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巢湖市因巢湖而得名,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約4000多年,巢湖的地理位置獨特,中華大地的版圖上,大江大湖在這裡交匯,江南江北文化在這裡集聚。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把巢湖造就成了江北的“魚米之鄉”,長江巢湖之水哺育出一代代的沿岸居民,也為今天的巢湖留下了珍貴的自然和歷史遺產。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巢湖與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一起被列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其主要水產有銀魚、秀麗白蝦、湖蟹,三者被譽為“巢湖三鮮”。另外在魚類資源中,湖鱭主宰著巢湖漁業的產量。紅鮊、“四大家魚”、鯉、鯽等魚類都是巢湖優質鮮群種。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巢湖的漁業年產量就達到了3500~4000噸,主產魚種出了四大家魚外,還有湖鱭、翹嘴紅鮊、銀魚等等。這些魚類是巢湖漁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環湖18個鄉鎮、數千名漁業從業人員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銀魚

銀魚是巢湖最為出名的特產,是極富鈣質、高蛋白、低脂肪的魚類,通體幾乎透明,沒有魚刺,適宜小孩子食用。1996年,巢湖銀魚產量169噸,到了2013年,巢湖銀魚區域生長面積750平方公里,年產量600噸左右。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湖鱭

湖鱭是刀魚的一種,巢湖的刀魚雖然沒有長江刀鱭出名,但也是巢湖的支柱魚。它以小魚、小蝦、魚卵、水生昆蟲、浮游動物、藻類、水草等為食物,在巢湖中存量巨大。現代營養學分析,湖鱭肌肉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顯著高於其它常規經濟魚類,是優秀的經濟魚類。當地人稱這種魚為毛魚,由於其出水就死的特性,一般都是曬成毛魚乾後再出售。醃製曬乾後配合青紅椒爆炒,鹹鮮開胃,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而地方管理部門,對於巢湖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早就未雨綢繆。早在1984年,巢湖就在長江流域的眾多湖泊中率先實施了季節性封湖禁捕期制度,至今已經堅持了30多年。三十多年來,巢湖的季節性封湖禁捕和近年來的增殖放流,讓巢湖的漁業資源得以恢復,並沒有像其他湖泊一樣面臨枯竭。但是光有增殖放流還是不夠,魚的問題解決了,水的問題又來了。

巢湖本是合肥市和巢湖市的重要水源地,但是近些年卻被汙染得特別嚴重,尤其是合肥市飲用水源地的塘西水域尤為嚴重。

巢湖受到汙染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大量工業廢水排入巢湖。據不完全統計,巢湖全市擁有大中型企業五十餘家,還有多家上市化工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大量的工業汙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入巢湖。如今各單位雖已整治排汙,但是早些年留下的汙染問題短期內根本無法消除。

2、城市生活汙水的排放。大部分城市裡的生活汙水都是直接排放入巢湖的,沿湖居民每年向巢湖排汙約有1億噸。合肥市區有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穿過,這兩條河流最終都會匯入巢湖,而這兩條河的汙染問題顯而易見,水裡常年漂浮有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時不時還漂浮有寵物腐爛的屍體。

3、沿湖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久而久之,流入巢湖形成汙染。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巢湖水質受氮、磷營養鹽與耗氧有機物的汙染,全湖綜合水質劣於地面V類水標準,主要是總氮、總磷超標,全湖都呈現富營養化的狀態。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在2016—2018年,巢湖特產“三鮮”、大魚等主要魚類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毛魚從2016年的15735噸下降到7627噸,銀魚從678噸下降到567噸,蝦從4094噸下降到3443噸,大魚則從4637噸下滑到2962噸,過度捕撈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水體汙染的問題同樣嚴重。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2007年的夏季,巢湖爆發了嚴重的水華事件,水面漂浮著油漆式的綠布,並散發著濃厚的腥臭味,甚至不時出現泛著白肚的死魚。也正是在那一年,我國將太湖、巢湖、滇池列進了“三湖治理”的國家治汙工程專案,巢湖的“營養病”成了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由於水質的富營養化,水中魚類無法消化,讓藍藻類得以爆發式增長,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惡臭味的浮沫,也就是漁民們說的水華。巢湖中常見的藍藻還有顫藻、魚腥藻、銅綠微囊藻等,藍藻大量繁殖惡化了水中的通風、光照、缺氧,導致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阻礙水藻的光合作用。並且在巢湖中的這些藻類都具有藍藻毒素,動物食用了含有藍藻毒素的藻類就有可能中毒,嚴重的在幾個小時內就會死亡,湖中的魚蝦也因此大量死亡。每當夏季藍藻爆發,藍藻的腥臭味和死魚死蝦的腐臭味混合發酵,讓整個巢湖沿岸臭不可擋。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浙江的千島湖也曾多次爆發水華,後來當地採取了生物防治的方式進行治理,鰱魚和鱅魚以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餌料, 每生長一公斤,就可消耗近40公斤藍綠藻,大量的鰱鱅投放養殖有效提高水體淨化能力,讓千島湖水質大有改善。但是千島湖面積小,水又深自我淨化能力突出,而巢湖面積大,水較淺,依靠增加鰱鱅的數量來治理藍藻水華,效果極為有限。

近年來,合肥建立巢湖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面建立“湖長制”,花費了200多億連續實施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在“十三五”期間,巢湖水質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出湖入江水質持續保持優良。2020年巢湖水質由2015年劣Ⅴ類好轉為Ⅳ類;流域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有“國寶”之稱的東方白鸛重現巢湖半島溼地。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

雖然水質大有好轉,但是多年的“營養病”,治理起來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汙染的源頭要治理,溼地的保護要重視,增殖放流要持續,十年禁漁萬萬不能打折扣。

而當2022年引江濟淮工程建成時,長江和巢湖將再次聯通,江湖水交換將大大提高巢湖水質淨化能力,巢湖綜合治理有望迎來拐點。

後記

巢湖全面禁漁之後,我偶爾還會去一些支流小河邊野釣,2020年夏天,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各個河道水位瘋長,巢湖的魚統統跑到了小河裡,我和同伴收穫頗豐,也明顯感覺到了巢湖魚類數量的增長。巢湖的藍藻依然在這個夏天爆發了,整個濱湖新區都瀰漫著惡臭。有意思的是,由於合肥省府的搬遷以及各種建設規劃,臨近巢湖邊的濱湖新區成了合肥房價增長最快的地方,半個月都瀰漫著惡臭的濱湖一房難求,價格飆升。有人笑稱,在合肥有套能聞到巢湖惡臭的房產,也是合肥人的身份象徵。

禁漁還在持續,漁民紛紛上岸,各種治汙工作也持續開展,相信10年後,巢湖重新輝煌,那時候我們再一起見證。

4000年的魚米之鄉,如今患上“營養病”?巢湖水華整治成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