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結直腸癌,中國消化道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

腫瘤,也是發病逐漸年輕化的腫瘤

但,同時也是醫生口中最能“防”、最好“治”的腫瘤。

媽媽帶兒看病,被查出同一種癌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8月30日,根據《廣州日報》報道,22歲湖南小夥小陳因腸癌輾轉多地求醫無果,被病痛折磨得無法行走,一度被認為“無救”。但小陳媽媽近一年來她帶著小陳四處奔波,最終在廣州中山大學腫瘤得到了治療。

小陳患的是“林奇綜合徵”,這是一種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徵。

由於這個情況,醫生建議小陳媽媽也做了檢查,發現了橫結腸腫瘤,幸運的是腫瘤非常早期。最終,小陳和媽媽都得到了治療。

之前,我們科普過一期

《得了這個病,命中註定成為癌症“繼承人”!》

,詳細介紹了“林奇綜合徵”。

抗癌博主阿健因腸癌晚期不幸去世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2019年3月,阿健確診直腸癌。

2020年5月29日,阿健在網路上釋出了他的第一條影片——-《一個直腸癌晚期患者的無助請求》,開始在網上分享自己抗癌的經歷以及生活點滴。

今年9月9日,34歲阿健不幸去世,留下七十多歲的父母和2個年幼的女兒。

結直腸癌,在我國的5大特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的GLOBALCAN 2020估計,2020年全球結直腸癌新發病例193。16萬,死亡病例93。52萬,分別位於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

中國2020年新發結直腸癌555 477例,佔所有惡性腫瘤的12.2%,已經躍居至癌症發病譜第2位。

今年3月份,中國國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代敏教授和陳萬青教授在《Cancer》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露了2005年~2014年我國結直腸癌人口統計學和行為特徵、結直腸癌的診治選擇以及我國結直腸癌相關支出。

這是第一份關於中國結直腸癌臨床流行病學的綜述報告。

報告顯示,從2005年~2014年的10年間,我國人均結直腸癌相關支出上升了近2倍,且一經確診就為晚期的結直腸癌患者比例有所增加。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這項研究主要是基於國家癌症中心(NCC)結直腸癌多學科專家小組設計的CorCCRES調查,

這份結直腸癌臨床流行病學的綜述報告揭露了我國結直腸癌臨床流行病學五大特徵。

01

45歲~59歲高發,大部分從未檢查過FOBT

在所有8465名結直腸癌患者中,男性佔比超過一半(57。2%),男女比例1。34。

患者平均初診年齡為59。3歲(SD±12。8歲)。

但是,從2005年至2014年,初診年齡<45歲的患者的比例從17。9%下降至10。7%(P<0。001);

初診於45~59歲的患者比例從2005年的44。5%上升至2014年的52。8%(P<0。001)。

僅不到四分之一(23.5%)的患者表示曾接受過糞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

02

腺癌佔九成,IV期結直腸癌上升至20.5%!

腺癌始終是最常見的結直腸癌型別,在發生率中佔絕對優勢(91。2%)。

I期結直腸癌的確診比例(17。8%)未發生顯著變化,但II期結直腸癌的比例從2005年的36。5%下降到2014年的29。0%,

IV期結直腸癌的比例則從13.5%增加到20.5%。

整體來看,一經確診即為晚期結直腸癌的比例有所上升。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03

CT、結腸鏡檢查使用率升高

從2005年到2014年,X射線的使用率大幅下降(從90。0%到65。7%)。

相比之下,CT掃描(從44。5%增加到90。5%)、結腸鏡檢查(從68。0%增加到80。4%)、MRI(從0。1%增加到20。4%)和經直腸超聲(從3。6%增加到11。1%)的使用率都顯著增加。

04

以手術治療為主

單獨進行手術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佔治療方式的50。1%,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治療方式的比例有所下降(從51。3%下降到39。8%)。

