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不良症的症狀有哪些

肌營養不良症屬於遺傳性肌肉變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近端肌肉對稱性肌肉無力和肌肉萎縮,一般無感覺障礙,大多數患者發病後病情緩慢進行性加重。臨床上分為假肥大型、面肩肱型和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等等,不同型別患者的發病年齡和具體表現不同。假肥大型一般多發生於3-5歲,隱襲起病,患者可以突然出現走路慢,腳尖著地,容易跌倒的情況,隨著病情的加重可能會出現跟腱攣縮,雙足下垂,平地步行時出現困難。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的患者,一般多發生於青少年,也可見於中年,患者主要表現為眼瞼閉合無力,吹口哨時鼓腮困難,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肩胛帶和上臂肌肉萎縮明顯。

肌營養不良症的症狀有哪些

各型肌營養不良症均可見到肌原性受損的肌電圖表現。包括運動單位平均時限縮短,運動單位電位平均幅度下降,多相電位增加,重收縮時出現干擾相,運動單位範圍縮小,運動單位電位最大幅度下降等,此外還可見到纖顫電位,正相電位等等。據統計,100例假性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四頭肌的肌電圖,肌強直電活動出現率為10%,纖顫或正相電位出現率為70%,運動單位電位時限縮短,多相電位增加95%,重收縮時出現干擾相及病理干擾相佔96%。

1、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

我國最常見的X連鎖隱性遺傳的肌病,發病率約30/10萬為男嬰,1/3的患兒是DMD基因新突變所致。女性為致病基因攜帶者,所生男孩50%發病,無明顯地理或種族差異。肌無力近端肢體為主,走路慢、腳尖著地、易跌跤、上樓及蹲位站立困難、呈典型的鴨步,90%的患兒有肌肉沒有萎縮反而出現假性肥大,觸之堅韌,為首發症狀之一。輕度智力障礙、平地步行困難、脊柱側彎、心肺功能衰竭,多數患者在20~30歲因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

2、Becker型肌營養不良症

發病率為DMD患者的1/10,臨床表現與DMD類似,呈X連鎖隱性遺傳。與DMD相似,但病情較輕,主要表現為四肢近端為主無力、腳尖著地、易跌跤、肌肉假肥大不明顯、站立困難。12歲以後尚能行走,心臟很少受累(一旦受累則較嚴重),智力正常。存活期長,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3、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症

常見於成人,男女均可發病,常在20多歲時發病。此型別影響面部肌肉、中樞神經系統、眼睛、甲狀腺、心臟、胃腸道、腎上腺。常見面部和頸部的症狀,如面容瘦長、抬頸困難。男性可出現陽痿、睪丸萎縮;女性可出現月經不調、不孕。

4、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

多在青少年期起病。面部,肩部和上肢部肌肉萎縮、咀嚼或吞嚥困難、肌病面容(由於口輪匝肌假性肥大、使嘴唇增厚而微翹引起的特殊面容)。少部分患者可出現聽力障礙、呼吸異常。

5、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症

呈常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散發病例也較多。與顯性遺傳相比,隱性遺傳的患者較常見、症狀較重、起病較早,多在10~20歲起病。通常是肩部,髖部肌肉最先出現症狀、上下樓梯,提重物,從椅子上站起來困難、易跌倒。會影響到下肢和頸部。

6、眼咽型肌營養不良症

一般在40歲左右起病。首發症狀為對稱性上瞼下垂和眼球運動障礙。輕度面肌、眼肌無力和萎縮、視力障礙、吞嚥困難、發音不清、心臟異常、近端肢體無力。

7、Emery-Dreifuss型肌營養不良症

5~15歲緩慢起病。四肢無力、呼吸困難。脊柱畸形、頸部,踝部,膝蓋和肘部肌肉縮短。

8、遠端型肌營養不良症

較少見,通常在10歲左右起病。肌無力和萎縮始於四肢遠端、腕踝關節周圍和手足的小肌肉,如大、小魚際肌萎縮。影響呼吸系統和心臟肌肉。

9、嬰兒型肌營養不良症

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即發病。在出生時或嬰兒期起病,表現為全身嚴重肌無力、肌張力低和骨關節攣縮。面肌可輕度受累,咽喉肌力弱,哭聲小,吸吮力弱。眼外肌麻痺、呼吸困難、視力障礙、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等。

很多人說這個病很難治,難治不代表不能治,肌營養不良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其中中醫治療效果穩定、而且無任何副作用,恢復後不易復發。我們中醫痿證之《復元奇方飲》治療組在總結傳統治療基礎上潛心研究遵循祖國醫學辯證論治的原則理念,獨創中醫痿證之《復元奇方飲》治療肌營養不良症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秘製中醫處方為患者是實施個性化的診療調臟腑,行經絡、益肝腎,健脾胃,狀先天之本培後天之源,使臟腑弦和陰陽平衡,從而活化免疫系統,提高神經的傳導敏感度啟用受損的肌細胞,生肌祛痿,強筋壯骨,到達內外兼顧標本兼治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