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遺留的唯一文物,150萬港幣回購到大陸,如今價值上億

兩千五百年前,絕代美女西施對吳越爭霸的走向的影響很大。然而,吳國滅亡、夫差自刎之後,西施卻在歷史上就此消失,引發後人的種種猜想。

古代女子沒有社會地位,何況西施只是一個民女,只因美貌絕倫,成了兩個國家爭鬥的工具。那麼西施有遺物留存下來嗎?

西施遺留的唯一文物,150萬港幣回購到大陸,如今價值上億

以收藏大量珍貴青銅器而享譽國內外的上海博物館裡,有一件特殊的文物,據專家推斷,應該就是西施用過的東西。這件文物叫做“吳王夫差鑑”。

有人說了,一聽名字,這不就是吳王夫差遺留的東西嗎,怎麼說是西施的?原來,這件青銅器上的銘文裡有這樣一串文字“吾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就是說,這是夫差專門命人給一個女子鑄造的用品。所以專家推斷,這最有可能就是西施用過的東西。

西施遺留的唯一文物,150萬港幣回購到大陸,如今價值上億

“鑑”字在《說文解字》裡有“大盆”的意思。吳王夫差鑑看上去就像一個盆子,大口平底,兩隻虎形的提耳上套著環,兩耳中間還攀爬著兩隻小老虎形狀的裝飾品,工藝精湛。

這種器皿大一點的都有夾層,在春秋戰國時期一般用來盛水或者冰。如果裝了水就可以當鏡子用。再大點的還可以當浴盆,總之很實用。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西施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館娃宮”,坐落在如今蘇州的靈巖山上。那個青銅鑑應該就是西施住在“館娃宮”時用過的。

新中國成立前,流失了不計其數的文物,吳王夫差鑑同樣不是在大陸現身的。它能回到上海博物館,主要是一位國內外著名的青銅器專家馬承源老先生的功勞。

西施遺留的唯一文物,150萬港幣回購到大陸,如今價值上億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馬承源在上海博物館擔任顧問等職,後來成為館長。幾十年間,在馬承源的努力下,大量珍貴的文物回到了祖國。僅香港就有包括青銅器、玉器等在內的300多件流失文物經他之手被收回。比如1994年,馬承源設法收回的戰國楚竹簡,被譽為“國家重寶”。

1995年年底,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承源和副館長到香港考察文物。在荷里活道一家古玩店內,有一件製作精良的青銅器讓馬承源吃了一驚。仔細看了看,他確定這是一件東周時期的文物,就是前文說到的吳王夫差鑑。

至於這件寶貝怎麼會出現在香港的古董店,據說是1935年在某地出土了一批東周時期的文物,裝了滿滿幾十箱。後來在戰亂中被人轉運到了香港和國外。

西施遺留的唯一文物,150萬港幣回購到大陸,如今價值上億

根據青銅鑑底部的銘文“吾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馬承源和同事判斷,這應該是西施用過的物品。這也是國內外發現的第一件吳王夫差的青銅禮器,考古和藝術價值都非常高。馬承源當然不願讓它落入別人手中。

可是一問價格,馬承源犯了愁。古玩店也知道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稀罕物件,開價150萬港幣。當時港幣與人民幣的匯率接近,這可是一筆很不小的數目,上海博物館的賬面上只有20萬元。

對重要的文物,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出資回購。但手續比較複雜,審批過程很長。馬承源擔心錢還沒批下來,寶貝就被別人買走了。無奈之下,他只好動用在香港的人脈關係,隨後找到了香港大富商何鴻章。

何鴻章是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堂弟,名下擁有資產龐大的家族產業,以及何鴻章信託基金會。馬承源找他當然不是為了借錢,而是說服他買下吳王夫差鑑,再捐贈給上海博物館。雖說何鴻章是有名的慈善家,他憑什麼願意花150萬港幣買個古董,再送給上博?

西施遺留的唯一文物,150萬港幣回購到大陸,如今價值上億

然而何鴻章卻很痛快地答應了。原來,馬承源的文物鑑定水平非常高,幾十年來結識了國內外許多愛好收藏的人士。他為別人鑑定文物從來不收費,而且不管是貴重文物還是普通文物,他只要有時間都會幫忙。這讓馬承源在國內外收藏界的人緣非常好。

何鴻章和馬承源是老朋友了。150萬港幣對何鴻章來說不過是毛毛雨,他很樂意給老朋友一個面子。再說這也是為國家做貢獻。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再想回購吳王夫差鑑,價格不知道會翻多少倍。

就這樣,何鴻章出資買下了吳王夫差鑑,又轉增給了上海博物館。人逢喜事精神爽,酒量很大卻很少飲酒的馬承源回到上海,高興地開了瓶好酒。

有人問馬承源,古玩市場那麼多好東西,你為什麼非買要這隻青銅器?馬承源說:“這是件國寶啊,我是搞文物工作的,看到了而不想辦法把它搶救回來,那麼我上愧對祖宗,下愧對子孫!”

如今,專家估算,吳王夫差鑑的市價已經至少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