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悲情君王高殷如何評價?

高殷是北朝血色里長出來的一朵奇葩,雖有志於改革朝政,改善民生,怎奈理想敵不過血淋淋的政治殘殺。結果,高殷在度過了短暫的十個月帝王生涯後,留下了一個“明君”的稱號,卻被親叔叔趕下寶座,一年後又被原來的親信暗殺,時年才16歲。

北齊悲情君王高殷如何評價?

從為人角度,高殷無疑充滿人性的光輝;作為帝王,他能剋制自己的慾望,關心民間疾苦;作為政治家,他又不識人,不懂權謀,是一個典型的政治低能兒。

高氏家族最具人性光輝的仁君

高氏家族是那個殘暴年代裡,最“出類拔萃”的一個。高家人的才能足以閃耀那個年代,同時高家人的歹毒與窮兇極惡,也達到了變態的程度。或許是殘酷的時代特徵吧,高家人的嗜血,不光體現在對待政敵,甚至連同胞手足,也常常使出令人髮指的虐殺!

北齊悲情君王高殷如何評價?

高殷確實那個家族裡的“奇葩”(其母就是著名的李祖娥)。高殷喜好漢家文化,缺少鮮卑人的狼性,因此差點被父親高洋廢掉太子之位。《北齊書》:“文宣每言太子得漢家性質,不似我,欲廢之,立太原王。”

漢文化讓高殷充滿了仁君氣質,備受美譽:“太子雖富於春秋,而溫裕開朗,有人君之度,貫綜經業,省覽時政,甚有美名。”

高洋曾經幹了一件,讓今天的父母看起來汗毛倒立的事。《北齊書》記載:

“文宣登金鳳台,召太子使手刃囚。太子惻然有難色,再三不斷其首。文宣怒,親以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氣悸語吃,精神時復昏擾。”

北齊悲情君王高殷如何評價?

逼著文質彬彬的兒子拿刀砍人頭,兒子戰戰兢兢“操作”不得法,高洋竟然把高殷打得精神恍惚!高家人的變態可見一斑。

致力於民生,充滿人文關懷的明君

高殷即位的時候只有14歲。他一上臺,就大行仁政,做了幾件事:

一、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風俗,問人疾苦;

二、減免徭役和稅負(詔寬徭賦);

三、停建樓堂館所(土木營造金銅鐵諸雜作工,一切停罷);

四、改革軍事,裁汰老弱(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驅使者,並皆放免)

北齊悲情君王高殷如何評價?

高殷在位僅僅十個月,期間他一直致力於改善民生,輕徭薄賦,發展經濟。同時又能做到剋制個人慾望,著力於國力恢復。這在那個視人命為草芥,殘民如家常便飯的年代,高殷無疑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因而,高殷雖然在位很短,但被一致認為是個明君。

不懂權謀,空懷壯志的政治低能兒

高殷的悲劇就在於他不識人,不識勢,更沒有政治權謀,試圖透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實現皇權獨攬。結果,掌握實權的叔叔高演、高湛兄弟,輕而易舉地就廢了他。

高洋給高殷留下了四大輔臣:楊愔、高歸彥、燕子獻和鄭頤。

楊愔是高歡的女婿,高殷的姑父。楊愔一族飽受爾朱榮迫害,舉族幾乎被誅殺殆盡,他幾經磨難,不屈服於爾朱家族的勢力,直到高洋建立北齊,楊愔的苦難才算結束。

楊愔也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偏偏在輔佐高殷時,犯了兩個錯,一是竭力主張從高演、高湛手中奪權,捍衛皇權的獨立與安全;二是與陣營內的戰友高歸彥產生齟齬,導致高歸彥反水。

高演、高湛及背後的太后婁昭君,事實上掌握了北齊的實權,對皇權產生了威脅。這是高洋,乃至高歡時期留下的後遺症,絕非一朝一日可改善。高殷企圖在楊愔的支援下,以外放的方式,從二人手中奪兵權。

這種操之過急的方式,讓高家兄弟走到了高殷的對立面。楊愔與高歸彥的內部摩擦,讓高歸彥背棄了高殷,暗中投靠高演高湛兄弟。正是高歸彥掌握的禁軍,讓高殷輕而易舉地成了高家兄弟的“俘虜”。

北齊悲情君王高殷如何評價?

高殷除了脫冠投降,別無選擇。就這樣,僅僅十個月,高殷做回了王爺,第二年又被高歸彥,奉高演密令暗殺。

可見,高殷連基本的政治形勢都看不清,更談不上權謀,難怪高歸彥會借風使舵,早早改換門庭。

魏晉南北朝就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像高殷這樣的帝王不在少數,悲情的又何止高殷一人,時代如此耳,他本不該坐上充滿危機的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