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熱,你該知道7件事!

寶寶發燒注意事項彙總

兒童在生病過程中基本上都要經歷發熱這一過程,大部分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熱,立馬就慌了神,恨不得一劑藥下去,立馬體溫就能恢復正常。

但其實作為兒童最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發熱只是兒科疾病中的常見症狀。

常見的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都可引起機體發熱,身體異常亦可導致機體發熱。

下面就關於兒童急性發熱(發熱時間≤7天)中存在的一些疑問,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兒童發熱,你該知道7件事!

問題1:什麼是發熱?

發熱是機體在致熱源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的現象。

目前臨床工作中通常將肛溫≥38℃或腋溫≥37。5℃定義為發熱。

兒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由於哭鬧、劇烈運動、室溫過高等原因造成的體溫一過性升高,不屬於發熱的範圍。

問題2:發熱的程度

以口腔溫度為標準,可將發熱分為:

(1)低熱:37。3~38℃

(2)中等熱度:38。1~39℃

(3)高熱:39。1~41℃

(4)超高熱:41℃以上

問題3:發熱溫度越高,疾病越嚴重?

由於兒童的中樞神經調節功能差、體表面積相對較大、面板汗腺發育還不完善,因此體溫調節功能沒有成人完善,較容易發熱。

因此,1月齡~3歲病因不明急性發熱兒童不能完全憑體溫高低來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

此外,兒童應用解熱鎮痛藥的反應,也不能確定對嚴重細菌感染有預示作用。

兒童出現發熱不適等症狀後,家長切勿過分焦慮、緊張、盲目用藥。

在無法自行判斷用藥安全性的情況下,應及時就醫。

問題4:適合0~5歲兒童的體溫測量工具和測量部位

生活中常見的體溫測量工具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以及紅外線體溫計等。

兒童發熱,你該知道7件事!

由於兒童不易配合的特殊性,綜合考慮汞元素暴露以及玻璃損傷的危害性,電子體溫計是替代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的理想工具之一。國家藥監局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產品。

研究顯示,兒童紅外線體溫計測得的平均耳溫與水銀或電子體溫計測得的平均肛溫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需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測量準確性。

一般宜選用紅外線式耳溫計,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問題5:物理降溫有用嗎?安全嗎?

在處理發熱的時候,不論是使用藥物或是物理降溫,其出發點都是適當的降低體溫,增加舒適感,避免高熱可能對機體帶來的損傷,而並非一定要將體溫立即降至正常範圍。

雖然在對乙醯氨基酚退熱基礎上聯合溫水擦浴短時間內退熱效果更好些,但會明顯增加患兒不適感,因此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熱。

問題6:使用藥物退燒效果好嗎?安全嗎?

對於≥2月齡,腋溫≥38。2℃或口溫≥38。5℃,亦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劑量為每次15mg/kg,2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6h。

對於≥6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劑量為每次10mg/kg,2次用藥的最短間隔6~8h,布洛芬與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是相似的。

在合理的劑量範圍內規範的使用退熱藥,是安全有效的。

兒童發熱,你該知道7件事!

問題7: 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可以交替用嗎?

研究顯示,對乙醯氨基酚聯合布洛芬或與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體溫比單用其中任一藥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適度。

因此臨床實踐中,由於疾病的特殊性以及綜合考慮家長的焦慮情緒,在單獨使用一種藥物退熱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需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權衡利弊後進行交替或聯合使用。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發熱只是各種疾病的常見症狀。

退熱也只是“治標”,我們仍需醫生的診斷,找出真正的病因進行治療,才能徹底康復。

參考文獻:

1。羅雙紅,舒敏,溫楊等。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16,11(2):81-96

2。陳文彬,潘祥林等。《診斷學》第九版。16-21

本文來源:蘇大附兒院藥劑科

原標題:關於兒童發熱,你該知曉的七件事!

本文作者:陶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