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丨技藝傳承"老帶新",同仁堂煥活三百年製藥文化

樣本丨技藝傳承"老帶新",同仁堂煥活三百年製藥文化

中藥材鑑別首席技師工作室負責人劉天良給徒弟們授課。企業供圖

“藥材好,藥才好”,鑑別中藥原材真偽優劣對中藥質量十分重要。《同仁堂藥目》敘言中稱:“遵肘後、辨地產”,意思是製藥要遵照方子,辨別藥材產地和質量。原料藥材的質量始終是同仁堂產品的根基,從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到中藥材鑑別,是同仁堂人對產品質量的堅定守護,也是同仁堂人對“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製藥文化的踐行和傳承。

因地制宜建基地,選用道地好藥材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是同仁堂人自覺形成的工作準則,在原材料把關方面,同仁堂也將這句話落到了實處。

原材料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藥品的質量與功效,選用道地藥材是同仁堂的傳統。道地藥材的形成因素中不僅要有優質種源、熟練的炮製工藝,還需要適宜的生態環境,及道地的人文環境。同仁堂依據不同藥材的特性,精選地理位置,在吉林、內蒙古、山西、陝西等多地都建設了種養殖基地,為培育優質的道地藥材打下紮實根基,保證藥材的品質和療效。

人參產區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其中以長白山及小興安嶺地區所產的人參質量最佳而被稱為道地藥材。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參有限責任公司所在地白山市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是東北亞最大的藥材庫,適於人參、西洋參、五味子等藥用植物生長。同仁堂在這裡種植了兩千多畝的人參,2020年還開發了新品種人參大田種植試驗地5畝。北京同仁堂內蒙古中藥材發展有限公司所種植品種則均為內蒙古道地中藥材品種,包括黃芪、甘草、菟絲子等內蒙地產中藥材,赤芍作為同仁堂股份集團所屬種植品種,也已列入內蒙古基地新增種植品種計劃。

為保證種植過程中藥材的質量,同仁堂在藥材種植基地設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種植管理,設定專業技術員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同時對種植過程進行監控,定期取樣與監測,嚴格按照種植要求進行操作。

藥材鑑別,逐漸形成師徒傳承傳統

傳統中藥材鑑別作為製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規避潛在質量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其技藝的傳承和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是藥品好的源頭。在同仁堂三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師徒傳承的傳統。

作為中藥材鑑別首席技師工作室負責人的劉天良,不僅將傳統中藥材鑑別方法和技術,透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遞給徒弟,還將自己在幾十年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傾囊相授。

劉天良首席技師工作室掛著一張“中國藥材資源產地分佈圖”,劉天良要求徒弟們把學習過的每一味中藥的產地都要記清楚,他還將自己多年收集和儲存的藥材標本放置在工作室內,將藥材的來源、產地、採收、性狀等資訊,列印成標籤,對應放置,幫助徒弟們有效記憶,提高了學習效率。

“取其地,採其時”,一直是同仁堂選藥的獨特原則。為了徒弟們能夠清楚地知來源、知產地、知性狀,夯實理論基礎知識,劉天良經常帶領徒弟們深入道地藥材原產地進行考察學習。今年9月,適逢人參採收的季節,劉天良帶領徒弟們前往同仁堂股份位於吉林的藥材種植基地,去田間、走市場,從植物生長環境到交易運輸過程,在實地考察中學習、瞭解人參、五味子等藥材今年的種植和採收情況,為後期質量把關打下基礎。

雖然實地調研多數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但意義非凡。劉天良表示,深入產地瞭解藥材生長環境、市場情況、質量情況等資訊,可以對相關品種進行風險評估。市場及產地調研是將原料藥材質量把控工作進一步前移,可以提升鑑別的精準度、採購的針對性,有效降低了原料質量風險,嚴選優選道地藥材,保證中藥材質量。

中藥鑑別歸根到底是要服務於製藥

中藥鑑別不是簡單地認藥,其最終的目的還是服務於生產製藥,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師徒在“真教”與“真學”的互動中,不斷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藥品生產之中。

教學過程中,劉天良工作室設立的一個課題是:“覆盆子中山柰酚-3-0-芸香糖苷的含量影響因素”。劉天良帶徒弟實地調研收集二十餘種覆盆子樣品,包括不同產地,不同種植環境,不同產地加工方式,不同儲存年限以及偽品等。利用這些覆盆子樣品,一方面應用傳統的經驗鑑別技術,總結不同性狀特徵;另一方面藉助高效液相色譜儀,按照藥典中山柰酚-3-0-芸香糖苷的含量測定方法,結合現有實驗樣品,做出了數十組實驗資料。雖然實驗資料還不夠豐富,暫不能得出最終結論,但已經初步發現影響因素。劉天良師徒仍在收集更多的有代表性的覆盆子樣品,為保證覆盆子質量開展下一步的研究。

透過這次覆盆子課題的立項研究,按照傳統鑑別方法與現代儀器檢測方法相結合的思路開展工作,將中藥材鑑別工作放在傳統與現代的維度裡,既以傳統鑑別理論為指導,又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做到傳承和創新並重,為中藥材鑑別方法開拓了思路,積累了經驗。

新京報記者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