昌平分局規劃綜合審批科副科長張燕說。

張燕表示,龍澤園街道以上兩項閒置空間的改造則成為試點,以探尋這種改變路徑是否可行。

今年4月,《關於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工作的意見》出臺,檔案對於閒置資源再利用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即服務於小區的鍋爐房可根據居民意願用作便民服務設施。

“檔案的出臺為我們這種改造的路徑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張燕說。

北京市發改委疏整促專班綜合處姜霽峰表示,龍澤園街道以上兩個試點工作,未來可能將輻射到昌平區其他閒置空間上。

其中,在迴天地區,8處閒置空間未來可能將進行改造,包括龍澤苑社群供暖鍋爐房、王府花園鍋爐房等,涉及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

“未來這些鍋爐房的閒置空間都可能改造成為社群的活動、辦公用房等。”姜霽峰表示,“新一輪的疏整促專項行動十方面任務中,治理類街鄉鎮整治提升和市屬國有企業治理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北京市發改委也將持續進行治理類街鄉鎮中國企閒置低效資源利用等專題調研。”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編輯 張磊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