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

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

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張雙南

大家好,我是張雙南。讓我們回到李約瑟難題和中國傳統文化。

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的一個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一、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

1。愛因斯坦:缺乏邏輯體系與實驗科學

愛因斯坦曾對李約瑟難題做過回答:

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

一個是希臘哲學家發現的,主要是歐幾里得幾何當中的形式邏輯體系,它和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第二個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發展的實驗科學,以伽利略為代表。

以這兩個為基礎,才有了西方科學的發展。

中國古代既沒有邏輯體系,也沒有實驗科學,只有個別人做過實驗,還不是成系統做的,因此中國人沒有產生科學毫不奇怪。

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

2。楊振寧:《易經》是罪魁禍首

楊振寧先生也回答過這個問題,但他不是正面回答的,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的。

前面,我講到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是不是科學。中國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是科學,但是楊振寧非常反對這一觀點。

天人合一: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一種學說。指天與人的關係緊密相聯,不可分割。強調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的相通和統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陰陽指的是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絡的力量,五行指的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執行和變化。

楊振寧先生認為,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原因就是《易經》。

如果要為中國沒有產生科學找一個元兇,這個元兇就是《易經》。當然,其他的因素也都有,但《易經》是最重要的原因。

《易經》為什麼會跟中國沒有產生科學有聯絡呢?

楊振寧先生解釋:

第一,《易經》裡面有很多的歸納,但是沒有任何的邏輯推理,尤其是沒有演繹。

第二,《易經》裡面的天人合一觀念。

亞里士多德提出人和自然必須分開,人和自然是獨立的,人觀察自然,得出了自然規律。這才把哲學跟科學分離。

但是,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自然和人是有密切關係的。

人的行為影響自然,自然影響人。在這種觀念下,人不可能得到獨立的自然規律。

因此,在中國文化裡面,從來沒有得到過一條獨立的自然規律,一條都沒有。

楊振寧認為這個非常關鍵,《易經》使得中國文化裡面失去了探討自然規律的根本動機。

而希臘在公元前六、七百年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但中國一直到近代科學到中國之前,就沒有思考過自然規律。

其實,類似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學說和觀點在古希臘文明的初期也是存在的。

比如最早的時候,四元素說也強調了四種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甚至於把愛和恨起的作用也放在裡面,但是很早就被徹底拋棄了。

四元素說是古希臘關於世界的物質組成的學說,四種元素分別是土、氣、水、火。

我們講科學史的時候也會提到四元素說,但並不是講四元素說如何成功,而是講四元素說在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被拋棄,最後形成了今天的科學,這是很主要的區別。

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

但是,並不是說陰陽五行學說和四元素說有類似的地方,陰陽五行就可以在科學史上和四元素說有同樣的地位,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我們講四元素說是指他們怎麼拋棄了四元素說而進入了科學,而我們今天講陰陽五行,是想說陰陽五行仍然是正確的。

我們完全走上了跟科學相反的道路。

二、詭辯,自圓其說代替刨根問底

我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看看中國文化裡面是什麼樣子的。

1。以詭辯代替刨根問底

第一個故事,兩小兒辯日。

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兩個小孩爭論是早晨太陽離我們近還是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早晨的時候看起來很大,但是涼快。中午的時候看起來很小,但是很熱。

所以兩個小孩都有道理,他們去問孔子:“你不是學問很大嗎?你說到底早晨近還是還是中午近呢?”

