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蔡晨莉:以愛行醫

通訊員 何有才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而言,愛是最有效的“良藥”。“用愛行醫”正是江山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蔡晨莉一直堅守的從醫準則。

2011年7月,從溫州醫學院臨床學專業畢業的蔡晨莉走上精神科醫師崗位,10餘年的時間,她用愛為無數“心靈”療傷。江山市首屆醫壇新秀、江山市衛健系統“業務標兵”的榮譽,還有那一面面康復患者送來的錦旗,是對她付出的肯定。

對待患者溫柔的背後是滿滿的愛。去年,一位72歲的患者住院治療。該老人有40多年的精神病史,又合併有腦梗塞後遺症,入院時不肯進食服藥、經常大喊大叫並有衝動傷人等行為,其家人因懼怕而不敢餵飯、伺藥,要求醫生直接給老人輸滴營養針。

“最好讓老人自行進食服藥,這樣吸收較好,同時還能降低不少醫療費用。”蔡晨莉耐心向其家人解釋,並主動承擔起幫助照料老人的事項。由於老人不配合加上吞嚥功能差,看似簡單的餵飯伺藥,每次都讓蔡晨莉累得夠嗆。有幾次老人將飯菜、茶水噴吐了她滿身,但她從未有過怨怒,依然是耐心勸導一口一口喂伺,這讓老人子女特別感動。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老人的病情逐漸好轉,出院前,老人執意讓家人送上一面寫著“醫者仁心暖人心,不是親人勝親人”的錦旗,以表謝意。

住在老年精神科的患者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因此,診治老年精神病患者時,需要更加細心。每次問診、查房,蔡晨莉認真仔細;結束查房,她總會對護士交代一些重點病患的情況,叮囑護士“要多留意患者微小的變化,有什麼情況告訴我”。

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大多數病程較長,患者家屬往往會失去耐心,或多或少存在著焦慮、厭煩的不良情緒。在治療患者的同時,蔡晨莉還要花費很大一部分精力與患者家屬溝通,為他們調節心理,指導他們如何照料患者。“在診治患者同時,關注家屬心理狀況,並及時給予疏導、安慰,這很重要。”她常這樣提醒身邊的醫護人員。

由於社會仍存在對精神疾病的偏見,精神科醫生也常常得不到應有的理解與尊重。與親朋好友在一起,總有些人會開玩笑對蔡晨莉說:“你是精神科醫生,我們又不找你。”剛參加工作的前幾年,這樣的玩笑話總讓蔡晨莉感到刺耳、尷尬,現在她已習慣,“只要患者的病被治癒,能夠重返社會正常工作和生活,我心裡就感到莫大的慰藉與快樂!”