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昨天出差回家,我坐在沙發上用手機正處理一些公務。這時小女兒正好放學回家了,幾天沒看到我,特別的激動。於是爬過來跟我說:“媽媽,媽媽,我跟你說,我們同學啊~~~~~~。”她說了一大堆,但是我卻一直專注著手機上的事情。

小女兒突然停下不說話了,我聽到忽然安靜了,就抬頭看著她問:“怎麼不說了?”

小女兒說:“我說話,你有認真聽嗎?”

我回她:“當然,媽媽在認真聽了。”

小女兒說:“那你重複一下,我剛才說了什麼?”

我尷尬的想了想,說:“很抱歉,媽媽剛才一直處理手機裡的事情,所以我沒有聽清楚你說什麼?我現在放下手機,專心的聽你說,你願意再跟我再說一遍嗎?””

小女兒看我真的放下手機,並且專注的等著聽,就沒有在生氣,繼續跟我說起學校的事情。當我放下一切,只是認真傾聽的時候,孩子顯得特別開心,而且我也從孩子的話語裡,瞭解到很多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她跟同學之間的關係,她最近的學習情況等,這個時候我們的母子關係變得更親密起來。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雖然天天見面,說的話也不算少,但除開正常的關心、交流以外,真正有效的溝通並不多。特別是當父母和孩子都忙於自己工作、學習,覺得壓力較大之時,這種溝通交流的數量和質量還會出現明顯的下降。長此以往,雖然不至於讓父母和孩子產生隔閡,但形成認識偏差和思想代溝卻是不可避免的。

大家看看下面的漫畫,你是不是覺得場景很熟悉?

是不是就瞭解了問題的原因呢?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這幅漫畫裡的父子溝通,就跟我和小女兒的溝通場景是一樣的,只是我們解決的方式不一樣。父親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孩子跟家長說話時,家長眼睛不離電視、手機,你是孩子,也會覺得很挫敗、氣餒吧?所以孩子就“還是算了吧”,回覆了父親。天長日久,他就選擇“閉嘴”了。

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試試這樣來做: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能與他們產生共情。當孩子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應該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認真聽,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代替心不在焉。只有讓孩子知道你在真正的聽他說,他才會更願意把自己的快樂、困難、感受告訴給你。

有的父母,在孩子講發生的意見事情的時候,總是聽不完孩子的描述就直接去提問、責怪或者建議,這樣反而會打亂孩子的思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很難有清晰的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講事情、想問題,所以孩子很可能因為這樣而中斷與父母的溝通,變得情緒反常,家長還不瞭解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讓孩子變得這麼煩躁?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就是不充分傾聽,就隨便以自己的主管來判斷事情的原因。

“是不是你著急弄丟了?”

“誰讓你弄丟東西?”

“你怎麼總是這樣,這不是第一次了,告訴你多少遍,東西放在課桌裡面,你就是不聽!”

……最後孩子生氣變得煩躁了。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認真傾聽孩子來複述整件事情,過程中可以使用“哦……”“嗯……”“是這樣啊……”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做到只參與,不干涉,先讓孩子說完。一方面表示了你的關心,另一方面能不打斷孩子,讓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自己整理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辦法。或者在孩子說完,跟孩子一起討論解決方案,給孩子一些建議。

如果沒有真正和孩子產生共情,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裡都是虛偽的,慢慢的,孩子內心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只有認真的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產生共情,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會建立。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父母如何學會傾聽孩子,學會這三步驟:

第一步:

使用表情變化來傳達。比如;保持微笑,並常常做出吃驚的樣子,孩子最愛吃驚,用大人的話說就是“大驚小怪”,他們希望看到大人對自己所說的事情表示出吃驚的表情,能把大人嚇住,說明自己很有本事。

第二步:

在語言表達上,父母要經常用“嗯”‘’哦‘’“我知道”之類的話語,表示自己正在專心的關注孩子講話。如果父母只顧聽孩子說,而不用自己的聲音傳遞專注,會引起孩子誤會,以為父母再想別的問題,沒有在傾聽他說話。在與孩子說話時,低聲細語能讓孩子感到與父母處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助於他們對父母敞開心扉。

第三步:

多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發現孩子情感的變化,有時一句話,一個微笑都能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關心。父母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孩子將來養成傾聽習慣的基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傾聽的最好榜樣。因此,即使是在家裡父母也要特別注意交談時的方式和禮儀,專心聽對方講話,不要同時做其他的事。

跟孩子溝通不暢,誰的錯做完這份傾聽作業,你就明白了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