孔子說:“那我也不知道”。

這故事到此就結束了,沒有後面的結果。

我們的語文課本里也有這個故事,老師給出的標準解釋是,說明這兩個小孩善於思辨,運用辯證法的思維等等。

其實老師對這個故事的解讀是完全錯誤的。

到底早晨近還是中午近?為什麼早晨涼,中午熱?這裡面背後是一系列嚴肅的科學問題。

但是中國2000多年來,都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刨根問底的研究,在主要場合都作為辯證法的論據來說,而沒有追尋背後的道理。

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

當然,不是說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人想過這個,肯定有。但是主流文化沒有想這個問題。

這說明,當我們津津樂道地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是以詭辯代替刨根問底。

所謂辯證法在這裡的應用就是詭辯,以贏得辯論代替追求真理。

兩個小孩辯論,本來他們倆一方想說服一方,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找到孔子,贏得了對孔子的辯論,兩個小孩最後也非常開心地離開了。

雖然辯論贏了,但是真理兩個小孩沒有得到。

在很多場合下,中國人的爭論就是為爭論而爭論,不是為了道理而爭論,我只要把你辯死了就成了。

中國的哲學裡面充滿了這一類的智慧,但這種智慧不是為了追求真理的智慧。

2。以自圓其說代替刨根問底

第二個,杞人憂天。

這個故事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加深遠。

有個人整天擔心天要塌下來,地要陷了等等,以至於得了抑鬱症,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他有個好朋友,類似於今天的心理諮詢師,就跟他說,你不要擔心,天每天都在這,沒見它塌下來,你幹嘛擔心它塌下來?

他說,那就算天塌不下來,天上的星星要掉下怎麼辦?砸到人可不得了。

朋友說,天上的星星就是光,光就是掉下來也沒事,況且也沒見它掉下來過,別擔心了。

然後他又說,地要陷了怎麼辦?

朋友說,你從床上下來跺幾腳看看,這個地有多結實,它怎麼可能陷下去呢?

他一聽,果然是這樣的,抑鬱症就解除了。

後來,我們一直在用杞人憂天這個寓言故事,嘲笑不切實際的人。

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

但事實上,日月星為什麼不塌下來,地為什麼不陷下去?

這都是一系列嚴肅的科學問題,如果中國古代抓著任何一個科學問題研究下去,都是若干個諾貝爾獎。

但是2000多年來,我們一個也沒做,直到今天都被當作笑料來講。

這是以自圓其說代替刨根問底。因為沒塌所以不塌,因為沒陷所以不陷。

以實用主義代替追求真理。沒塌下來、沒陷下去挺好的,就別想這事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所以,我們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在這個方面是有缺陷的。

當然,我不是全盤否定中國,我是非常愛國的,也以中華文明自豪。

但是我們必須要反思,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科學。

因為我們的文化裡面根本就沒有科學的元素。

三、4大發明不是科學而是技術

我們再來看中國古代的科學。

我們常說,中國古代的四大科學發明,是非常偉大的。

我們這麼早就做出來了,但是我認為這四項都是技術,沒有一項是科學。

而且我們也從來沒有關心過背後的原理,沒有研究這些技術背後的規律。

因此這些技術也沒有發展為科學,以至於當時先進的技術後來也被超越了。

我們今天所用的紙、磁鐵、指南針、炸藥、印刷技術,全是後來又從國外引進的,祖先的技術早已失傳了。

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

我自己是做天文研究,對天文學史相當熟悉,我們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其實是比西方發達的。

但是我剛才講,科學源於希臘天文學的時候,為什麼一句都沒提中國的古代天文呢?

因為確實不值得一提。

我們不僅對日心說的建立沒有任何貢獻,實際上,人類認識宇宙的七次飛躍我們也沒有任何作為。

在這一方面,中國人的貢獻不是幾乎為0,是絕對為0,沒有一點貢獻。

人類認識宇宙的7次飛躍:

1、日心說取代地心說

2、太陽系不是宇宙的中心

3、銀河系不是整個宇宙

4、宇宙是膨脹的

5、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宇宙

6、宇宙加速膨脹

7、可能存在其它世界和文明

中國那麼發達的天文幹了什麼呢?

幹了兩件事,理論方面用於占星,技術方面用於農業。

占星術簡單地講,就是算命,但實際上占星術比算命的層次要高大上很多,但是並沒有發展成天文學。

技術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我們非常注重天文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

二十四節氣就是我們做天文觀測的結果,很有用。

很可惜,我們也沒有再發展了。

楊振寧中國沒能產生科學,《易經》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