手術聯合化療是第二常見的治療方式(36。0%);單獨化療的比例十分低(6。0%),但從2005年到2014年,其使用率有上升之勢(從4。1%到11。9%)。

只有<5%的結直腸癌患者使用其他聯合治療方案,例如手術聯合化療和放療。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05

醫療支出翻番

10年間,我國結直腸癌患者的平均醫療支出增長顯著,從2005年的47,259元顯著增長到了2014年的86,709(圖2A),每位

患者第一年的支出也在增長中(圖2B)。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圖2A-D:2005年~2014年我國CRC醫療支出相關資訊

此外,單次就診的臨床支出(圖2C)、平均每天的醫療花費(圖2D)和臨床就診次數(圖2E)都發生了增長。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圖2E-F:2005年~2014年我國CRC患者就診次數與平均住院天數的變化趨勢

從2009年~2011年開始,平均住院天數稍有降低(圖2F)。

推行結直腸癌篩查大有裨益

CorCCRES調查顯示:45~59歲被診斷出的患者比例超過50%;同時,國內外多項權威機構和指南

建議普通人從45歲開始篩查結直腸癌。

2021年5月,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USPSTF)更新了結直腸癌篩查的建議宣告,建議普通人從45歲開始篩查結直腸癌,篩查到75歲,且認為部分76-85歲年齡組人群也許能從結直腸癌篩查中獲益。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國家癌症中心成立的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專家組最新制訂的《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提出:

推薦一般人群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風險評估;

評估為中低風險的人群在50~75歲接受結直腸癌篩查(強推薦,GRADE證據分級:

中);

評估結果為高風險的人群在40~75歲起接受結直腸癌篩查(強推薦,GRADE證據分級:

中);

如1個及以上一級親屬罹患結直腸癌,推薦接受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0歲或比一級親屬中最年輕患者提前10歲(弱推薦,GRADE證據分級:

中);

結直腸癌篩查方法

結合我國早期結直腸癌各篩查方法的特點,《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上海)》推薦的篩查方法:

(1)FIT,推薦篩查週期為每年1次;

(2)糞便DNA檢測,建議篩查週期為每1~3年1次;

(3)結腸鏡檢查,推薦篩查週期為每5~10年1次高質量結腸鏡檢查。

34歲抗癌博主阿健離世,結直腸癌發病人數逐年攀升!要怎麼防?

早期結直腸癌篩查的建議流程

1.免疫化學法糞便隱血試驗(FIT)\

FIT利用人血紅蛋白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進行檢測,檢測結果不受食物或藥物的影響,更適用於人群篩查。

薈萃分析結果提示FIT篩檢出結直腸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9%和94%。在無症狀風險升高人群中,FIT診斷結直腸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3%和91%。

FIT的主要不足

是檢出進展期腺瘤的敏感性偏低,一般僅20%~30%,在高危人群中亦不足50%。

2.糞便DNA檢測

糞便DNA檢測主要針對結直腸脫落細胞的基因突變和/或甲基化等特徵,可與FIT聯合檢測,具有無需特殊裝置、無需限制飲食、無創等優點,成為近年來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新方式。

例如長安心人類腸癌SDC2糞便基因檢測試劑盒目前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腸癌檢測,臨床試驗資料顯示,該試劑盒可以檢測出84。2%(315/374)的結直腸癌,特異性達97。9%(821/839),其中對於可根治的Ⅰ-Ⅱ期腸癌檢出率達86。7%(137/158)。

3. 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在結直腸癌篩查中佔據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個結直腸癌篩查流程的核心環節。結腸鏡下活檢或切除標本的病理檢查是結直腸癌確診的金標準,鏡下切除癌前病變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由於結腸鏡檢查前需要進行飲食限制和嚴格的腸道清潔準備,未接受鎮靜/麻醉結腸鏡檢查的部分受檢者需承受較大痛苦,導致其依從性不佳。結腸鏡檢查屬於侵入性檢查,有一定的併發症發生率,目標人群常由於畏懼而拒絕結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