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的“貝泰妮效應”

投資中的“貝泰妮效應”

最近A股一家a新股在創業板上市,市值741億;這家公司在2014年獲得國內頂級投資機構紅杉資本投資5000萬,2021年上市後該機構持股部分市值超過150億,投資回報直接超300倍!

奇怪的是,這樣一樁經典的投資案例,在市場上卻鮮有報道,是頂級投資機構 打通媒體資源不讓報道怕“惹人眼紅”,還是另有原因?

一、貝泰妮是什麼

投資中的“貝泰妮效應”

作為一級投資人,看到專案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找一下專案資訊,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專案官網。開啟貝泰妮官網,我們看到:雲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營銷為一體,定位於面板健康網際網路+的大健康產業集團,貝泰妮致力於打造中國面板健康生態,推動中國面板護理大健康事業的發展。公司於2021年3月25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股票程式碼300957,為中國功效性護膚品第一股。

一般來說,化妝品這種時尚行業,國際大牌多,紅杉資本為何2014年投資大西南的一家初創公司呢?而且還回報超過300倍?有點神奇了,為啥?

二、投資邏輯解密

看完官網,對於上市公司就看招股說明書,這裡面資訊很多,很多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當然,普通人是看不出這些機密的(多說一句,普通人每天看一篇A股招股說明書,3年後也會成為投資大家了;可惜,基本沒人這麼做)。從招股書,我們就能看出紅杉為何2014年投資名不見經傳的貝泰妮。

1、不是白手起家從0開始的專案:是有靠山的專案

貝泰妮2014年成立,只是工商註冊時間,並不代表貝泰妮2014年之前是0;我們從招股書看到,貝泰妮是背靠滇虹藥業:滇虹藥業要被德國拜耳收購了,滇虹藥業董事長郭振宇就把當時年幼的貝泰妮單獨剝離出來培育發展(郭董事長的眼光真是不錯,看出了化妝品業務的未來繁榮)。

投資中的“貝泰妮效應”

滇虹藥業能被拜耳收購,說明滇虹實力就不一般;貝泰妮靠著這樣的大山,完成了很多的技術積累工作(敏感肌化妝品和製藥的技術差不了很多,平行轉移下就行)。這說明什麼?說明有好靠山的創業,會很受投資機構青睞,至少失敗風險小很多了;紅杉2014年就發現這個機會並作為唯一的機構投進去,也說明紅杉這頭鯊魚對於血的超級靈敏反應!

2、投資就是投人:貝泰妮董事長夠格

投資中的“貝泰妮效應”

看看人家,郭振宇已經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了,還是熱愛實業,擔任滇虹藥業董事長,主導滇虹被德國拜耳收購;又親自擔任新孵化公司貝泰妮的董事長,利用之前滇虹的銷售網路(貝泰妮早期產品就是賣給滇虹的老客戶如醫院等)、技術人才幫助貝泰妮迅速崛起;這樣的成熟創業者,哪家投資機構都喜歡吧?

郭振宇的兒子1994年的,現在說不定在某頂級投資機構實習呢?!

3、紅杉的資源嫁接能力

郭振宇這麼強,說實話一開始創業貝泰妮都不一定需要引入風險資本;那為何紅杉能打動郭振宇?

這就涉及到貝泰妮的商業模式了。懂化妝品的都知道,技術是好,最核心的恐怕是銷售,郭董事長深耕傳統藥業多年瞭解醫院的銷售渠道,紅杉資本投資了這麼多的電子商務企業早已知道未來時尚類的產品的核心渠道還是線上;兩者算是搭配完美,就這樣,紅杉就投進去了。看看貝泰妮後來的營銷開店模式,比很多一線城市的時尚機構玩的都溜吧。

投資中的“貝泰妮效應”

當然,上面只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投資邏輯,寫出來,供大家參考討論。

三、我們學到什麼?

看完貝泰妮招股書,我們對於紅杉資本為啥投資貝泰妮略窺一二,這是不夠的;作為專業的投資人,可以運用大資料+phyhon來程式設計,發現招股書裡面潛在的資訊,比如:紅杉資本法人周奎擔任數坤科技+摩爾執行緒的董事(這2個專案,一級投資人都有寫的,可以翻看往期文章)等。

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反思:假如2014年你跟投了貝泰妮10萬元,2022年專案退出(1年的鎖定期)可收穫至少1000萬(100倍不多吧,現在浮盈300倍),直接成為千萬富翁了,這也是為何很多人都認為VC投資人很掙錢的原因之一,確實好專案很掙錢!

但是,完成上面的跟投,需要你:在2014年找到貝泰妮並認可之投資之。你能做到嗎?

這就是投資中的貝泰妮效應:收益好的專案被大家忽略,有人在悶聲發大財;我要做點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