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offer醫療季》看得令人窒息,學醫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注:本文無任何醫療專業知識,僅談論職業選擇。

醫生是偉大的職業,尤其是高子歌我看過這一季《令人心動的offer——醫療季》,初步感受到一個醫學生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有多麼困難。

想進稍微好一點的醫院,就得至少博士畢業,最好還得有海外學習經歷,還得在醫院規培3年。

醫院裡不僅要面對24小時以上連續守在電話旁的“大夜班”,還得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不斷髮布科研論文。

假如發表不了高水平的論文,就意味著職稱很難提升得很高。

在如此困難的前提下,國內醫生相比發達國家,收入還低了不止一個檔次。

醫生固然是神聖的職業,但不能光談理想,不談現實。

醫生也是要給孩子買紙尿褲和奶粉的,不談錢只談理想就是純忽悠。

醫學生全都是為了理想嗎?

自然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當醫生能有一份穩定且相對優厚的收入,尤其是在發達國家。

都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國內學醫到底值不值?

如果一個醫學生既想治病救人,又想發財,能同時實現嗎?

《心動offer醫療季》看得令人窒息,學醫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僅從錢的角度,先來談一談“值”的部分。

首先就是學費比發達國家低很多,價效比高。

儘管比大部分的專業要貴,但相比發達國家來說,5年本科直到博士畢業,這麼長時間的醫學院學習,學費是一筆天價。

而國內的學費相比發達國家,那簡直是超級價效比。

並且學術水平也是非常的高。

很多人看我國沒有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但諾獎一般是發給很久之前的學術成果。

近些年我國的學術實力已經是國際上前幾的了,這個從每年的頂尖論文被引用數量來看就很清楚了,十幾年來已經衝到了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以相對少的學費,學到全球頂尖的醫術,這是其他國家很難實現的。

其次就是平均收入高。

但並不是每個科室,每個醫院都高。

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人間世》等一系列的紀錄片,有的外科醫生一年要做一千多例的手術。

非常辛苦是肯定的,收入非常高也是肯定的。

平均來看,醫生的收入在14億多人裡邊,是屬於高的。

但由於大家生病都往好醫院跑,導致普通醫院的工作量不飽和,而大醫院人滿為患,也助推了醫生收入的兩極分化和醫學生的內卷。

《心動offer醫療季》看得令人窒息,學醫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僅從錢的角度,談談學醫不值的部分。

人一旦年齡大了,激素水平下降,消費慾望就降低了,所以老齡化社會會遇到通貨緊縮的問題。

而消費慾望最強烈的,就是大學剛畢業,二十多歲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

從家裡獨立出來,啥都沒有,啥都需要買。

可這時又是工資最低,最缺錢的時候,好不容易發點錢都轉給了房東。

而這個矛盾在醫學生身上更為凸顯。

當高中同學大學畢業都拿幾千上萬的工資了,醫學生還得在醫院規培,不僅沒啥收入,還在交學費,學費還比其他專業貴。

在最美的年華,過著最窮的生活。

哪怕等年老後賺得再多,青春也彌補不回來。

至於比發達國家醫生收入少,其實這個在大部分行業都是如此。

同樣是開出租車,送外賣,公務員,這些職業的時薪也是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

這個沒辦法拔苗助長,儘管我們的進步非常快,但畢竟人口眾多,平均的生產力水平還趕不上發達國家。

等十多年後人均生產力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時我們的各個職業平均收入也會實現趕超。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現在開始學醫,學費比發達國家低很多。

等博士畢業,說不定我國醫生的收入又翻了幾番,不落後於人家了。

這樣安慰自己的話,反而感覺佔了大便宜。

《心動offer醫療季》看得令人窒息,學醫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看完以上幾點,或許大家已經明白,一個醫學生如果既想治病救人,又想發財,確實很難,或許只有兩個主要的路線。

一個是把學術水平提到極高,在幾十年後成為頂尖的醫學專家,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另一個是同時掌握學術和管理才能,可以創業成立醫療相關的公司,透過醫療創業實現財務自由。

除此之外,對於普通的醫生,在辛苦的工作之餘享受幸福的中產生活,或許是大部分人的歸宿。

僅從收入的角度,我談了談看《令人心動的offer》醫療季的感受。

我是高子歌,歡迎大家的評論和關注。

文\高子歌

圖\pexels c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