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在柳葉刀釋出的《1990-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的死亡率、發病率和危險因素》中,缺血性心臟病作為一個重要的致死疾病因素,從上世紀90年代的第三位,躍升到了第二位,成為了僅次於腦卒中的第二大致死風險性疾病。如何才能做好預防,減少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風險呢?來自歐洲心臟病學會委員會(ESC)的一項關於運動與心梗發作及急性預後之間關聯的研究,或許能為我們給出一些啟示。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能降低45%致死性心梗風險

這項新研究納入了10個觀察佇列研究,樣本數達到了149。5萬,在這麼多的人數中,選取了28140例發生心梗的患者,構成了此次試驗的研究人群。可以說,這樣一個樣本數巨大的佇列分析研究,還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

納入試驗的人群透過體育鍛煉的標準化處理,按照每週的運動總能量消耗,分為四組,分別是運動量最低的久坐組(每週運動量<7MET·小時),低運動量組(每週7~16MET·小時),中等運動量組(每週16~32MET·小時)和高運動量組(每週>32MET·小時)。到底這個“MET”怎麼算,我們後面會詳細介紹。

此次佇列研究選擇的終點事件是發生瞬間致死性心梗,預後指標是心梗後28天內致命性心梗病例的死亡數目,瞬間致死性心梗是指心梗發生與患者死亡在同一日內的情況,可能是患者死亡日期與心梗住院日期一致,或未入院就因心梗而死亡。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

結果顯示,在2。8萬例發生心梗的患者中,28天內發生了4976例致死事件,大約有3101例為瞬間致死性心梗,佔了三分之二左右。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心血管風險因素、受試者飲酒量以及其他的混雜因素後,與久坐組相比,中等強度運動量的分組患者瞬間致死性心梗機率降低了33%,而高強度體育鍛煉組的比率降低了45%。

對於28天后再發瞬間致死性心梗的機率,運動鍛鍊同樣顯示出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久坐組,中等強度提越鍛鍊組的風險降低了36%,而高強度體育鍛煉組死亡風險降低了28%。

透過上述研究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單純比較運動鍛鍊的強度,透過中高強度的運動鍛鍊,真的具有心血管的獲益作用,相比久坐不運動的人,能夠起到有效保護心臟,能夠顯著降低發生急性心梗時的死亡率。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多朋友都忍不住要趕緊去運動鍛鍊了,可是研究中的“MET”是什麼,又該如何達到中高強度的運動鍛鍊效果呢?簡單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就明白了,MET被稱作代謝當量,是相對能量水平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通常在靜息狀態下的能量消耗指標,被看做是1個MET,比如坐姿閱讀,就可以看做是1MET,而不同強度的運動鍛鍊,其MET值也不同,比如步行運動,配速達到4。8公里/小時,其MET值為3。3左右,而慢速騎行的MET值為3左右,而慢跑的MET值則為7左右,上面談到的MET·小時,我們如果換算成慢跑的速度,中高強度的運動鍛鍊,應該達到每週16MET·小時以上,也就是說,我們每週堅持慢跑的時間,應該在2個半小時以上,才能夠達到上述中高強度運動組的運動水平,而如果是快步走運動,則應該達到至少每週4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才算達標。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

在運動鍛鍊獲益人群中,有一類人成為例外

在該項研究,顯示低強度運動人群,對於心梗發生時的死亡率並沒有顯著的改善,說明想要達到心血管健康的獲益,至少應該到達中等強度的效果才可以。而在該研究的另一發現是,對於體重指數>30的肥胖人群,即使是屬於高運動強度鍛鍊組,在瞬間致死性心梗死亡率方面,也沒有顯示出明顯的獲益,甚至有些人還顯示出了心血管獲益的反向相關性。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

從該項研究來看,肥胖人群運動對於心血管健康也沒有獲益,肥胖人群乾脆就不用鍛鍊了嗎?如果這樣理解,就未免有點“破罐子破摔”了,實際上對於這項研究結論,我們應該得出的結論是對於體重指數偏高的肥胖人群來說,減重的重要性,比高強度運動還重要,但想要保持健康的體重,合理的飲食控制,一定強度的運動鍛鍊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胖人更應該注意運動,同樣還要注意控制攝入,儘量的讓自己保持健康體重,才能夠更好地降低心血管風險。

新研究:運動強度達到這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致死性心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