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坑子,子坑孫,清朝歷代財政危機的總爆發——“道光蕭條”

道光蕭條絕對算得上是一場經濟危機。什麼是道光蕭條呢?

中國在19世紀上葉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最先發現這一現象的是龔自珍,沒錯,就是那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龔自珍。他在嘉慶末年(約1820年)就已明白指出:

“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賤,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問年歲!”

因為此衰退始於道光時期,因此吳承明稱之為“道光蕭條”。

爺坑子,子坑孫,清朝歷代財政危機的總爆發——“道光蕭條”

道光帝旻寧於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嘉慶十八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駕崩,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道光。鑄行“道光通寶”,錢制沿前朝。

但道光年間,因鴉片的非法輸入日漸嚴重,白銀外流加大,日復一日,銀價上漲,而銅錢制度是清朝幣制的核心內容。

清政府以銀權錢,明確規定了“每錢一千,值銀一兩”,且“永為定例”。由於白銀外流導致的銀價上漲,1000銅錢兌白銀一兩的情況難以維持。

銀貴錢賤,各省鑄錢局開始不斷減重,整個國家如同陷入通貨膨脹一般,銅錢的價值不斷縮減,百姓的生活日益艱苦。

爺坑子,子坑孫,清朝歷代財政危機的總爆發——“道光蕭條”

這樣一場巨大的災難是怎麼樣造成的呢?

要知道康熙死後清朝國庫只有七百多萬兩白銀,虧空十分的嚴重,康熙的盛世其實是一個衰敗的盛世。

雖說雍正年間將國庫重新填滿,但乾隆皇帝二十年間敗光了六千萬兩,可憐嘉慶辛苦一生也才留下兩千七百萬兩。

所謂康乾盛世只不過是揮霍國庫中的銀兩造成的假象,而可悲的道光皇帝,克承父志,崇儉去奢,頗知物力艱難,生平最不捨得用錢,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傳說他套褲穿破,在膝蓋上補了兩塊,而不肯縫製新的。一度創造了三千三百萬兩的佳績,頗有恢復元氣的指望。

爺坑子,子坑孫,清朝歷代財政危機的總爆發——“道光蕭條”

但是怎奈道光雖有光復之心,上天不愛成人之美啊,有道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古中國各個王朝覆滅時期,往往都處於氣候變遷期。

古中國以農業為主,而農業對氣候變遷非常敏感。因為氣候變冷,降雨量降低,會導致農業產量下降,農民起義頻繁,而道光年間便不幸的遭遇了氣候變遷,1815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發,導致全球變冷,於是清朝的糧食價格迎來一個小高峰,坦博拉火山爆發造成,對農業的影響近乎60年,而恰恰就是這期間這被稱為“道光蕭條”。

加之洋人甚至不惜用鴉片來加快我國白銀外流的程序,當時的中國,物價飛漲,連小一點的地主都吃不飽飯,銅錢與銀兩的兌換比例越來越離譜,而國家納稅卻以銀兩結算,這意味著農戶相當於要繳納遠高於本應上交的稅款,商戶也大多難以支撐,市面上銅錢劇增,而其中夾雜著大量的私鑄銅錢。

銅錢的通貨膨脹就此愈演愈烈,而經濟危機也隨機席捲而來。

總結而言,造就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其一氣候變遷致使於當時中國的農業社會遭受重創;其二外國通商碼頭致使大量白銀外流,使得廣大人民手中的銅錢貶值嚴重。最後,氣候變遷無法避免,但是白銀外流很多原因就得歸咎於當時的統治階級了,或是有心無力,或是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