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萬步才能對健康產生好處嗎?

1964年日本舉辦東京奧運會期間,政府也號召民眾健身鍛鍊,現代計步器正是乘著這股東風風靡全國。當時一家日本公司開始銷售一種名為Manpo-kei的計步器,該計步器在日語中翻譯成“萬步器”。從此“日行一萬步”開始流行起來,直到現在,很多組織還都以此為宣傳語和運動目標。

日行一萬步才能對健康產生好處嗎?

但實際上,“日行萬步”的運動目標並非適用於所有人。由於年齡、體質、生活條件等諸多差異,不同的人所需要的運動量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可能存在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健康鍛鍊標準。

兒童活動量大、步伐小,單純以步數計算運動量的話,日行萬步則略顯不足;現在許多年輕人都缺乏鍛鍊,如果突然走上幾萬步,可能出現關節、韌帶、骨骼的損傷。

平時運動量不大的老年人通常會有肌肉力量薄弱、關節退化等情況,若強行“日行萬步”,不僅不會帶來運動的益處,反而可能會加劇關節磨損以及區域性軟骨組織的損傷。

所以說,要根據不同人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步行運動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議,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 6000 步。健康的年輕人可適量增加。老人可以每週3天、每天45~60分鐘,快走慢走交替迴圈。

日行一萬步才能對健康產生好處嗎?

日行一萬步才能對健康產生好處嗎?

其實,走路鍛鍊重在速度和時間,而非步數。活動至少要中等強度及以上才是有效的運動,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心率=最大心率×(60%~80%),而每個人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減去年齡”這一公式來推算。

對於步行運動而言,年輕人每分鐘步數需在130~135步左右,中年人每分鐘在120步左右,60歲以上者每分鐘在100步左右,連續走上30分鐘。也就是說,在每日行走的步數當中,至少要有3000步是連續的,並且達到中等強度及以上。

平時不運動的人突然要走上一兩萬步,可能出現關節、韌帶、骨骼的損傷。其中,下肢關節的損傷較多,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此外諸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蹠腱膜炎等風險也大大增加,都屬於負重部位軟組織的慢性勞損。更有甚者,會發生疲勞性骨折等更嚴重的情況。

因此,運動要量力而行,且運動前做好拉伸準備工作。鍛鍊時可選擇專門的場地、合適的運動鞋,同時要注意行走的姿勢避免關節的磨損和區域性的受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