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 如何養生防病?

福州晚報訊“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進入寒露節氣,意味著天氣轉涼變冷,此時節應如何養生防病?近日,記者採訪了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廖水亨。他建議,寒露養生,一要養陰防燥,二要防寒保暖。

“春捂秋凍,也要因人而異。”廖水亨表示,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面板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人、兒童和體質較弱的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防止“凍”出病來。此時節穿衣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下降,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並做好足部保暖。每天晚上可以用熱水泡腳緩解疲勞。需要注意的是:泡腳不宜超過30分鐘,以免出現心慌、出汗;飯後1小時內不泡腳,以免影響胃腸消化功能;特殊人群(心腦血管人群、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泡腳時,水溫不宜過熱,以38℃~43℃為佳。

同時,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白天氣溫高,電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開窗通風。若條件允許,可在室內擺放綠葉花卉愉悅身心。還可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慢跑、打太極拳、體操、打籃球、羽毛球等,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

寒露節氣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燻烤等食品,宜多吃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可選梨、提子、荸薺、香蕉、柿子等;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也可以吃些。

“隨著氣溫漸漸轉涼,要特別注意做好胃部保暖。”廖水亨表示,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防護不當,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誘發老胃病。因此,脾胃虛寒的人群,應少吃涼性的果蔬。

(全文共77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