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牙手術很"可怕"?老年人不適合做?聽聽專家怎麼說

“種植牙是不是像植樹造林一樣長出來的?”“掉了幾顆牙,就要補種幾顆嗎?”“年齡大的人,種牙手術是不是風險太大了?”……目前,種植牙作為口腔領域的一個新事物,廣大群眾尤其是老年人,對種植牙的理解尚存在許多認識誤區。近日,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復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黑龍江省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口腔健康分會副主委、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修復科副教授、醫學博士劉鑫針對群眾關於種牙容易存在的錯誤觀念進行了科普。

誤區一:種植牙是重新長出來的

在醫院的口腔門診經常有患者發問:“種植牙是不是像種子一樣埋在牙槽骨裡,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就會像嬰幼兒那樣冒出‘新牙’呢?”劉鑫指出,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現在的種植體材料採用的幾乎都是純鈦、鈦合金錐狀物或者柱狀金屬植入物,透過機械外力植入到骨頭組織內,經過3個月左右的生長週期,這些柱狀金屬物就會與周圍的骨組織形成堅固的“聯盟”,二者間的機械結合力和生物學結合力非常強大,足以支撐上部牙冠的咀嚼力,行使正常的咬合功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一般來說,一期手術植入種植體,在牙槽骨內經過3-6個月的骨整合後,再對種植上部的牙冠進行修復,患者的缺牙就會“失而復得”,並恢復咀嚼功能。

誤區二:高齡老人不適合種植牙

其實,種植手術的年齡上限並沒有絕對的限制,劉鑫博士實施過種植術的最高齡患者為93歲,且效果滿意,這說明只要身體條件良好,符合手術指徵者,就可以進行種植手術。劉鑫醫生認為,雖然許多高齡老人均伴有“三高”症狀,其中有些因全身系統性疾病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藥物(阻礙凝血功能),但只要把身體調整到可控安全範圍,適度服用降血壓、降血糖的藥物,術前停用一週阿司匹林,通常就可以做種植術,因為拔牙和種植牙的適應症幾乎一致。身體只要能耐受拔牙,種植術也同樣是安全可行的,後者的安全性甚至要高於拔牙術。

種牙手術很"可怕"?老年人不適合做?聽聽專家怎麼說

圖片由院方提供

誤區三:種植牙是“可怕”的大手術

據劉鑫教授介紹,拔牙的手術過程是術前麻醉,拔除牙齒(或牙根),不縫合或縫合;而種植牙的手術過程是術前麻醉,植入種植體,之後嚴密縫合。現今臨床口腔術前麻醉的方法差不多都是一樣的,最先進的麻醉手段還有無痛麻醉儀技術。此外,臨床上還經常應用表面麻醉的塗抹藥膏、冷噴麻醉等,患者全程無任何痛感,術前術後與拔牙感受類似,乃至比拔牙損傷還小。加上手術過程都是用低溫鹽水冷卻,還有嚴密的組織縫合,術後患者感受比普通拔牙要輕得多。若認為種牙是“天大的手術”,就有些誇大其詞了。

誤區四:種牙是“缺幾顆補幾顆”

“缺失幾顆牙齒,就需要種植幾顆牙齒”,這樣的認識是有誤的。劉鑫解釋道,很多患者連續掉落好多顆牙,但不一定每個缺失位點的牙齒都需要種植手術。臨床常見的病例還有滿口無牙的人,因為患者上半口或者下半口牙齒全部“離崗”,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可以設計上頜或下頜種下6個位點的種植體,透過手術就能連線成滿口的牙齒,讓上頜或下頜全口牙齒(12至14顆)“滿血復活”。

誤區五:假牙即可代替種植牙

高齡老人多數缺牙數目比較多,在種植技術尚未問世前,大多數老年人都只能戴活動假牙,但後來發現有很多弊端:首先假牙固位穩定性較差、容易鬆動;同時,活動假牙主要靠缺牙處下方的黏膜和牙槽骨支撐咬合力量,易使牙床逐漸萎縮,尤其是常年依靠活動假牙的老人,一旦牙槽嵴萎縮至完全平坦,假牙就無法固位,總是鬆脫,且不能正常飲食。

據劉鑫博士介紹,與活動義齒相比,種植牙屬於固定修復,不必摘戴,可以還原到年輕時代的牙齒美學功能及咀嚼功能,成功率高,壽命長,咀嚼效能讓人滿意。種植牙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阻止牙槽骨萎縮,且在恢復牙齒咀嚼功能、維護口腔生理健康、保持美學健康等諸多方面,明顯優於活動假牙。

龍頭新聞·生活報記者: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