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人家少爺一趟出門花費上千兩白銀?真相到底是什麼?

現在的一些電視劇中總是會出現一些鏡頭,比如主角在吃路邊攤的時候隨便點了點東西,結賬時都會丟下好幾兩銀子。

還有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去玩了一圈,結果一次性的花掉了一千多兩銀子。

大戶人家少爺一趟出門花費上千兩白銀?真相到底是什麼?

千兩銀子

這些場景在電視劇中不斷出現,使得我們大家對古代銀子的價值產生了錯誤的認知,似乎一兩銀子也值不了多少錢。

大戶人家少爺一趟出門花費上千兩白銀?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兩銀子

但是如若真的有歷史功底的導演、編劇,絕對不會出現以上這些荒唐透頂的故事情節。

根據史書記載。在明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期間,國庫的總收入才有兩百多萬兩。如果平常百姓吃一頓普通的飯,就要花掉幾兩銀子,那麼皇家國庫的收入未免也太低了些。

那麼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如今的多少人民幣呢?

想要搞清楚一兩銀子的真正價值,我們就要分成不同的朝代來討論了,因為歷朝歷代的銀子的價值都是不一樣的。既然是這樣,我們就需要尋找一個參照物去將銀子的價格進行轉換,然後再來對比一下了。我們接下來將大米作為參照商品,從而得出幾個具有代表性時代的銀子價格。

在唐宋以前銀子並不是民間流通的貨幣,所以我們去計算在唐宋之前的銀子的價值沒有什麼意義。

大戶人家少爺一趟出門花費上千兩白銀?真相到底是什麼?

東吳時期大錢

根據史書記載,是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銀子才開始逐漸演變成流通貨幣。

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買到兩百斗大米,由於十鬥米為一擔,一旦等於現在的五十九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現在的一千一百八十公斤大米。如今社會平均米價基本維持在一點七五元一斤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得知,唐朝初年一兩銀子相當於四千一百三十元人民幣。

說完唐朝,我們再說說宋朝。根據宋朝時期史書的記載,太平時期米價是一石300—600錢。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四到八石大米,以宋石六十六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以前讀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的時候,還記得黃蓉當時請郭靖吃飯,結賬花掉了接近二十兩銀子,與真實的宋朝銀子的購買力相比,一頓飯花二十兩銀子的情況想必是不會在宋朝發生的。因為按照924元來計算,一頓飯二十兩銀子就是18000元人民幣左右,縱使郭靖是武林高手,也吃不下那麼多呀。

到了明朝時期,一兩銀子的價值就開始逐步下跌了。根據明朝明神宗朱翊鈞時期的資料顯示,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兩袋大米,一旦大米的重量約為九十五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百九十公斤大米。中國的米價平均價格仍然取一點七五元,也就是說明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六百六十五元。

大戶人家少爺一趟出門花費上千兩白銀?真相到底是什麼?

清代銀票

清朝年間的銀子價值跟明朝時期相比就更低了。隨著清朝與西方國家的交往越發密切,來自海外的白銀湧入中國,導致晚清時期的白銀價值大幅度貶值,一兩白銀的價值只是明朝時期一兩白銀價值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我們可以推算,在清朝末年時期一兩銀子的價值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兩百多元人民幣。

總體而言,在我國曆史上,雖然每個朝代的白銀價值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實際結合時代背景去判斷。但是也絕不可能出現大戶人家的少爺去玩了一圈,一次性的花掉一千多兩銀子的情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